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中原逐鹿,定知谁是雄杰。

元好问金朝〕《念奴娇

云间太华,笑苍然尘世,真成何物。玉井莲开花十丈,独立苍龙绝壁。

九点齐州,一杯沧海,半落天山雪。中原逐鹿,定知谁是雄杰。

我梦黄鹤移书,洪崖招隐,逸兴尊中发。箭筈天门飞不到,落日旌旗明灭。

华屋生存,丘山零落,几换青青发。人间休问,浩歌且醉明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中原逐鹿雄杰

中原逐鹿 zhōng yuán zhú lù
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唐 温庭筠 《过五丈原》诗:“下国 卧龙 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一旦神京失守,看中原逐鹿交走。”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当中原逐鹿之时,正豪杰从龙之会。” 陈毅 《失题》诗:“北国摧枯势若狂,中原逐鹿更当行。”  ——《漢語大詞典》
定 dìng《國語辭典》

定 [ dìng ]

  1. 确切的、不改变的。如:「定理」、「定义」、「定律」、「定局」、「定论」。
  2. 不动的。如:「定产」、「定业」。
  3. 规定的。如:「定量」、「定时」、「定期」。
  1. 固定、使固定。如:「定住」、「定影」。
  2. 使平静、使稳固。如:「平定」、「安邦定国」。
  3. 使确定、不更改。如:「底定」、「决定」、「否定」、「裁定」。
  4. 约定、订立。如:「定约」、「制定」、「订定」。
  1. 究竟、到底。表疑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唐·李白〈答族姪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2. 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无疑」。唐·杜甫〈寄高适〉诗:「定知相见日,烂漫倒芳樽。」
  1. 姓。如明代有定伯安。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1.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3.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4.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5.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1.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2.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3.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1.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雄杰(雄傑)xióng jié
亦作“ 雄杰 ”。亦作“ 雄桀 ”。
(1).才智出众。《汉书·刑法志》:“雄桀之士因势辅时,作为权诈以相倾覆。”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 汉高祖 之雄杰,为 冒顿 所围,七日不火食。” 清 姚鼐 《孙忠愍祠记》:“ 明 北平 都督副使、 燕山 忠愍侯 孙公 讳 兴祖 ,始以雄杰之材,从 高祖 於 淮上 。”
(2).指才智出众的人。 唐 王勃 《三国论》:“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信超然之雄杰矣。”《天安门诗抄·扬眉剑出鞘》:“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3).雄伟特出。《南史·陈纪上·武帝》:“﹝ 陈霸先 ﹞长於谋略,意气雄杰,不事生产。” 宋 欧阳修 《〈释祕演诗集〉序》:“ 祕演 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 元 杜本 《天马》诗:“独倚雄杰态,萧萧随北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如 华首 、 罗汉 、 九重 诸处,其境界固高,而雄杰之观莫以逾此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