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毋 wú《國語辭典》
毋 [ wú ]
副-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韩非子·说林下》:「以我为君子也,君子安可毋敬也?」《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 不要、莫。表示禁止或劝诫的意思。如:「毋忘在莒」。《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 没有。《墨子·非命上》:「言而毋仪,譬如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身自持筑臿,胫毋毛。」通「无」。
- 姓。如晋代有毋雅。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令 líng/lǐng/lìng《國語辭典》
令 [ lìng ]
名- 命令、法令。如:「军令」、「人事命令」。《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 时节。如:「节令」、「夏令」。《镜花缘·第三九回》:「喜得正是小阳春当令,还不甚冷。」
- 词、曲中小令的简称。
- 姓。如汉代有令勉。
- 发布命令。《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使、让。《战国策·赵策四》:「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 好的、善的。如:「令德」、「令誉」。《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汉·郑玄·笺:「令,善也。」
- 敬辞。用以尊称他人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今人都只限用于尊称对方之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郎」、「令堂」、「令婿」。
根荄 gēn gāi
(1).亦作“ 根垓 ”、“ 根核 ”。植物的根。《文子·符言》:“故羽翼美者,伤其骸骨;枝叶茂者,害其根荄;能两美者,天下无之。” 汉 刘向 《说苑·建本》:“树本浅,根垓不深。”《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入地则孕毓根核。” 唐 白居易 《问友》诗:“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宋 司马光 《为始平公祭晋祠文》:“然原陆久燥,根荒未浹,畎亩喁喁,犹有待望。”
(2).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臣观 元 之制策, 白 之奏议,极文章之壼奥,尽治乱之根荄。” 清 龚自珍 《勇言行箴》:“其精神外矣,其根荄誖矣。”
(3).植根。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今试言之,夫礼乐者,橐籥于元气,根荄于人情。” ——《漢語大詞典》
(2).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臣观 元 之制策, 白 之奏议,极文章之壼奥,尽治乱之根荄。” 清 龚自珍 《勇言行箴》:“其精神外矣,其根荄誖矣。”
(3).植根。 姚华 《曲海一勺·原乐》:“今试言之,夫礼乐者,橐籥于元气,根荄于人情。” ——《漢語大詞典》
伤 ( 傷 ) shāng
伤 [ shāng ]
- 受损坏的地方:工~。~痕。
- 损害:~了筋骨。~脑筋。~神。劳民~财。
- 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风。~寒。
-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食。
- 妨碍:无~大体。
- 悲哀:悲~。哀~。神~。感~。~悼。~逝(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
- 得罪:~众。开口~人。
委弃(委棄)wěi qì
弃置,舍弃。《汉书·谷永传》:“书陈於前,陛下委弃不纳。”《后汉书·荀彧传》:“復若南征 刘表 ,委弃 兗 豫 。” 唐 白居易 《折剑头》诗:“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明 刘基 《独漉篇》:“珠玉委弃,不如泥沙。” 鲁迅 《野草·题辞》:“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漢語大詞典》
等 děng《國語辭典》
等 [ děng ]
名- 品级、次第。如:「上等」、「甲等」、「劣等」、「高人一等」。
- 种、类。如:「何等人物」、「这等事情」。《红楼梦·第一一五回》:「在弟是庸庸碌碌一等愚人,忝附同名。」
- 表类数之词:➊ 表复数。如:「我等」、「尔等」、「一干人等」、「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金融中心。」➋ 表列举不尽。如 :「我每天单是孩子的事都忙昏了,其他如厨房等等的事就更不用说了。」
- 一种小型的秤。用来称金、银、药物等少量物品的衡器。《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便取出银子,刚刚一块,讨等来一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大等秤进,小等秤出。」俗称为「等子」、「戥子」。
- 待、候。如:「等车」、「等一会儿」。《西游记·第一四回》:「你往那里去来?教我行又不敢行,动又不敢动,只管在此等你。」
- 相同、相齐。如:「相等」、「等于」、「均等」、「平等」、「高低不等」。
藜 lí《國語辭典》
藜 [ lí ]
名- 植物名。藜科藜属,一年生草本。茎高五、六尺,叶心色黄,卵形,有锯齿,嫩叶可食。初夏开黄绿色小花,茎老时可用来作木杖。一般多生于原野。
蒺 jí《國語辭典》
蒺 [ jí ]
- 参见「蒺藜 」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