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枕琴 zhěn qín
枕着琴。形容生活清雅。 唐 白居易 《闲卧有所思》诗之一:“向夕褰帘卧枕琴,微凉入户起开襟。”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独夜有怀吴体见寄》:“隐几清吟谁敢敌,枕琴高卧真堪图。” ——《漢語大詞典》
书 ( 書 ) shū
书 [ shū ]
-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 信:~信。~札。~简。~函。
- 文件:证~。说明~。
-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 字体:草~。隶~。楷~。
-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高卧 gāo wò
(1).安卧;悠闲地躺着。《晋书·隐逸传·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颯至,自谓 羲皇 上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张飞 大怒,谓 云长 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 巴金 《家》十二:“高卧在箱子里的历代祖先的画像也拿出来。”
(2).指隐居不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卿( 谢安 )屡违朝旨,高卧 东山 ,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 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次子 察 ,进士及第,累佐使府,后高卧 庐山 。” 许地山 《狐仙》:“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 祁山 。”
(3). 汉 汲黯 任 东海 太守时,因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餘, 东海 大治。”后 汉武帝 又召拜 汲黯 为 淮阳 太守, 汲黯 不受印。 武帝 说:“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 居郡如故治, 淮阳 政清。事见《史记·汲郑列传》。后以“高卧”为无为而治之典。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 淮阳 股肱守,高卧犹在兹。”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十年高卧,一旦升华。” ——《漢語大詞典》
(2).指隐居不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卿( 谢安 )屡违朝旨,高卧 东山 ,诸人每相与言:‘ 安石 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次子 察 ,进士及第,累佐使府,后高卧 庐山 。” 许地山 《狐仙》:“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 祁山 。”
(3). 汉 汲黯 任 东海 太守时,因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餘, 东海 大治。”后 汉武帝 又召拜 汲黯 为 淮阳 太守, 汲黯 不受印。 武帝 说:“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黯 居郡如故治, 淮阳 政清。事见《史记·汲郑列传》。后以“高卧”为无为而治之典。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 淮阳 股肱守,高卧犹在兹。”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少卿陈大绶授中宪大夫制》:“十年高卧,一旦升华。” ——《漢語大詞典》
坦然 tǎn rán
(1).平直广阔貌。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则 江 表之任,长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 唐 刘禹锡 《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记》:“ 益城 右门衔大逵,坦然西驰,曰 石笋街 。”《宣和遗事》前集:“掘深数尺,不见龟蛇,下视其穴,深不可测,遂下棺葬埋。平明视之,四望坦然,不知葬所。”
(2).形容心里平静无顾虑。 晋 葛洪 《抱朴子·安塉》:“怡尔执待免之志,坦然无去就之謨。” 唐 元稹 《捉捕歌》:“主人坦然意,昼夜安寝寤。”《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笑得 华忠 倒有些不好意思,他却坦然无事的扶了个婆儿一路进来。” 鲁迅 《彷徨·祝福》:“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 四婶 装好祭品,和 阿牛 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盃和筷子。”
(3).安定。《南史·梁纪上》:“公受言本朝,轻兵赴袭,排危冒险,刚柔递用,坦然一方,还成藩服,此又公之功也。”
(4).显然。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此理坦然,非所宜滞。” ——《漢語大詞典》
(2).形容心里平静无顾虑。 晋 葛洪 《抱朴子·安塉》:“怡尔执待免之志,坦然无去就之謨。” 唐 元稹 《捉捕歌》:“主人坦然意,昼夜安寝寤。”《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笑得 华忠 倒有些不好意思,他却坦然无事的扶了个婆儿一路进来。” 鲁迅 《彷徨·祝福》:“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 四婶 装好祭品,和 阿牛 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盃和筷子。”
(3).安定。《南史·梁纪上》:“公受言本朝,轻兵赴袭,排危冒险,刚柔递用,坦然一方,还成藩服,此又公之功也。”
(4).显然。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此理坦然,非所宜滞。” ——《漢語大詞典》
无辱(無辱)wú rǔ
(1).谦词。犹言不劳枉驾。《左传·昭公二年》:“非伉儷也,请君无辱。”《仪礼·士昏礼》:“凡行事必用昬昕,受诸禰庿。辞无不腆、无辱。” 郑玄 注:“主人不谢来辱。” 贾公彦 疏:“主人不谢来辱者,此亦是不为谦虚,教女正直之义也。”
(2).不受耻辱;不受侮辱。 汉 刘向 《说苑·敬慎》:“谚曰:‘诫无詬,思无辱。’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三国志·魏志·何虁传》:“ 太祖 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 虁 常蓄毒药,誓死无辱,是以终不见及。”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昭宣帝三》:“﹝ 丁会 ﹞不北面以推戴弑君之贼,为佐命之勋臣,而身亦可以无辱矣。” ——《漢語大詞典》
(2).不受耻辱;不受侮辱。 汉 刘向 《说苑·敬慎》:“谚曰:‘诫无詬,思无辱。’夫不诫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三国志·魏志·何虁传》:“ 太祖 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 虁 常蓄毒药,誓死无辱,是以终不见及。”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昭宣帝三》:“﹝ 丁会 ﹞不北面以推戴弑君之贼,为佐命之勋臣,而身亦可以无辱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