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遐迩振欢声。巍巍圣寿南山固,千载贺承平。

佚名宋代〕《导引·民康俗阜

民康俗阜,万国乐升平。庆海晏河清。唐尧禹舜垂衣化,讵比我皇明。九天宝命垂丕贶,云物效祥英。星罗羽卫登乔岳,亲告禅云亭。我皇垂拱,惠化洽文明。盛礼庆重行。登封降禅燔柴毕,天仗入神京。云雷布泽遍寰瀛。遐迩振欢声。巍巍圣寿南山固,千载贺承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遐迩欢声巍巍圣寿南山千载承平

遐迩(遐邇)xiá ěr
亦作“ 遐尔 ”。亦作“ 遐迩 ”。
(1).远近。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故人主得其道,则遐邇潜行而归之, 文王 是也。”《汉书·韦玄成传》:“天子穆穆,是宗是师,四方遐尔,观国之煇。” 宋 苏轼 《贺时宰启》:“凡有詔令,率先惠慈,固已遐邇争传,室家胥庆。” 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年未弱冠,文名播於遐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 松娘 事姑孝;艳色贤名,声闻遐邇。”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抛儿别女呵声咽胡笳,所幸今日呵遐迩一家。”
(2).遥远。《秦併六国平话》卷下:“忽有丞相 王綰 奏道:‘陛下新得 燕 、 齐 荆楚 之地,相去遐邇,不为置公,无以镇之。’”
见“ 遐邇 ”。  ——《漢語大詞典》
振 zhèn《國語辭典》

振 [ zhèn ]

  1. 举起。《文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唐·王勃〈上刘右相书〉:「朽索充羁,不收奔马之逸;轻缗振网,或随吞舟之势。」
  2. 摇动、抖动。《诗经·豳风·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楚辞·王襃·九怀·尊嘉》:「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3. 奋发。如:「士气大振」、「萎靡不振」。
  4. 震撼。如:「威振天下」。唐·孟郊〈感怀〉诗八首之一:「秋气悲万物,惊风振长道。」通「震」。
  5. 发放、开放。《左传·文公十六年》:「自庐以往,振廪同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夫水性虚而论漪结,木性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6. 救济、救助。《礼记·月令》:「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战国策·燕策三》:「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通「赈」。
  1. 姓。如宋代有振纪。

振 [ zhēn ]

  1. 参见「振振」(二)​条。
欢声(歡聲)huān shēng
喜乐之声;欢呼之声。《三国志·蜀志·黄忠传》:“金鼓振天,欢声动谷。” 宋 曾巩 《送程公辟使江西》诗:“遥知素誉在民口,已有欢声腾里社。”《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一时主客几个,眼界里无比乐境,耳轮中都是欢声。” 杨朔 《永定河纪行》:“水花飞上 天安门 ……一面好像发出欢声说:‘ 永定河 的水已经来到首都了!’”  ——《漢語大詞典》
巍巍 wēi wēi
(1).崇高伟大。《论语·泰伯》:“巍巍乎! 舜 禹 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何晏 集解:“巍巍,高大之称。”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奉本》:“ 孔子 曰:‘唯天为大,唯 尧 则之,则之者大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明 方孝孺 《身修思永堂记》:“巍巍高出乎往古而开久大之业者,皆身修思永之明效,而百王之取法者也。” 清 邹容 《革命军·绪论》:“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
(2).形容词后缀。 明 冯惟敏 《雁儿落·题刘伊坡寿域》套曲:“栽培的颤巍巍锦中花,摆列着酷烈烈香醪瓮。”  ——《漢語大詞典》
圣寿(聖壽)shèng shòu
皇帝的年寿和生日。 北齐 郭遵 《南至郊祭司天奏云物赋》:“臣有覩盛仪而瞻瑞物,愿齐圣寿於 终南 。” 唐 李白 《上云乐》:“拜龙颜,献圣寿,北斗戾, 南山 摧,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寿杯。” 宋 王安石 《枣》诗:“广庭觴圣寿,以此参肴蔌。” 元 吴弘道 《斗鹌鹑》套曲:“祝圣寿,庆官里,进金杯。” 明 王守仁 《拟唐张九龄上千秋金鉴录表》:“月临日照,帝德运於光天;岳峙川流,圣寿同於厚地。”  ——《漢語大詞典》
南山 nán shān
(1).指 终南山 ,属 秦岭 山脉,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南。《诗·小雅·节南山》:“节彼 南山 ,维石巖巖。”《汉书·东方朔传》:“夫 南山 ,天下之阻也。南有 江 、 淮 ,北有 河 、 渭 ,其地从 汧 陇 以东, 商 雒 以西,厥壤肥饶。”《旧唐书·李密传》:“罄 南山 之竹,书罪未穷,决 东海 之波,流恶难尽。” 清 王士禛 《凤翔府》诗:“ 西雍 横当 斜谷 路, 南山 高接 杜陵 秋。”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于是拿出四只铜制镀银的字,一方寸那么大,是‘寿比南山’四字。”
(2).指 祁连山 。《史记·大宛列传》:“﹝ 张騫 ﹞留岁餘,还,并 南山 ,欲从羌中归,復为 匈奴 所得。”《汉书·西域传》:“﹝ 西域 ﹞南北有大山……其 南山 ,东出 金城 ,与 汉 南山 属焉。”
(3).指 南屏山 。 宋 苏轼 《病中独游净慈谒本长老周长官以诗见寄因次韵答之》:“卧闻禪老入 南山 ,浄扫清风五百间。”
(4).指 荆南山 ,亦名 君山 、 铜官山 。 三国 吴 孙皓 封为南岳,在今 江苏 宜兴县 南,即所谓 南山 白额虎、 长桥 蛟、并 周处 为三害者。
(5).泛指南面的山。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 越王 放於南山之中,游於不可存之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 李贺 《江南弄》诗:“鱸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緑。”《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只要得个相貌端正,性情贤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孩子,那怕他是南山里,北邨里都使得。”
(6).《诗经》诗篇名。《诗·齐风·南山》《诗·齐风·〈南山〉序》:“《南山》,刺 襄公 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其恶,作诗而去之。”
(7).《诗经》诗篇名。《诗·小雅·南山有臺》之简称。 宋 苏轼 《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 禹穴 ,白头重见赋《南山》。” 冯应榴 合注:“《诗序》:‘《南山有臺》,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  ——《漢語大詞典》
固 gù《國語辭典》

固 [ gù ]

  1. 结实、坚硬。如:「牢固」、「稳固」、「坚固」。《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2. 坚定、确定。《韩非子·五蠹》:「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1. 安定。如:「巩固国防」。《国语·鲁语上》:「晋始伯而欲固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诸侯。」《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 禁闭。《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
  1. 坚决、坚持、极力。如:「固守」。《书经·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老残游记·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让。老残仍送出大门,看那人上马去了。」
  2. 原来、一向。如:「固有道德」。《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 当然、诚然。唐·柳宗元〈封建论〉:「州县之设,固不可华也。」《聊斋志异·卷一一·王大》:「谄者固可诛,谬者亦可恨也。」
  4. 姑且、暂且。《老子·第三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若之,必固强之。」
  1.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固来。
千载(千載)qiān zǎi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漢語大詞典》
贺 ( 賀 ) hè
贺 [ hè ]
  1. 庆祝,祝颂:祝~。~喜。~词。~电。~礼。
  2. 姓。
承平 chéng píng
治平相承;太平。《汉书·食货志上》:“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訾数鉅万,而贫弱俞困。” 唐 鲍防 《杂感》诗:“ 汉 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 明 王琼 《双溪笔记》:“畿内、 山东 地方,因承平日久,物产繁盛。”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三:“只可惜在承平时候, 成都 地方不比 梁山泊 ,所以没有出头做一番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