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俎地、江山如画,百年岑寂。
江上*尊,人道有、浮休遗迹。尊俎地、江山如画,百年岑寂。白鹤重来城郭在,山花山鸟浑相识。便与君、载酒半山亭,追畴昔。人易老,时难得。欢未减,悲还及。身前与身後,杳无终极。一笑何须留故事,千年复知今日。拌醉来、横卧陇头云,林间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尊俎 zūn zǔ
(1).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几。《礼记·乐记》:“铺筵席,陈尊俎,列籩豆。”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南归》诗:“天际张帷列尊俎,君歌声酸辞且苦。” 清 唐甄 《潜书·交实》:“子何为不祭?曰:无以供尊俎也。”
(2).常用为宴席的代称。《战国策·齐策五》:“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 宋 姜夔 《法曲献仙音·张彦远官舍》词:“树鬲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 明 何景明 《送杭宪副兵备天津》诗:“莫笑谈兵尊俎上,书生元不为封侯。” ——《漢語大詞典》
(2).常用为宴席的代称。《战国策·齐策五》:“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 宋 姜夔 《法曲献仙音·张彦远官舍》词:“树鬲离宫,水平驰道,湖山尽入尊俎。” 明 何景明 《送杭宪副兵备天津》诗:“莫笑谈兵尊俎上,书生元不为封侯。” ——《漢語大詞典》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名-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助-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江山 jiāng shān
(1).江河山岳。《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 晋 郭璞 《江赋》:“芦人渔子,摈落江山。” 唐 杜甫 《宿凿石浦》诗:“早宿宾从劳,仲春江山丽。”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六章:“他常常在处理军务之暇,同幕僚和清客们站在船头,指点江山,评论形胜,欣赏风景,谈笑风生。”
(2).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三国志·吴志·贺劭传》:“割据江山,拓土万里。”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指望待整乾坤,定江山,安社稷,辅皇家救困扶危。”《说唐》第六三回:“孤家争取江山,管甚么有仇无仇?”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咱们一起打江山,一块坐江山。”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三国志·吴志·贺劭传》:“割据江山,拓土万里。”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指望待整乾坤,定江山,安社稷,辅皇家救困扶危。”《说唐》第六三回:“孤家争取江山,管甚么有仇无仇?”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咱们一起打江山,一块坐江山。” ——《漢語大詞典》
如画 rú huà
景色如绘画一般美丽。例如: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漢語大詞典》
百年 bǎi nián
(1).指人寿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 陈澔 集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汉 徐干 《中论·夭寿》:“ 颜渊 时有百年之人,今寧復知其姓名也?”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 宋 陈亮 《祭林圣材文》:“胡不百年,终此大数!”《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 宣赞 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
(2).指器物寿命长,经久耐用。《周礼·考工记·函人》:“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3).指百岁的人。《尚书大传》卷一:“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好恶。” 汉 扬雄 《长杨赋》:“矜劬劳,休力役,见百年,存孤弱。”
(4).谓时间长久。《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汉 班固 《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北史·韩显宗传》:“今令伎作之家习士人风礼,则百年难成;令士人儿童效伎作容态,则一朝可得。”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5).一生;终身。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 宋 苏轼 《渚宫》诗:“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寿冢》:“百年恍惚真疑梦,万事纷紜已到头。”
(6).死的婉词。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张天翼 《清明时节》:“这么着 罗二爷 才硬要 谢老爷 迁坟,好让他自己百年之后葬到那个正穴里。”
(7).指世代。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庆诞》:“只有一女,年方二八,欲招 王十朋 为壻,以继百年。” ——《漢語大詞典》
(2).指器物寿命长,经久耐用。《周礼·考工记·函人》:“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
(3).指百岁的人。《尚书大传》卷一:“见诸侯问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命市纳贾以观民好恶。” 汉 扬雄 《长杨赋》:“矜劬劳,休力役,见百年,存孤弱。”
(4).谓时间长久。《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汉 班固 《西都赋》:“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北史·韩显宗传》:“今令伎作之家习士人风礼,则百年难成;令士人儿童效伎作容态,则一朝可得。”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其植之也固久,其除之也实难,非百年必世不可得而化也,非知命不惑不可得而改也。”
(5).一生;终身。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 宋 苏轼 《渚宫》诗:“百年人事知几变,直恐荒废成空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寿冢》:“百年恍惚真疑梦,万事纷紜已到头。”
(6).死的婉词。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张天翼 《清明时节》:“这么着 罗二爷 才硬要 谢老爷 迁坟,好让他自己百年之后葬到那个正穴里。”
(7).指世代。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庆诞》:“只有一女,年方二八,欲招 王十朋 为壻,以继百年。” ——《漢語大詞典》
岑寂 cén jì
(1).高而静。亦泛指寂静。《文选·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 李善 注:“岑寂,犹高静也。” 唐 杜甫 《树间》诗:“岑寂双柑树,婆娑一院香。” 唐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诗:“结茅苍岭下,自与喧卑隔。况值雷雨晴,郊原转岑寂。”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这时敌我双方的炮火都比较岑寂,只偶尔有一两发炮弹咝咝地叫着落在山顶。”
(2).寂寞,孤独冷清。 唐 唐彦谦 《樊登见寄》诗之三:“良夜最岑寂,旅况何萧条。” 明 刘基 《别绍兴诸公》诗:“况有良友朋,时来慰岑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绩女》:“媪勿惧,妾之孤,亦犹媪也。我爱媪洁,故相就,两免岑寂,固不佳耶?” 鲁迅 《而已集·通信》:“《语丝》我仍旧爱看,还是他能够破破我的岑寂。” ——《漢語大詞典》
(2).寂寞,孤独冷清。 唐 唐彦谦 《樊登见寄》诗之三:“良夜最岑寂,旅况何萧条。” 明 刘基 《别绍兴诸公》诗:“况有良友朋,时来慰岑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绩女》:“媪勿惧,妾之孤,亦犹媪也。我爱媪洁,故相就,两免岑寂,固不佳耶?” 鲁迅 《而已集·通信》:“《语丝》我仍旧爱看,还是他能够破破我的岑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