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高阁(高閣)gāo gé
(1).高大的楼阁。《后汉书·樊宏传》:“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 唐 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 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鸞罢歌舞。” 陈毅 《广东》诗:“高阁 羊城 接大荒,骋怀极望鬱苍苍。”
(2).置放书籍、器物的高架子。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始终。” 清 王夫之 《杂物赞》:“高阁,小紫竹为架,下歛上张,以庋字画及藁纸,挂壁间。”
(3).高高地搁置起来。谓弃置。《宋书·王微传》:“恐君逢此时,或亦不免高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都给事升转》:“至於会议出,而年例遂因之不举矣。恐祖制终难高阁也。”
(4).星名。《文选·张衡〈思玄赋〉》:“命 王良 掌策駟兮,踰高阁之将将。” 吕延济 注:“高阁,星名。” ——《漢語大詞典》
(2).置放书籍、器物的高架子。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始终。” 清 王夫之 《杂物赞》:“高阁,小紫竹为架,下歛上张,以庋字画及藁纸,挂壁间。”
(3).高高地搁置起来。谓弃置。《宋书·王微传》:“恐君逢此时,或亦不免高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都给事升转》:“至於会议出,而年例遂因之不举矣。恐祖制终难高阁也。”
(4).星名。《文选·张衡〈思玄赋〉》:“命 王良 掌策駟兮,踰高阁之将将。” 吕延济 注:“高阁,星名。” ——《漢語大詞典》
潭空
唐 刘禹锡 和李相公平泉潭上喜见初月 潭空破镜入,风动翠蛾嚬。 ——《骈字类编》
影 yǐng《國語辭典》
影 [ yǐng ]
名- 光线被遮挡而造成的阴暗形象。如:「人影」、「树影」、「阴影」。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人、物的形象或图像。如:「摄影」、「背影」、「身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写了武松乡贯、年甲、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贯信赏钱。」《红楼梦·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来。」
- 参见「影印 」条。
- 仿照、描摹。如:「这篇小说是影了此一真人实事所写成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通变》:「汉之赋颂,影写楚世。」
- 掩蔽、隐藏。《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对面松林里影著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家望。」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 分割:对~。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 扩大、发展:~扩。~拓。
- 发动或操纵:~动。~车。
- 起始:~始。~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国。~设。
-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 支付:~销。~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窗 chuāng《國語辭典》
窗 [ chuāng ]
名- 房屋中用来透光通气的洞孔。如:「窗户」、「天窗」、「玻璃窗」。
彻 ( 徹 ) chè
彻 [ chè ]
- 通,透:贯~。透~。~底。~骨。~悟。响~。
- 治,开发:“~田为粮”。
- 毁坏:“~我墙屋”。
虚明 xū míng
(1).空明;清澈明亮。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唐 杜甫 《夏夜叹》诗:“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其形。现於虚明之处,毫釐无隐,一如对镜。”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勺园 林水紓环,虚明敞豁。”
(2).指内心清虚纯洁。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虚明之絶境,不可穷者,其唯神用者乎。” 宋 苏辙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之二:“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清 魏源 《夏夜柬李希廉》诗:“冏在空中影,正如水有鱼。虚明止一性,何辨君与吾。” ——《漢語大詞典》
(2).指内心清虚纯洁。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莫不揔制清衷,递为心极,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虚明之絶境,不可穷者,其唯神用者乎。” 宋 苏辙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之二:“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清 魏源 《夏夜柬李希廉》诗:“冏在空中影,正如水有鱼。虚明止一性,何辨君与吾。”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