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阐家人一卦,迤逦齐家治国,鼎鼐得姬姜。
佚名〔宋代〕《水调歌头·人道孰为大》
人道孰为大,尚小易咸常。厥初皇极中建,扶世有三纲。仁义阴阳道立,父母乾坤位正,六子发辉光。一日不容缓,此意久弥昌。杯举庆,天作合,月探囊。十年不字以正,乃字便惟良。推阐家人一卦,迤逦齐家治国,鼎鼐得姬姜。旧物中书令,玉润继汾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推阐(推闡)tuī chǎn
阐发。 唐 韩愈 《论佛骨表》:“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序状》:“大惧智不足以究测高远,文不足以推阐精微。”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士能推阐本朝之法意以相诫语者,谓之师儒。” 郭沫若 《十批判书·荀子批判》:“这些,我们都且留在下边细细加以推阐吧。” ——《漢語大詞典》
家人 jiā rén
(1).家中的人;一家人。《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南江野人》:“ 南江 有二野人,能手格猛虎,恒擘獐鹿啖之,悬崖絶壁,腾上如鸟隼,虽其家人亲戚招之,疾走不顾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虽然他是大军统帅,号称 闯王 ,但是当时农民军中的礼节和体制还不严格,大家相处象家人一样,所以几位大将见他进来并没有起立相迎。”
(2).平民;平民之家。《左传·哀公四年》:“ 公孙翩 逐而射之,入於家人而卒。” 孔颖达 疏:“入於凡人之家。”《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欒布 者, 梁 人也。始 梁王 彭越 为家人时尝与 布 游。” 司马贞 索隐:“谓居家之人,无官职也。” 宋 苏轼 《策别十二》:“往者 河西 用兵,而家人子弟皆籍以为军。”
(3).旧时对仆人的称呼。《汉书·儒林传·辕固传》:“ 竇太后 好《老子》书,召问 固 。 固 曰:‘此家人言耳。’” 颜师古 注:“家人言僮隶之属。”《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滕大尹 写个照帖,给与 善述 为照,就将这房家人判与 善述 母子。” 巴金 《家》十五:“此外,一个男仆和一个女佣,都是在这个家里做了十年以上的‘老家人’。”
(4).指部属。《三国演义》第五三回:“众官皆告曰:‘先斩家人,於军不利。’ 金旋 乃喝退 巩志 ,自率出兵。”
(5).指妇女。《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 曹衮 ﹞ 太和 二年就国,尚约俭,教敕妃妾纺绩织絍,习为家人之事。” 宋 曾巩 《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妻曾氏墓表》:“其治女事尤勤,虽劳不厌,治家人之业,虽烦细,皆有条理。”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时品》:“至若榴花似火,家人摘以簪头;凤草飞红,绣女敲而染指。”
(6).《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下离上巽。内容是论治家之道。《易·家人》:“家人,利女贞。” 孔颖达 疏:“家人者,卦名也,明家内之道,正一家之人,故谓之家人。” ——《漢語大詞典》
(2).平民;平民之家。《左传·哀公四年》:“ 公孙翩 逐而射之,入於家人而卒。” 孔颖达 疏:“入於凡人之家。”《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欒布 者, 梁 人也。始 梁王 彭越 为家人时尝与 布 游。” 司马贞 索隐:“谓居家之人,无官职也。” 宋 苏轼 《策别十二》:“往者 河西 用兵,而家人子弟皆籍以为军。”
(3).旧时对仆人的称呼。《汉书·儒林传·辕固传》:“ 竇太后 好《老子》书,召问 固 。 固 曰:‘此家人言耳。’” 颜师古 注:“家人言僮隶之属。”《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滕大尹 写个照帖,给与 善述 为照,就将这房家人判与 善述 母子。” 巴金 《家》十五:“此外,一个男仆和一个女佣,都是在这个家里做了十年以上的‘老家人’。”
(4).指部属。《三国演义》第五三回:“众官皆告曰:‘先斩家人,於军不利。’ 金旋 乃喝退 巩志 ,自率出兵。”
(5).指妇女。《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 曹衮 ﹞ 太和 二年就国,尚约俭,教敕妃妾纺绩织絍,习为家人之事。” 宋 曾巩 《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妻曾氏墓表》:“其治女事尤勤,虽劳不厌,治家人之业,虽烦细,皆有条理。”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时品》:“至若榴花似火,家人摘以簪头;凤草飞红,绣女敲而染指。”
(6).《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下离上巽。内容是论治家之道。《易·家人》:“家人,利女贞。” 孔颖达 疏:“家人者,卦名也,明家内之道,正一家之人,故谓之家人。” ——《漢語大詞典》
一卦 yī guà
(1).指《周易》诸卦之一。 汉 王充 《论衡·寒温》:“《易》 京氏 布六十四卦於一岁中,六日七分,一卦用事。”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明彖》:“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宋 陆游 《闲适》诗:“朝读《易》一卦,时钞史数行。”
(2).指占卜一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艺絶》:“术士 钱知微 尝至 洛 ,遂榜 天津桥 表柱卖卜,一卦帛十疋。”《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我这点《易》学却也有几分自信,怎的今日卜得这一卦,我竟有些详解不来。”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二诸葛 摸了摸脸,取出三个制钱占了一卦,占出之后吓得他面色如土。”
(3).方言。犹一番。秧歌剧《惯匪周子山》第一场:“让我寻个人去打问一卦。”秧歌剧《惯匪周子山》第五场:“迩刻我去寻 老乌 哥、 老田 商量一卦。” ——《漢語大詞典》
(2).指占卜一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艺絶》:“术士 钱知微 尝至 洛 ,遂榜 天津桥 表柱卖卜,一卦帛十疋。”《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我这点《易》学却也有几分自信,怎的今日卜得这一卦,我竟有些详解不来。”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二诸葛 摸了摸脸,取出三个制钱占了一卦,占出之后吓得他面色如土。”
(3).方言。犹一番。秧歌剧《惯匪周子山》第一场:“让我寻个人去打问一卦。”秧歌剧《惯匪周子山》第五场:“迩刻我去寻 老乌 哥、 老田 商量一卦。” ——《漢語大詞典》
迤逦(迤邐)yǐ lǐ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
(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漢語大詞典》
(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漢語大詞典》
齐家治国(齊家治國)qí jiā zhì guó
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语出《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我和你韜光晦迹老山中,煞强如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 冯惟敏 《点绛唇·改官谢恩》套曲:“诗书子史穷玄奥,君臣父子全忠孝,齐家治国諳经略。” ——《漢語大詞典》
鼎鼐 dǐng nài
(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战国策·楚策四》:“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七:“予以谓古之鼎鼐皆无盖,而足皆圆直无作兽形者,此乃敦耳。”
(2).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 唐 苏颋 《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鼎鼐递袭,簪缨相望。”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惭居鼎鼐官,笑领烟霞伴。”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参见“ 鼎鼐调和 ”。 ——《漢語大詞典》
(2).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 唐 苏颋 《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鼎鼐递袭,簪缨相望。”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惭居鼎鼐官,笑领烟霞伴。”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参见“ 鼎鼐调和 ”。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姬姜 jī jiāng
(1). 春秋 时, 周 王室姓 姬 , 齐 国姓 姜 ,二姓常通婚姻,因以“姬姜”为贵族妇女之称。《左传·成公九年》:“虽有 姬 姜 ,无弃蕉萃。” 杜预 注:“ 姬 姜 ,大国之女。蕉萃,陋贱之人。” 汉 班固 《西都赋》:“游士拟於公侯,列肆侈於 姬 姜 。”
(2).称美妇女的宗族。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族茂 姬 姜 ,仁深圣善。”
(3).泛指美女。《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室无姬姜,门多长者。” 李周翰 注:“姬姜,美女也。”《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唐 孔颖达 疏:“而谓之姬者,以 黄帝 姓 姬 , 炎帝 姓 姜 ,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其家之女,美者尤多,遂以姬姜为妇人之美称。”《旧唐书·宦官传序》:“饰姬姜狗马之玩,外言不入,惟欲是从。” 宋 叶适 《怀远堂》诗:“盘筵化蒲莧,歌舞讳姬姜。” ——《漢語大詞典》
(2).称美妇女的宗族。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族茂 姬 姜 ,仁深圣善。”
(3).泛指美女。《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室无姬姜,门多长者。” 李周翰 注:“姬姜,美女也。”《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唐 孔颖达 疏:“而谓之姬者,以 黄帝 姓 姬 , 炎帝 姓 姜 ,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其家之女,美者尤多,遂以姬姜为妇人之美称。”《旧唐书·宦官传序》:“饰姬姜狗马之玩,外言不入,惟欲是从。” 宋 叶适 《怀远堂》诗:“盘筵化蒲莧,歌舞讳姬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