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二祖 èr zǔ
(1).指 汉高祖 与 汉世祖 光武帝 。《文选·班固〈典引〉》:“然后宣二祖之重光,袭四宗之缉熙。” 蔡邕 注:“ 高祖 、 光武 为二祖。”《文选·张衡〈东京赋〉》:“瞻仰二祖,厥庸孔肆。” 张铣 注:“二祖, 高祖 光武 也。”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宣》:“每读《汉书》 萧何 邓禹 传,未尝不反覆咏之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两公独擅美于前矣。’”
(2).指 晋太祖 文帝 司马昭 与 晋世祖 武帝 司马炎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惟公太宰,光翼二祖。” 李善 注引 臧荣绪 《晋书》:“ 晋太祖 为大将军,以 贾充 为司马右长史,及 世祖 受禪,转太宰。”《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二祖逼禪代之期,不暇待三分八百之会也。” 张铣 注:“二祖谓 太祖 文皇帝 , 代祖 武皇帝 。”
(3).指 唐高宗 与 玄宗 。《新唐书·李德裕传》:“ 高宗 时 刘道合 玄宗 时 孙甄生 皆能作黄金,二祖不之服,岂非以宗庙为重乎?”
(4).指曾祖父与祖父。《文选·曹植〈王仲宣诔〉》:“自君二祖,为光为龙。” 吕向 注:“ 粲 曾祖 袭 ,祖 畅 ,皆为 汉 三公。”
(5).佛家指 中国 禅宗第二代祖师 慧可 。《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会二祖説法,与同志十人投祖出家。” 张遵骝 《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公元五九三年》:“禪宗二祖 慧可 卒。” ——《漢語大詞典》
(2).指 晋太祖 文帝 司马昭 与 晋世祖 武帝 司马炎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惟公太宰,光翼二祖。” 李善 注引 臧荣绪 《晋书》:“ 晋太祖 为大将军,以 贾充 为司马右长史,及 世祖 受禪,转太宰。”《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二祖逼禪代之期,不暇待三分八百之会也。” 张铣 注:“二祖谓 太祖 文皇帝 , 代祖 武皇帝 。”
(3).指 唐高宗 与 玄宗 。《新唐书·李德裕传》:“ 高宗 时 刘道合 玄宗 时 孙甄生 皆能作黄金,二祖不之服,岂非以宗庙为重乎?”
(4).指曾祖父与祖父。《文选·曹植〈王仲宣诔〉》:“自君二祖,为光为龙。” 吕向 注:“ 粲 曾祖 袭 ,祖 畅 ,皆为 汉 三公。”
(5).佛家指 中国 禅宗第二代祖师 慧可 。《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会二祖説法,与同志十人投祖出家。” 张遵骝 《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公元五九三年》:“禪宗二祖 慧可 卒。” ——《漢語大詞典》
披 pī《國語辭典》
披 [ pī ]
动- 将衣物搭在肩背上。如:「披羊皮的狼」。《文选·曹丕·杂诗二首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 打开、翻开。如:「披卷」、「披襟」、「披肝沥胆」。唐·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 剖开、揭露。《汉书·卷五一·枚乘传》:「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一纸私函将意去,五中深虑向君披。」
- 分开、拆裂。《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
- 分散、散开。如:「披头散发」、「披发左衽」。《明史·卷一·太祖本纪一》:「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
披 [ pēi ]
- (一)之又音。
毡 ( 氈 ) zhān《國語辭典》
- 「毡 」的异体字。
甘 gān《國語辭典》
甘 [ gān ]
形- 甜美的。如:「味香甘甜」。《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五出》:「海南荔子味尤甘,杨娘娘偏喜啖。」
- 美好。《诗经·小雅·甫田》:「以祁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左传·昭公十一年》:「币重而言甘,诱我也。」
- 美味的食物。《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晋·陶渊明〈有会而作诗〉:「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 姓。如秦代有甘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顺遂。《左传·庄公九年》:「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
- 乐意、情愿、自愿。如:「甘愿」、「甘拜下风」、「自甘堕落」。《诗经·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河 hé《國語辭典》
河 [ hé ]
名- 水道的通称。如:「河流」、「运河」。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黄河的简称。如:「河套」。
- 成河川状的群体。如:「星河」、「银河」。
- 姓。如南北朝时有河祯。
引度 yǐn dù
指点度化。 元 贾仲名 《铁拐李》第一折:“他如今业缘满足, 铁拐李 ,你须直到人间,引度他还归仙界,不可迟也。” ——《漢語大詞典》
传受(傳受)chuán shòu
(1).传述与承受。谓教与学两方。《汉书·儒林传序》:“及 秦 禁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絶也。” 三国 魏 何晏 《〈论语集解〉叙》:“前世传受师説,虽有异同,不为训解。” 邢昺 疏:“上教下曰‘传’,下承上曰‘受’。”
(2).谓向他人学习。《后汉书·朱穆传》:“ 穆 每事不逮,所好唯学,传受於师,时有可试。”《隋书·万宝常传》:“ 苏威 因詰 宝常 :所为何所传受?”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离开了 长安 以后,他索性认真地传受了《道箓》。”
(3).指教授他人。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 罗公远 多祕术,最善隐形,上就, 公远 虽传受,不肯尽其要。” ——《漢語大詞典》
(2).谓向他人学习。《后汉书·朱穆传》:“ 穆 每事不逮,所好唯学,传受於师,时有可试。”《隋书·万宝常传》:“ 苏威 因詰 宝常 :所为何所传受?”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离开了 长安 以后,他索性认真地传受了《道箓》。”
(3).指教授他人。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 罗公远 多祕术,最善隐形,上就, 公远 虽传受,不肯尽其要。” ——《漢語大詞典》
重阳(重陽)chóng yáng
(1).指天。《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洪兴祖 补注:“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汉 张衡 《西京赋》:“消雰埃於中宸,集重阳之清瀓。”《后汉书·马融传》:“超荒忽,出重阳。” 李贤 注:“重阳,天也。”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漢語大詞典》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 魏 晋 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鑾上苑中。”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一:“重阳独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 清 陈维嵩 《醉花阴·重阳和漱玉韵》词:“今夜是重阳,不捲珍珠,阵阵西风透。” 杨朔 《铁骑兵》:“一过 雁门关 ,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就飘起大雪来。”参见“ 重九 ”。 ——《漢語大詞典》
七朵(七朵)
元 王逢 十二月廿二日为重阳王真人诞辰是日立春在淞江长春道院瞻拜真人及七真像敬题薛一山丹房 山中霞熟千年酝,海上莲开七朵金。 ——《骈字类编》
莲 ( 蓮 ) lián
莲 [ lián ]
- ◎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子大而圆。花大,有粉红、白色两种。种子称“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地下茎肥大而长,有节,称“藕”。种子和地下茎均可食(亦称“荷”、“芙蓉”、“芙蕖”、“菡萏”):~藕。~房(❶莲蓬;❷指僧人的居室)。~座(❶莲花的底部;❷佛像的座位,由佛座多为莲花形而得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