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凭谁解,道个侬倾城颜色,广陵人在。
芳草如裙带。那更有、春江如镜,远山如黛。花月低迷石城艇,名士美人俱载。
是当日、狂奴故态。司马多情亲折证,看朝云、坡老真无奈。
掀髯处、可怜太。
诗情画意凭谁解,道个侬倾城颜色,广陵人在。剪烛推篷寒自忍,裘已为卿而卖。
奉半臂、笑披郎背,今夜三星光艳艳,护宛央、不许秋河界。
梦中语、醒还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诗情画意(詩情畫意)shī qíng huà yì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宋 周密 《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干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 吴 山 越 水。” 清 黄钧宰 《金壶逸墨·晚学斋诗词》:“诗情画意正清絶,我来深巷无喧哗。” 沈从文 《新景与旧谊·新湘行记》:“那个隐在丛树后的小小村落,充满诗情画意。” ——《漢語大詞典》
凭 ( 憑 ) píng《國語辭典》
- 「凭 」的异体字。
谁解(谁解)
白居易 閒居自题戏招宿客诗 欲招同宿客,谁解爱潺湲。 ——《分类字锦》
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名-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 量詞:➊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个侬(個儂,箇儂)gè nóng
这人;那人。 唐 韩偓 《赠渔者》诗:“个儂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 丁以布 《赠春航用白丁韵》:“ 西湖 洒遍伤春泪,何处缄封寄个儂。”
箇儂:犹渠侬。那个人或这个人。 隋炀帝 《嘲罗罗》诗:“箇儂无赖是横波,黛染隆颅簇小蛾。” 唐 韩偓 《赠渔者》诗:“箇儂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 宋 范成大 《馀杭初出陆》诗:“霜毛瘦骨犹千骑,少见行人似箇儂。”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永平道中》词:“椷书欲寄又还休,箇儂憔悴,禁得更添愁。” ——《漢語大詞典》
箇儂:犹渠侬。那个人或这个人。 隋炀帝 《嘲罗罗》诗:“箇儂无赖是横波,黛染隆颅簇小蛾。” 唐 韩偓 《赠渔者》诗:“箇儂居处近诛茅,枳棘篱兼用荻梢。” 宋 范成大 《馀杭初出陆》诗:“霜毛瘦骨犹千骑,少见行人似箇儂。”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永平道中》词:“椷书欲寄又还休,箇儂憔悴,禁得更添愁。” ——《漢語大詞典》
倾城(傾城)qīng chéng
(1).《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郑玄 笺:“城,犹国也。” 孔颖达 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后以“倾城”为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北史·后妃传论》:“ 灵后 淫恣,卒亡天下。倾城之诫,其在兹乎!”
(2).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晋 陶潜 《闲情赋》:“表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传闻。”《秦并六国平话》卷上:“ 子楚 累举目观之,此姬絶色倾城。”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汤文正》:“花烛之下,妇果艷丽倾城。”
(3).形容花色绝美。 明 刘基 《绝句漫兴》诗之一:“芙蓉亦有倾城色,不见东风却拒霜。”参见“ 倾国倾城 ”。
(4).指美女。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倾城迷 下蔡 ,容好结中肠。” 宋 苏轼 《咏温泉》:“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家门》:“三载羈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 吴 讎。”
(5).全城,满城。 晋 孙楚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唐 杜甫 《高都护驄马行》:“ 长安 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 叶圣陶 《登雁塔》:“将来逢四野花开的时节,春秋晴明的日子……城里人必将倾城空巷而出。” ——《漢語大詞典》
(2).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晋 陶潜 《闲情赋》:“表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传闻。”《秦并六国平话》卷上:“ 子楚 累举目观之,此姬絶色倾城。”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汤文正》:“花烛之下,妇果艷丽倾城。”
(3).形容花色绝美。 明 刘基 《绝句漫兴》诗之一:“芙蓉亦有倾城色,不见东风却拒霜。”参见“ 倾国倾城 ”。
(4).指美女。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倾城迷 下蔡 ,容好结中肠。” 宋 苏轼 《咏温泉》:“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家门》:“三载羈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 吴 讎。”
(5).全城,满城。 晋 孙楚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唐 杜甫 《高都护驄马行》:“ 长安 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 叶圣陶 《登雁塔》:“将来逢四野花开的时节,春秋晴明的日子……城里人必将倾城空巷而出。” ——《漢語大詞典》
颜色(顔色)yán sè
(1).面容;面色。《礼记·玉藻》:“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 南朝 梁 江淹 《古离别》诗:“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清 黄遵宪 《今别离》诗:“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 曹禺 《雷雨》第四幕:“颜色惨白,鬓发湿漉漉的。”
(2).表情;神色。《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新唐书·韦思谦传》:“性謇諤,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他们都背着枪,悠然的站着,毫无紧张的颜色。”
(3).姿色。《墨子·尚贤中》:“不论贵富,不嬖颜色。” 前蜀 贯休 《偶作》诗之五:“君不见 西施 緑珠 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因他有几分颜色,从十七岁上就卖与 北门桥 来 家做小。”
(4).面子,光彩。 三国 魏 曹植 《艳歌》:“长者赐颜色, 泰山 可动移。”《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些亲眷们一向訕笑 杜子春 这个败子,岂知还有发跡之日。这些时见了那首感怀诗,老大的好没颜色。”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
(5).色彩。 唐 杜甫 《花底》诗:“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水浒传》第一○三回:“ 张世开 嫌那段颜色不好,尺头又短,花样又是旧的。”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看,颜色和血一样,多鲜艳。”
(6).指尊严。《吕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諫必忠,不辟死亡。” 汉 刘向 《九叹·怨思》:“犯颜色而触諫兮,反蒙辜而被疑。”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7).借指头。 唐 白居易 《胶漆契》诗:“陋巷飢寒士,出门甚栖栖。虽然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胡适 《吴敬梓年谱》:“昔之列戟鸣珂,加以紫标黄榜,莫不低其颜色,增以悽愴。”
(8).指显示利害的脸色或行动。 沙汀 《防空》:“ 愚生先生 从那时起勃发了雄心,总想拿点颜色给他的仇家看看。” 杨朔 《渔笛》:“姓 宋 的那穷鬼敢沾你一沾,我不给你们点颜色看才怪。”
(9).指本领。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10).颜料或染料。如:彩印厂的仓库里,各种颜色都有的。 ——《漢語大詞典》
(2).表情;神色。《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新唐书·韦思谦传》:“性謇諤,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他们都背着枪,悠然的站着,毫无紧张的颜色。”
(3).姿色。《墨子·尚贤中》:“不论贵富,不嬖颜色。” 前蜀 贯休 《偶作》诗之五:“君不见 西施 緑珠 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因他有几分颜色,从十七岁上就卖与 北门桥 来 家做小。”
(4).面子,光彩。 三国 魏 曹植 《艳歌》:“长者赐颜色, 泰山 可动移。”《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些亲眷们一向訕笑 杜子春 这个败子,岂知还有发跡之日。这些时见了那首感怀诗,老大的好没颜色。”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
(5).色彩。 唐 杜甫 《花底》诗:“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水浒传》第一○三回:“ 张世开 嫌那段颜色不好,尺头又短,花样又是旧的。”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看,颜色和血一样,多鲜艳。”
(6).指尊严。《吕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諫必忠,不辟死亡。” 汉 刘向 《九叹·怨思》:“犯颜色而触諫兮,反蒙辜而被疑。”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7).借指头。 唐 白居易 《胶漆契》诗:“陋巷飢寒士,出门甚栖栖。虽然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胡适 《吴敬梓年谱》:“昔之列戟鸣珂,加以紫标黄榜,莫不低其颜色,增以悽愴。”
(8).指显示利害的脸色或行动。 沙汀 《防空》:“ 愚生先生 从那时起勃发了雄心,总想拿点颜色给他的仇家看看。” 杨朔 《渔笛》:“姓 宋 的那穷鬼敢沾你一沾,我不给你们点颜色看才怪。”
(9).指本领。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10).颜料或染料。如:彩印厂的仓库里,各种颜色都有的。 ——《漢語大詞典》
广陵(廣陵)guǎng líng
见“ 广陵散 ”。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