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童子,回风舞从伶。
南粤珠江寺,吾侪此饯行。江心片石出,地下六鳌擎。
殿爽疑清暑,宫寒讶水晶。灵洲堪伯仲,甘露让峥嵘。
处远亭非古,涵虚阁已更。风铃喧殿角,蛛网挂帘楹。
午砌翻红药,春缸汲碧泓。潜龙听佛法,巢燕污禅裎。
海气连云气,潮声杂吹声。抱旗青似染,洗米掌如平。
野树周遭绿,江流映带清。鸟飞江浦晚,帆挂海天晴。
饥雀帘端语,残霞海角明。惊涛那溅佛,急濑似闻筝。
双鹭芳洲立,孤舟野水横。旌旗开毒蜃,笳鼓骇奔鲸。
岁德方临乙,炎威尚伏庚。踝身岩石坐,露顶海风迎。
语梵都忘俗,临清且濯缨。乘凉移竹坞,荫日爱松棚。
隔水僧呼渡,对江人卖饧。清冰思玉井,凉露慕金茎。
天地开清泰,江山过战争。德敷来慎肃,奎聚退搀抢。
夔契真元气,芝泉岂国祯。直须歌既醉,何必话无生。
聚首速诸旧,论文集众英。杯兮安用覆,盖矣底须倾。
十载此佳会,三生是旧盟。宾筵张盛馔,僧供煮香粳。
灿烂花连席,芬芳酒满觥。击鲜聊作脍,剥芋旋为羹。
水调歌童子,回风舞从伶。山蔬供稚笋,海错炙鲜蛏。
鹿脯厨人炮,龙团老衲烹。我厌南海荔,不羡洞庭橙。
善谑如方朔,沉酣叹步兵。青萍金灼灼,雄辩玉琤琤。
兴为高情发,诗多险韵成。正须追雅颂,何事学阴铿。
笔势驱溟渤,词锋压华衡。独嫌居易浅,欲起大苏赓。
投我唯桃李,酬君缺玖琼。倚栏穷日力,恋阙急心旌。
衲子思留带,君门忆赐樱。省台新政令,泉石旧膏盲。
独羡斑生棹,休誇子晋笙。厚颜惭我辈,刮目待吾兄。
眷恋谁投牵,疏狂我负荆。投壶更赏罚,对奕竞输赢。
叹我文为戏,看君禄代耕。谦哉真受益,慎也可持盈。
宦况三秋迥,征涂万里亨。欢娱方浃洽,离合又交并。
桑梓逢人问,音书寄雁征。秋风江右路,残月庾关程。
淫溢虔州水,饥疲吉郡氓。古人刑弼教,今日法原情。
须畜三年艾,还期百度贞。事君须后食,布德必先茕。
当道悬清议,涂人有善评。期君公辅上,我辈拭双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子 [ zǐ ]
名- 地支的第一位。
-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缀- 词尾:➊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
(1).旋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 唐 杜甫 《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迴风激流水。”
(2).曲名。《洞冥记》:“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 ,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体痕也。每歌, 李延年 和之。于 芝生殿 唱《迴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 ——《漢語大詞典》
舞 [ wǔ ]
名- 一种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身体,表演各种姿态的艺术。如:「芭蕾舞」、「华尔滋舞」、「交际舞」。《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 表演舞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 耍动、挥动。如:「舞剑」、「手舞足蹈」。《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飞扬、飞翔。如:「飞舞」、「眉飞色舞」、「龙飞凤舞」。
- 卖弄、玩弄。如:「舞文弄墨」。《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 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
- 「從 」的異體字。
伶 [ líng ]
名- 旧称表演歌舞、戏剧的人。如:「红伶」、「女伶」、「名伶」。
-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属西南僰掸族系,散布于大陆地区广西省北部山区深处,以种山、狩猎为生。
- 姓。如黄帝时有伶伦。
- 灵巧、聪慧。如:「伶牙俐齿」。《红楼梦·第六八回》:「妹妹这样伶透人,要肯真心帮助我,我也得个膀臂。」
- 参见「伶仃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