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丈夫讵皆作卿相,一命关系民疾痛。

方回元代〕《闽中郑君炎南仲两魁乡赋比自霅教为昌化簿

三山鹄袍十万众,两纪知名郑南仲。
妙年官赋甲秋闱,一发辄中仍再中。
岂知天地大变革,原夫八韵竟无用。
虽然改尔亦得力,斗南斗北声价哄。
黄金台降中书敕,水晶宫请博士俸。
得人岂必泥古法,省场舍选同乡贡。
儒风未尽弃端章,学徒尚多习弦诵。
但苦官冷饭不足,三载诳腹虀百瓮。
终更受代颇已久,始闻巨轴以诗送。
定是弟子多贤才,吴兴先生实梁栋。
即今佐邑号为簿,尹丞不殊权任重。
况乃唐昌风俗淳,山深岁稔少争讼。
丈夫讵皆作卿相,一命关系民疾痛。
偏见私意勿力竞,潜转密移但微讽。
方册频窥身尽贫,苞苴不纳心奚恐。
崇卑有无置度外,时一极目天宇空。
江东接壤异西浙,桑蚕春忙田晚种。
樽俎盘馔极俭啬,无大牲脔及乳湩。
吾闻易彖识时义,未妨枳棘栖鸾凤。
聊复亦耳磨岁月,慎勿轻为棺粪梦。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丈夫卿相一命关系民疾

丈夫 zhàng fū
(1).男子。指成年男子。《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管子·地数》:“凡食盐之数,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妇人三升少半,婴儿二升少半。” 唐 无名氏 《补江总白猿传》:“少选,有美髯丈夫长六尺餘,白衣曳杖,拥诸妇人而出。” 清 鲁一同 《关忠节公家传》:“已而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
(2).男子。指男孩子。《国语·越语上》:“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 齐 ,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 瞿 过四十当有五丈夫’,今果然。”
(3).妻称夫为丈夫。《太平广记》卷三○六引《河东记·卢佩》:“母曰:‘老妇将死之骨为天师再生,未知何阶上答全德?’妇人曰:‘但不弃细微,许奉九郎巾櫛,常得在太夫人左右则可,安敢论功乎。’母曰:‘ 佩 犹愿以身为天师奴,今反得为丈夫有何不可。’”《水浒传》第十七回:“只见老婆问道:‘丈夫,你如何今日这般嘴脸?’” 杨朔 《潼关之夜》:“她的丈夫几次激励她说:‘勇敢点吧,你该作大众的母亲,不要作一个小孩的母亲。’”
(4).犹言大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 唐 孟郊 《答姚怤见寄》诗:“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 宋 张思光 《门律自序》:“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元 林泉生 《吊岳王墓》诗:“庙堂短计惭嫠妇,宇宙惟公是丈夫。” 明 来集之 《铁氏女》:“父是丈夫,姊为奇女,妾岂奴流?” 章炳麟 《八月十五夜咏怀》诗:“丈夫贵久要,焉念睚眦仇。” 鲁迅 《答客诮》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漢語大詞典》
讵 ( 詎 ) jù
讵 [ jù ]
     ◎ 岂,怎:~料。~知。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卿相 qīng xiàng
执政的大臣。《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加 齐 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起 不为卿相,不復入 卫 。”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高歌卿相宅,文翰飞省寺。”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人人皆可由白屋而为王侯、卿相、师儒,人人皆可奋志青云,发扬蹈厉,无阶级之害。”  ——《漢語大詞典》
一命 yī mìng
(1). 周 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的官阶。《左传·昭公七年》:“三命兹益共。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杜预 注:“三命,上卿也。”《北史·周纪上》:“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后亦用以泛指低微的官职。 南朝 梁 刘孝绰 《上虞乡亭观涛津诸学潘安仁河阳县诗》:“无貲徒有任,一命忝为郎。” 唐 白居易 《松斋自题》诗:“非贱亦非贵,朝登一命初。”《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你生於富家,长在名门,难道没几个好亲眷,何不去借贷,为求官之资,倘得一命,偿之有日。”
(2).相同的命运。 汉 王充 《论衡·气寿》:“若夫无所遭遇,虚居困劣,短气而死……此与始生而死,未产而殤,一命也。”
(3).一人的生命。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一命沦骄饵,三缄慎祸胎。”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一折:“想着俺做一世雄,肯投降苟自容,拚的个触荒碑一命终。”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现有 胡子传 控告,告你清明那天在 万胜门 外,抢掠 李皇亲 家眷,杀害他家婢女一命。”  ——《漢語大詞典》
关系(關繫)guān xì
(1).关联;牵涉。《宣和遗事》前集:“这箇阴阳,都关係着皇帝一人心术之邪正是也。”《金瓶梅词话》第六五回:“哥教唱此词,关係心间之事,莫非想起过世的嫂子来。”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在这关系革命前途的紧要关头,我们要把红军战士的心里话告诉党中央、告诉 毛主席 !”
(2).对有关事物的作用或影响。常和“有”、“没有”连用。 宋 陈亮 《书职事题名后》:“题名小録,利害通涉始末,而司膳虽若碎烦,亦有关係。”《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此地 河 臺被御史参了一本……参得十分利害。这事关係甚大。”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原稿也不及细看,但我看是没有关系的。”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 毛主席 这一走,关系就大了。”
(3).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状态。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 中国 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 朝建立后,社会经济关系,主要是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关系表现出不同于前代的一些新现象。”
(4).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某种性质的联系。 苏曼殊 《碎簪记》:“今兹据此情景,则 庄湜 定与淡装女郎,有莫大关係。” 巴金 《在尼斯》:“回国的日子越近,我越是想念我的祖国和人民,我深深感觉到我和他们的血肉相连的关系。”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六:“她要在社会上占一个地位,她要同其他的人,许许多多的人发生关系。”
(5).泛指原因条件等。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为用水的关系,在溪面上斜横地砌就了一道长堤,把溪水归引到一个水槽里去。”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他们因为防空的关系,已从城里搬到城东十五里的一个大村去了。”
(6).指组织关系及其证明材料。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抗战以后咱的军队上来,这才又恢复起地方组织,我续上关系,工作到而今。”如:随身带上团的关系。
(7).指以钻营私利为目的所建立的个人之间或单位之间的某种联系。 茹志鹃 《着暖色的雪地》一:“这里除了成绩以外,还要有个政治条件,还要看有没有‘关系’。” 韩少功 《飞过蓝天》:“有‘关系’的,到邮电所挂长途电话去了。”
(8).指男女性爱方面的事情。 茅盾 《烟云》十四:“他想着:‘难道她那时真在被催眠状态么?不然,岂有发生了关系以后就把那人完全忘记了?’”
(1).关联;牵涉。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某县有母诉其子者,此关繫风教,不可不施行。” 明 唐顺之 《与洪方洲郎中书》之二:“文章之説,其明不明,无足关繫於世,向固不喜吾兄之多言也。” 清 冯桂芬 《潘母张太夫人墓志铭》:“刑官关繫人命,勿恃律例熟,疏忽致貽悔。”
(2).对有关事物的作用和影响。 宋 陈亮 《谢罗尚书启》:“軫一夫纳沟之念,操万事入律之权。小用经纶,大有关繫。敢以平生之雅故,用为缓急之据依。”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此事关繫非小,一或乖礼,何以示天下?”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这一段自叙使我们看出时势与学说的关系。”  ——《漢語大詞典》
民疾 mín jí
(1).民众的疾苦。《汉书·沟洫志》:“可以上继 禹 功,下除民疾。”
(2).民间疫病。《新唐书·百官志三》:“医师、医正、医工疗病,书其全之多少为考课,岁给药以防民疾。”  ——《漢語大詞典》
痛 tòng《國語辭典》

痛 [ tòng ]

  1. 疼。如:「牙痛」、「头痛」、「肚子痛」。唐·白居易〈新乐府·新丰折臂翁〉:「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2. 悲伤、伤悼。如:「哀痛」、「悲痛」。《史记·卷五·秦本纪》:「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
  3. 怜惜、怜爱。宋·晁冲之〈陆元钓寄日注茶〉诗:「争新斗试夸击拂,风俗移人可深痛。」《聊斋志异·卷一○·胭脂》:「堂下相遇,腼然含涕,似有痛惜之词,而未可言也。」
  4. 憎恨。《国语·楚语下》:「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1. 极、尽情、澈底。如:「痛骂」、「痛饮」、「痛快」、「痛改前非」。《管子·七臣七主》:「奸臣痛言人情以惊主。」唐·尹知章·注:「痛,甚极之辞。」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