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贞姿(貞姿)zhēn zī
坚贞的资质。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盛气 河 包 济 ,贞姿岳柱天。” 清 叶廷琯 《立秋日作》诗:“能使筋骸收惰气,渐于草木鍊贞姿。” ——《漢語大詞典》
灿灿(燦燦)càn càn
(1).闪闪发亮貌。 唐 韩愈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 元 朱凯 《黄鹤楼》第一折:“当三军不剌剌乌騅骑,敌万夫光灿灿丈八点钢枪。”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推开西窗,便是金光灿灿的 天安门 城楼。”
(2).色彩鲜艳貌。 明 何景明 《忆昔行》:“花边灿灿丹凤雏,天上矫矫石麒麟。” 清 黄鷟来 《杂诗》之二:“灿灿黼黻裳,乃出寒女治。” ——《漢語大詞典》
(2).色彩鲜艳貌。 明 何景明 《忆昔行》:“花边灿灿丹凤雏,天上矫矫石麒麟。” 清 黄鷟来 《杂诗》之二:“灿灿黼黻裳,乃出寒女治。” ——《漢語大詞典》
眩 xuàn《國語辭典》
眩 [ xuàn ]
动- 眼睛昏花,看东西晃动不定。如:「头晕目眩」。汉·刘熙《释名·释疾病》:「眩,县也。目视动乱,如县物摇摇然不定也。」《战国策·燕策三》:「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 迷惑。如:「眩于名利」、「以术眩人」。《礼记·中庸》:「敬大臣则不眩。」《汉书·卷九·元帝纪》:「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
- 照耀、照亮。如:「眩目」。《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扬精华以眩燿兮。」汉·王逸·注:「眩,燿,光貌。一作耀。」通「炫」。
冰玉 bīng yù
(1).冰和玉。常用以比喻高尚贞洁的人品或其他洁净的事物。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豪士》:“弟兄列坐,矜持儼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下筯。” 宋 辛弃疾 《清平乐》词:“断崖脩竹,竹里藏冰玉。” 金 蔡松年 《水调歌头》词:“西山六街碧,尝忆酒旗秋。神交一笑千载,冰玉洗双眸。”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马》:“有孀妇,姿容颇美,年纔二十餘,独处一室……纔向暝,便闭门,室中不容婢女出入,人谓冰玉之操,不是过矣。”
(2).岳父和女婿的代称。“ 冰清玉润 ”的省称。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知今日会两壻,清虚阴森,正好剧饮,坐无狂客,冰玉相对,得无少澹否?” 明 谢谠 《四喜记·思忆双亲》:“喜难量,相辉冰玉,天赐这美东牀。”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也须要才貌相均,年岁相当,冰玉相怜,门阀相高。念翩翩龙种,怎共那鱼虾为伴。”参见“ 冰清玉润 ”。 ——《漢語大詞典》
(2).岳父和女婿的代称。“ 冰清玉润 ”的省称。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知今日会两壻,清虚阴森,正好剧饮,坐无狂客,冰玉相对,得无少澹否?” 明 谢谠 《四喜记·思忆双亲》:“喜难量,相辉冰玉,天赐这美东牀。”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也须要才貌相均,年岁相当,冰玉相怜,门阀相高。念翩翩龙种,怎共那鱼虾为伴。”参见“ 冰清玉润 ”。 ——《漢語大詞典》
正色 zhèng sè
(1).指青、赤、黄、白、黑五种纯正的颜色。对间色而言。《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閒色。” 孔颖达 疏引 皇侃 曰:“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何晏 集解引 汉 孔安国 曰:“朱,正色;紫,閒色之好者。” 宋 苏轼 《五色菊赠朱逊之次韵》:“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叶圣陶 《游临潼》:“反正像作画一样,花无正色鸟无名,只要取个意思就成。”
(2).本来的颜色;真正的颜色。《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冰心 《往事(二)》:“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了。”
(3).谓神色庄重、态度严肃。《书·毕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公羊传·桓公二年》:“ 孔父 正色而立於朝。”《汉书·叙传下》:“ 宽 饶 正色,国之司直。”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吚。”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六:“ 恂如 正色答道:‘不是,当真不是。’”
(4).美色。《庄子·齐物论》:“ 毛嬙 、 丽姬 ,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唐 白居易 《议婚》诗:“天下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十二》:“乃拣美丽者斥为女戎,而取丑陋者以为正色。”
(5).谓正宗品种,纯种。 唐 元稹 《进马状》:“伏以前件马北方正色,东道奇踪,调习多时,备諳材力。”
(6). 宋 时指交纳的正宗赋税。如谷、帛之类。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令三等已上人户取便纳见钱或正色。”
(7).指正生、正旦等主要的脚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选优,两部秀者,以充正色;蠢者,以供杂脚。” ——《漢語大詞典》
(2).本来的颜色;真正的颜色。《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冰心 《往事(二)》:“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了。”
(3).谓神色庄重、态度严肃。《书·毕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公羊传·桓公二年》:“ 孔父 正色而立於朝。”《汉书·叙传下》:“ 宽 饶 正色,国之司直。”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吚。”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六:“ 恂如 正色答道:‘不是,当真不是。’”
(4).美色。《庄子·齐物论》:“ 毛嬙 、 丽姬 ,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唐 白居易 《议婚》诗:“天下无正色,悦目即为姝。”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十二》:“乃拣美丽者斥为女戎,而取丑陋者以为正色。”
(5).谓正宗品种,纯种。 唐 元稹 《进马状》:“伏以前件马北方正色,东道奇踪,调习多时,备諳材力。”
(6). 宋 时指交纳的正宗赋税。如谷、帛之类。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令三等已上人户取便纳见钱或正色。”
(7).指正生、正旦等主要的脚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选优,两部秀者,以充正色;蠢者,以供杂脚。” ——《漢語大詞典》
凛凛 lǐn lǐn
(1).寒冷。《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凛凛岁云暮,螻蛄夕鸣悲。”《文选·潘岳〈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 李善 注引《说文》曰:“凛凛,寒也。”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冰片高堆金错盘,满堂凛凛五月寒。”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疏剌剌风乱鼓,寒凛凛望长天一色粉粧铺。”《西游记》第四八回:“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
(2).借指年老。 宋 苏轼 《李杞寺丞见和复用元韵答之》:“吾年凛凛今几餘,知非不去惭 卫 蘧 。”按,此用前引“岁云暮”之意。
(3).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 唐 王勃 《慈竹赋》:“气凛凛而犹在,色苍苍而未离。”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九:“予观 颜平原 书,凛凛正色,如在廊庙,直言鯁论,天威不能屈。”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灯火直下,见了你兄弟身材凛凛,相貌堂堂,教那姐姐可是怕也不怕。”《明史·齐泰黄子澄等传赞》:“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再生缘》第二二回:“皇都掛榜纳英才, 熊浩 、 芝田 上马来。壮志堂堂行色远,英风凛凛战谋偕。” 茅盾 《右第二章》:“站在这两个威风凛凛的人面前, 李先生 自己也好象变做另一个人了。”
(4).惊恐畏惧貌。《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初, 孙权 以妹妻 先主 ,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餘人,皆亲执刀侍立, 先主 每入,衷心常凛凛。” 宋 苏轼 《陈公弼传》:“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元 无名氏 《连环记》第一折:“方今 汉朝 献帝 在位,被那 董卓 专权,擅作威福,生杀由己。文武百官,皆凛凛不敢正目而视。” 明 张居正 《〈张太岳集〉序》:“严大辟之刑,俾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传》:“二臺省者即 光斗 、 涟 也,两人公忠一体,有所举劾,必諮而后行,权贵人皆凛凛畏之。”
(5).犹犀利。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吴氏寄夫歌》:“昔君初奏三千牘,凛凛文锋谁敢触?”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年老。 宋 苏轼 《李杞寺丞见和复用元韵答之》:“吾年凛凛今几餘,知非不去惭 卫 蘧 。”按,此用前引“岁云暮”之意。
(3).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 唐 王勃 《慈竹赋》:“气凛凛而犹在,色苍苍而未离。”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九:“予观 颜平原 书,凛凛正色,如在廊庙,直言鯁论,天威不能屈。”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灯火直下,见了你兄弟身材凛凛,相貌堂堂,教那姐姐可是怕也不怕。”《明史·齐泰黄子澄等传赞》:“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再生缘》第二二回:“皇都掛榜纳英才, 熊浩 、 芝田 上马来。壮志堂堂行色远,英风凛凛战谋偕。” 茅盾 《右第二章》:“站在这两个威风凛凛的人面前, 李先生 自己也好象变做另一个人了。”
(4).惊恐畏惧貌。《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初, 孙权 以妹妻 先主 ,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餘人,皆亲执刀侍立, 先主 每入,衷心常凛凛。” 宋 苏轼 《陈公弼传》:“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元 无名氏 《连环记》第一折:“方今 汉朝 献帝 在位,被那 董卓 专权,擅作威福,生杀由己。文武百官,皆凛凛不敢正目而视。” 明 张居正 《〈张太岳集〉序》:“严大辟之刑,俾九围之人,兢兢辑志,慢肆之吏,凛凛奉法。”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传》:“二臺省者即 光斗 、 涟 也,两人公忠一体,有所举劾,必諮而后行,权贵人皆凛凛畏之。”
(5).犹犀利。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吴氏寄夫歌》:“昔君初奏三千牘,凛凛文锋谁敢触?” ——《漢語大詞典》
欺 qī《國語辭典》
欺 [ qī ]
动- 诈骗。如:「欺骗」、「诈欺」、「欺世盗名」、「自欺欺人」。《战国策·秦策一》:「反复东山之君,从以欺秦。」
- 凌辱、欺负。唐·姚合〈寄王度居士〉诗:「天公与贫病,时辈复轻欺。」《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公子倚势欺人,无所不至。」
- 压倒、胜过。唐·杜牧〈张好好诗〉:「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文欺百里奚,武胜秦姬辇。」
风霜(風霜)fēng shuāng
(1).风和霜。《后汉书·卢植传论》:“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 唐 杜审言 《赠苏味道》诗:“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 陈毅 《冬夜杂咏·秋菊》:“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2).比喻艰难辛苦。《北齐书·文襄帝纪》:“犯危履难,岂避风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随行两个家人,一个叫做 王恩 ,一个叫做 王惠 。多是经歷风霜、惯走江湖的人。” 杨朔 《香山红叶》:“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
(3).比喻峻厉严肃的内容。《西京杂记》卷三:“ 淮南王 安 著《鸿烈》二十一篇……自云:‘字中皆挟风霜。’”《南齐书·崔祖思传》:“故以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
(4).比喻高洁坚贞的节操。《晋书·列女传赞》:“操洁风霜,誉流邦国。”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故 季路 学於 仲尼 ,厉风霜之节。”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姐六十寿序》:“吾尝閲 归熙甫 作 顾文康 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艷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操。”
(5).比喻变迁的岁月。 汉 枚乘 《忘忧馆柳赋》:“弱丝清管,与风霜而共雕。” 唐 沈佺期 《游少林寺》诗:“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宋 林逋 《洞霄宫》诗:“风霜 唐 碣久,草木 汉 祠空。”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故人相向,还忆别几度风霜。”《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追悼冯志刚同志》:“国土沦丧,人命草菅苦备尝;八载风霜, 黑水 波涛如泪浆。”
(6).指御史之职。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扶颠待柱石,独坐飞风霜。”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风霜,御史之任。”《文献通考·职官五三》:“御史臺, 龙朔 二年改为宪臺,门北闢,主阴杀也,故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寮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明 沈鲸 《双珠记·与珠觅珠》:“枫陛新瞻天仗,兰臺入手风霜。” ——《漢語大詞典》
(2).比喻艰难辛苦。《北齐书·文襄帝纪》:“犯危履难,岂避风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随行两个家人,一个叫做 王恩 ,一个叫做 王惠 。多是经歷风霜、惯走江湖的人。” 杨朔 《香山红叶》:“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
(3).比喻峻厉严肃的内容。《西京杂记》卷三:“ 淮南王 安 著《鸿烈》二十一篇……自云:‘字中皆挟风霜。’”《南齐书·崔祖思传》:“故以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风霜。”
(4).比喻高洁坚贞的节操。《晋书·列女传赞》:“操洁风霜,誉流邦国。”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故 季路 学於 仲尼 ,厉风霜之节。”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姐六十寿序》:“吾尝閲 归熙甫 作 顾文康 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艷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操。”
(5).比喻变迁的岁月。 汉 枚乘 《忘忧馆柳赋》:“弱丝清管,与风霜而共雕。” 唐 沈佺期 《游少林寺》诗:“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宋 林逋 《洞霄宫》诗:“风霜 唐 碣久,草木 汉 祠空。”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故人相向,还忆别几度风霜。”《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追悼冯志刚同志》:“国土沦丧,人命草菅苦备尝;八载风霜, 黑水 波涛如泪浆。”
(6).指御史之职。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扶颠待柱石,独坐飞风霜。”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风霜,御史之任。”《文献通考·职官五三》:“御史臺, 龙朔 二年改为宪臺,门北闢,主阴杀也,故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寮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明 沈鲸 《双珠记·与珠觅珠》:“枫陛新瞻天仗,兰臺入手风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