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叹无闻不足,官政从今艾服,知命自由天。
佚名〔宋代〕《水调歌头·学易喜加数》
学易喜加数,富贵正当年。谁识晚成大器,信道古来然。莫叹无闻不足,官政从今艾服,知命自由天。恰合买臣愿,好著祖生鞭。藏学问,通今古,冠英贤。管取一名一第,行折桂枝先。未数奉书朱穆,窃笑表微拭镜,接武引群仙。生日年年庆,绛老愿齐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莫 mò/mù《國語辭典》
莫 [ mò ]
副- 表示禁止的用语,相当于「勿」、「毋」。如:「非请莫入」、「闲言莫说」。《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唐·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没有。《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孟子·梁惠王上》:「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 不能、不可。如:「变化莫测」、「莫测高深」。
- 姓。如北魏有莫含,清代有莫友芝。
莫 [ mù ]
名- 「暮」的本字。指日落、黄昏时候。《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辰夜,不夙则莫。」宋·张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飞〉词:「雨急云飞,瞥然惊散,莫天凉月。」
- 一种蔬菜。《诗经·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 晚、迟。《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
叹 ( 嘆 ) tàn
叹 [ tàn ]
- 因忧闷悲痛而呼出长气:~气。~息。悲~。~惋。长吁短~。
- 因高兴、兴奋、激动而发出长声:~赏。~服。赞~。~观止矣(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 吟咏:咏~。一唱三~。
无闻(無聞)wú wén
(1).没有名声;不为人知。《论语·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已。” 唐 张祜 《访许用晦》诗:“怪来音信少,五十我无闻。” 金 元好问 《刘远笔》诗:“ 宣城诸葛 寂无闻,前后两 刘 新册勋。”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政绩无闻,抵犯贪暴者,放归田里。”
(2).听不见;没有听到。《孟子·滕文公下》:“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汉 刘向 《说苑·正谏》:“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太平广记》卷三六九引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夜中闻鼓鼙之声,不知所来,及出户,则无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国有大赦,则命卫尉树金鸡於闕……案金鸡, 魏 晋 以前无闻焉。” ——《漢語大詞典》
(2).听不见;没有听到。《孟子·滕文公下》:“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汉 刘向 《说苑·正谏》:“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太平广记》卷三六九引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岑顺》:“夜中闻鼓鼙之声,不知所来,及出户,则无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国有大赦,则命卫尉树金鸡於闕……案金鸡, 魏 晋 以前无闻焉。” ——《漢語大詞典》
不足 bù zú
(1).不充足,不够。《荀子·礼论》:“断长续短,损有餘,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计武功,述文德,事覈理举,华不足而实有餘矣。”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屠杀之不足,继之以抢劫、剥尸。”
(2).不可,不能。《荀子·正论》:“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 唐 韩愈 《论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 孟坚 摘《论语》中字,改河渠为沟洫,实不足以尽其义。”
(3).不值得,不必。《史记·高祖本纪》:“ 章邯 已破 项梁 军,则以为 楚 地兵不足忧,乃渡 河 ,北击 赵 ,大破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説,不足备之大典,故繫之小説之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我曾读过野史,死人能起,唤名‘尸蹶’,也是人世所有之事。今日偶然有此,不足为异。”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莽原》如作者多几个,大概是不足虑的。”
(4).不难。《汉书·黥布传》:“ 楚 兵至 滎阳 、 成皋 , 汉 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 楚 兵不足罢也。” 颜师古 注:“不足者,言易也。”《东观汉记·邓禹传》:“於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 高祖 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北史·李弼传》:“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新唐书·陆贽传》:“陛下在 奉天 、 山南 时,赦令至 山东 ,士卒闻者皆感泣思奋。臣是时知贼不足平。”
(5).犹不尽。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鋭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宋 张先 《偷声木兰花》词:“曾居别乘康 吴 俗,民到於今歌不足。” 宋 范成大 《酹江月》词:“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荒臺遗像,至今嗟咏不足。”
(6).犹不致。《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太子小,而 傅太后 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 ——《漢語大詞典》
(2).不可,不能。《荀子·正论》:“浅不足以测深,愚不足以谋知。” 唐 韩愈 《论佛骨表》:“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一:“ 孟坚 摘《论语》中字,改河渠为沟洫,实不足以尽其义。”
(3).不值得,不必。《史记·高祖本纪》:“ 章邯 已破 项梁 军,则以为 楚 地兵不足忧,乃渡 河 ,北击 赵 ,大破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余自髫丱之年,便多闻往説,不足备之大典,故繫之小説之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我曾读过野史,死人能起,唤名‘尸蹶’,也是人世所有之事。今日偶然有此,不足为异。”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莽原》如作者多几个,大概是不足虑的。”
(4).不难。《汉书·黥布传》:“ 楚 兵至 滎阳 、 成皋 , 汉 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 楚 兵不足罢也。” 颜师古 注:“不足者,言易也。”《东观汉记·邓禹传》:“於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 高祖 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北史·李弼传》:“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新唐书·陆贽传》:“陛下在 奉天 、 山南 时,赦令至 山东 ,士卒闻者皆感泣思奋。臣是时知贼不足平。”
(5).犹不尽。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鋭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宋 张先 《偷声木兰花》词:“曾居别乘康 吴 俗,民到於今歌不足。” 宋 范成大 《酹江月》词:“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荒臺遗像,至今嗟咏不足。”
(6).犹不致。《汉书·外戚传下·孝元傅昭仪》:“太子小,而 傅太后 抱养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有所妨。” ——《漢語大詞典》
官政 guān zhèng
国家的政事。《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 陈澔 集说引 吕大临 曰:“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仕者为士以事人,治官府之小事也;服官政者为大夫以长人,与闻邦国之大事者也。” 宋 苏轼 《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薨薨晓鼓动,万指 罗沟坑 。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 清 朱仕琇 《朱梅崖乐闲图序》:“先生年五十一,正古人服官政之年。” ——《漢語大詞典》
从今(從今)cóng jīn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漢語大詞典》
艾服 ài fú
(1).《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 陈澔 集说:“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后因称五十而作官从政,预闻邦国之大事为“艾服”。 宋 郑侠 《观孔义甫与谢致仕诗有感》诗:“古人涖官政,五十曰艾服。”
(2).指五十之年。 北周 王褒 《太保尉迟纲碑铭》:“年踰艾服,任隆台袞。”
(3).泛指从政。《晋书·郑冲传》:“艾服王事,六十餘载。”
犹艾韠。艾,通“ 刈 ”。 南朝 梁 任昉 《为王金紫谢齐武帝示皇太子律序启》:“化澄上业,草缨垂典,教清中世,艾服惩刑。” ——《漢語大詞典》
(2).指五十之年。 北周 王褒 《太保尉迟纲碑铭》:“年踰艾服,任隆台袞。”
(3).泛指从政。《晋书·郑冲传》:“艾服王事,六十餘载。”
犹艾韠。艾,通“ 刈 ”。 南朝 梁 任昉 《为王金紫谢齐武帝示皇太子律序启》:“化澄上业,草缨垂典,教清中世,艾服惩刑。” ——《漢語大詞典》
知命 zhī mìng
(1).谓懂得事物生灭变化都由天命决定的道理。《易·繫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三国 魏 曹植 《箜篌引》:“先民谁不死,知命復何忧。” 唐 王勃 《滕王阁序》:“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清 戴名世 《命说示郑叟》:“吾以为命有二,有一己之命,有天下之命……知命者,知天下之命也。”
(2).《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代称五十岁。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 唐 张说 《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郭沫若 《沸羹集·无题》:“照年龄说来,我已经是知命晋一的人,但不知怎的,我却感觉着一切都还年青。” ——《漢語大詞典》
(2).《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代称五十岁。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如何斯人,而有斯疾,曾未知命,中年陨卒。” 唐 张说 《豫州刺史魏君碑》:“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郭沫若 《沸羹集·无题》:“照年龄说来,我已经是知命晋一的人,但不知怎的,我却感觉着一切都还年青。” ——《漢語大詞典》
自由 zì yóu
(1).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北史·尒朱世隆传》:“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泆,信任羣小,随情与夺。”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之七:“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
(2).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
(3).哲学名词。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漢語大詞典》
(2).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
(3).哲学名词。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漢語大詞典》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名-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