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燕山乐,又使符踵至,趣赴淇园。

佚名宋代〕《沁园春·径竹扶疏

径竹扶疏,直上青霄,玉立万竿。似冰壶潇洒,虚心直节,清标贞干,风月无边。清荫盈庭,细香满座,凡款公门皆七贤。称觞旦,与松梅并祝,辞表南山。绵延。龙种儿孙。列砌森庭栖凤鸾。况节楼辟命,管城草檄,计台琐试,玉笋联班。盛事重重,荐腾楛茧,渡蚁阴功须状元。燕山乐,又使符踵至,趣赴淇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燕山使符踵至淇园

燕山 yān shān
(1).指自 天津市 蓟县 东南绵延而东直至海滨的 燕山 山脉。《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旦辞 黄河 去,暮至 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燕山 胡骑鸣啾啾。” 南朝 陈 徐陵 《出自蓟北门行》:“ 蓟 北聊长望,黄昏心独愁。 燕山 对古刹, 代郡 隐城楼。” 明 徐祯卿 《寄华玉》诗:“去岁君为 蓟门 客, 燕山 雪暗 秦 云白。”
(2).指 燕然山 。亦借指边塞。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君言丈夫无意气,试问 燕山 那得碑?” 唐 徐坚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燕山 应勒颂, 麟阁 佇名扬。” 唐 李贺 《马诗》之五:“大漠沙如雪, 燕山 月似鉤。” 叶葱奇 注:“指 燕然山 ,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的 杭爱山 。”
(3).指 战国 时筑黄金台招贤的 燕昭王 。 唐 贾至 《燕歌行》:“昔时 燕山 重贤士,黄金筑臺从 隗 始。” 元 萨都剌 《南台月》诗:“ 燕山 买骏金万斛,万里西风一劒寒。”
(4). 宋 宣和 四年改 燕京 为 燕山府 。后以指 燕京 ,即今 北京市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吾闻 燕山 乃 辽 国郎主在彼称帝,雄丽过於 汴京 。”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 辽 金 及 元 皆都 燕山 ,而制度文物, 金 为最盛。” 清 侯方域 《重修书院碑记》:“ 顺治 八年, 燕山 王公来守 归德 。”  ——《漢語大詞典》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使符 shǐ fú
      天子使者所持的符信。《汉书·文帝纪》:“﹝ 文帝 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又 颜师古 注:“与郡守为符者,谓各分其半,右留京师,左以与之。” 宋 曾巩 《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进闻邦计,出假使符。”  ——《漢語大詞典》
      踵至 zhǒng zhì
      接踵而来。  ——《漢語大詞典》
      趣 qù/cù《國語辭典》

      趣 [ qù ]

      1. 兴味。如:「趣味」、「雅趣」、「有趣」、「相映成趣」。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三:「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2. 行动或意志的倾向。如:「志趣」。
      3. 旨意、意味。如:「旨趣」。《列子·汤问》:「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1. 有兴味的。如:「趣事」、「趣闻」。
      1. 行动归向。《列子·力命》:「农赴时,商趣利。」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通「趋」。

      趣 [ cù ]

      1. 催促。《礼记·月令》:「趣民收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数使使趣齐兵,欲与俱西。」通「促」。
      1. 立刻、赶快。《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
      赴 fù《國語辭典》

      赴 [ fù ]

      1. 前往、投向、奔向。如:「单刀赴会」、「共赴国难」。《文选·曹植·白马篇》:「捐驱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 告丧。《左传·文公十四年》:「凡崩、薨,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礼记·檀弓上》:「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同「讣 」。
      3. 游泳。《庄子·秋水》:「赴水则接腋持颐。」唐·成玄英·疏:「游泳则接腋持颐。」《水浒传·第三八回》:「张顺再跳下水里,赴将开去。」同「洑 」。
      淇园(淇園)qí yuán
      古代 卫国 园林名。产竹。在今 河南省 淇县 西北。《史记·河渠书》:“是时 东郡 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 淇园 之竹以为楗。”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 淇园 , 卫 之苑也,多竹篠。”《后汉书·寇恂传》:“ 恂 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 淇园 之竹,为矢百餘万。” 宋 司马光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诗:“ 淇园 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清 吴伟业 《通元老人龙腹竹歌》:“ 淇园 已竭苍生痛, 会稽 正採征人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