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矍然瞠两眼,疏窗半斜阳。

洪咨夔宋代〕《浴罢气体和

浴罢气体和,坐睡便胡床。
首欹如汲瓶,数俯辄一昂。
瞢腾复瞢腾,慾泯想亦忘。
乾坤孰高下,今古谁兴亡。
矍然瞠两眼,疏窗半斜阳。
窗相樱桃花,无风自吹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矍然两眼半斜

矍然 jué rán
(1).惊惧貌;惊视貌。《晏子春秋·谏上二五》:“ 景公 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 晏子 侍前,左右执刀而进, 晏子 止而问于公曰:‘ 尧 舜 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文选·班固〈东都赋〉》:“主人之辞未终, 西都 宾矍然失容。” 李善 注引《说文》:“矍,惊视貌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骆宾王》:“为 敬业 作檄传天下,暴斥 武后 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 宾王 对,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恶章攀桂》:“ 章 司行宫陈设,欲媚上欢,以鏤银丝造吐孟设坐侧,上见之,矍然曰:‘此与 孟鋹 之寳溺器何异?’”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例如火将焚栋,燕雀处堂,颜色不变,若在小儿,亦鲜危怖,其在成人,则望气而矍然也。”
(2).急遽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恶及第》:“暨榜除之夕, 沆 巡廊自呼 隐 者三、四,矍然顿气而言曰:‘ 郑隐 , 崔沆 不与了却,更有何人肯与之!’”《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叟矍然怒起道:‘吾年近八十,何畏一死!’”《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瑜 闻言大喜,矍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 南屏山 筑坛。” 杜鹏程 《战斗生活怎样检验我的心灵》:“他没有给自己的战友留下半句话,就矍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漢語大詞典》
瞠 chēng《國語辭典》

瞠 [ chēng ]

  1. 瞪著眼睛直看。如:「瞠目结舌」。宋·陆游〈醉歌〉:「醉倒村路儿扶归,瞠目不识问是谁?」
  1. 惊视。《管子·小问》:「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谿十里,闟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引而未敢发也。」唐·尹知章·注:「瞠,惊视貌。」
两眼(两眼)
唐 王建 同于汝锡赏白牡丹 价数千金贵,形相两眼疼。
唐 韩愈 射训狐 咨余往射岂得已,候女两眼张睢盱。
唐 白居易 白发 书魔昏两眼,酒病沈四肢。
唐 薛逢 镊白曲 今年镊白发,两眼昏昏手战跳。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紫薇花二首 其二 折得芳蕤两眼花,题诗相报字倾斜。
宋 杨万里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 其二 偶见千峰翠,偏令两眼明。
元 耶律楚材 和正卿待制韵 布袖龙钟两眼尘,丹诚如旧白头新。  ——《骈字类编》
疏 shū《國語辭典》

疏 [ shū ]

  1. 開通、使通暢。如:「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
  2. 分散、散開。如:「疏散人群」。
  3. 清除、排解。《國語·楚語上》:「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過靈溪而一濯,疏煩想於心胸。」
  4. 刻鏤、雕繪。《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工巧之瑰瑋,交綺豁以疏寮。」唐·張說〈蒲津橋贊〉:「又疏其舟閒,畫其鷁首。」
  1. 稀少、稀闊。如:「疏林」、「疏星」、「疏疏落落幾戶人家」。
  2. 不親近、不熟悉。如:「人地生疏」、「親疏遠近」。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3. 粗心、不注意、不細密。如:「人為疏忽」。《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其於計疏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七·象數一》:「落下閎曆法極疏,蓋當時以為密耳。」
  4. 空虛、不實在。如:「空疏」、「才疏學淺」。《三國演義·第八五回》:「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
  5. 粗糙、不精細。《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唐·韓愈〈山石〉詩:「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1. 窗。《史記·卷二三·禮書》:「疏房床笫几席,所以養體也。」
  2. 窗上的刻鏤花紋。《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疏。」
  3. 蔬果。《淮南子·主術》:「夏取果蓏,秋畜疏食。」通「蔬」。

疏 [ shù ]

  1. 闡明經義或古注的文字。如:「注疏」、「義疏」。唐·柳冕〈與權德輿書〉:「其有明聖人之道,盡六經之意,而不能誦疏與注,一切棄之。」
  2. 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如:「上疏」。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
  3. 書信。唐·杜甫〈潭州送韋員外牧韶州〉詩:「洞庭無過雁,書疏莫相忘。」
  1. 分條陳述、記錄。《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

疏 [ ​sū ]

  1. (一)​之又音。
窗 chuāng《國語辭典》

窗 [ chuāng ]

  1. 房屋中用来透光通气的洞孔。如:「窗户」、「天窗」、「玻璃窗」。
半斜
唐 崔颢 杂曲歌辞 渭城少年行 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唐 权德舆 惠上人房宴别 逸民羽客期皆至,疏竹青苔景半斜。
唐 白居易 春尽劝客酒 林下春将尽,池边日半斜。
宋 苏轼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 何时得见悲秋老,醉里题诗字半斜。  ——《骈字类编》
阳 ( 陽 ) yáng
阳 [ yáng ]
  1. 明亮。
  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
  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
  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5. 温暖:~春。
  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
  7. 凸出的:~文图章。
  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
  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
  10. 男性生殖器:~痿。
  11. 古同“”,假装。
  12.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