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香雾(香霧)xiāng wù
(1).香气。 南朝 梁 刘孝标 《送橘启》:“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 明 张月坞 《一封书·次韵送别》曲:“离亭宴未终,玉肌消,金釧鬆,晴波香雾笼,人自伤心水自东。” 茅盾 《子夜》一:“而在这香雾中, 吴老太爷 看见一团蓬蓬松松的头发乱纷纷地披在白中带青的圆脸上。”
(2).指雾气。 唐 杜甫 《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仇兆鳌 注:“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宋 苏轼 《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诗:“凄风瑟缩经絃柱,香雾凄迷著髻鬟。”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词:“香雾漫空溼,珠帘窣地横。” ——《漢語大詞典》
(2).指雾气。 唐 杜甫 《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仇兆鳌 注:“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宋 苏轼 《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诗:“凄风瑟缩经絃柱,香雾凄迷著髻鬟。”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词:“香雾漫空溼,珠帘窣地横。” ——《漢語大詞典》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名-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 剧烈的。如:「重病」。
-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尊敬。如:「尊重」、「敬重」。
- 偏好。如:「重色轻友」。
-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名-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月华(月華)yuè huá
(1).月光,月色。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清阴往来远,月华散前墀。”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水浒传》第五九回:“﹝ 宋江 等﹞在山坡高处,立马望 华州 城里时,正是二月中旬天气,月华如昼,天上无一片云彩。”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尤其月华如霰似的散在 浑河 水面上,又静、又香,又是清凉。”
(2).月亮。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前蜀 韦庄 《捣练篇》诗:“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擣衣曲。” 清 纳兰性德 《台城路·上元》词:“阑干敲徧。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郭沫若 《瓶》诗之八:“我相信这不是甚么犯罪,白云抱着月华何曾受毁?”
(3).月精。月的精华。《太平经》抄甲部:“口口传诀在经者二十有四:……五者服月华。”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礼部侍郎 谢公 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4).月亮周围的五彩光环。由月亮光线通过云层内小水滴或细小冰晶,经衍射所致。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八月令》:“月之有华常出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见于十三、十七、十八夜。月华之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如刺绣无异。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盖常见之而非异瑞,小説误以月晕为华,盖未见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天不可测》:“ 嘉庆 十九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夜,有月华,人人可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余自幼闻‘月华’之説,终未见也。” ——《漢語大詞典》
(2).月亮。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舟子夜离家,开舲望月华。” 前蜀 韦庄 《捣练篇》诗:“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擣衣曲。” 清 纳兰性德 《台城路·上元》词:“阑干敲徧。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郭沫若 《瓶》诗之八:“我相信这不是甚么犯罪,白云抱着月华何曾受毁?”
(3).月精。月的精华。《太平经》抄甲部:“口口传诀在经者二十有四:……五者服月华。”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礼部侍郎 谢公 言有一养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择光莹圆润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开,急以珠投之,频换清水,夜置月中,蚌蛤采月华,玩此经两秋,即成真珠矣。”
(4).月亮周围的五彩光环。由月亮光线通过云层内小水滴或细小冰晶,经衍射所致。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八月令》:“月之有华常出於中秋夜次,或十四、十六,又或见于十三、十七、十八夜。月华之状如锦云捧珠,五色鲜荧,磊落匝月,如刺绣无异。华盛之时,其月如金盆枯赤,而光彩不朗,移时始散。盖常见之而非异瑞,小説误以月晕为华,盖未见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天不可测》:“ 嘉庆 十九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夜,有月华,人人可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余自幼闻‘月华’之説,终未见也。” ——《漢語大詞典》
浓 ( 濃 ) nóng
浓 [ nóng ]
- 含某种成分多,与“淡”相对:~茶。~雾。~墨。~眉。~重(zhòng )。~郁。
- 深厚,不淡薄:情深意~。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