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藩篱(藩籬)fān lí
(1).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国语·吴语》:“孤用亲听命於藩篱之外。” 韦昭 注:“藩篱,壁落。” 汉 贾谊 《过秦论下》:“ 楚 师深入,战於 鸿门 ,曾无藩篱之难。”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一:“折柳作藩篱,狂夫倘知避。” 许杰 《大白纸》:“她正如一只夺破藩篱的飞鸟。”
(2).边界;屏障。 汉 贾谊 《过秦论上》:“乃使 蒙恬 北筑 长城 而守藩篱。”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江 南是两 浙 之藩篱。”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木邦 在 耿马 外,为 耿马 、 孟定 、 镇康 、 孟连 之藩篱。”
(3).比喻事物的界限;障碍。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绪论》:“唯一二梟雄,冲决藩篱,悍然不顾。” 丁玲 《东村事件》:“人全失去了理性,在突破了藩篱之后,大家争着来动手了。”
(4).比喻界域,境界。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藩篱吾未窥,敢议穷閫奥。” 清 戴名世 《赠刘言洁序》:“讲章之徒,曾不能窥 汉 唐 之藩篱而欲以破 有宋 之堂奥,何其惑也。”
(5).用以指某一范畴。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二:“ 查尔特 一商人也,尝著《贸易新论》及《论贸易与债息之关係》两书,其於贸易差率説,虽未能尽脱藩篱,然论穀物等之贸易自由,颇有卓见。” ——《漢語大詞典》
(2).边界;屏障。 汉 贾谊 《过秦论上》:“乃使 蒙恬 北筑 长城 而守藩篱。”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江 南是两 浙 之藩篱。”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木邦 在 耿马 外,为 耿马 、 孟定 、 镇康 、 孟连 之藩篱。”
(3).比喻事物的界限;障碍。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绪论》:“唯一二梟雄,冲决藩篱,悍然不顾。” 丁玲 《东村事件》:“人全失去了理性,在突破了藩篱之后,大家争着来动手了。”
(4).比喻界域,境界。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藩篱吾未窥,敢议穷閫奥。” 清 戴名世 《赠刘言洁序》:“讲章之徒,曾不能窥 汉 唐 之藩篱而欲以破 有宋 之堂奥,何其惑也。”
(5).用以指某一范畴。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二:“ 查尔特 一商人也,尝著《贸易新论》及《论贸易与债息之关係》两书,其於贸易差率説,虽未能尽脱藩篱,然论穀物等之贸易自由,颇有卓见。” ——《漢語大詞典》
兼 jiān《國語辭典》
兼 [ jiān ]
动- 合并、吞并。《左传·昭公八年》:「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六:「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 同时担任或具有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身分、行为等。如:「兼差」、「兼职」、「父兼母职」。
- 加倍、超越、胜过。如:「兼程赶路」。《论语·先进》:「由也兼人。」唐·韩愈〈韩滂墓志铭〉:「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 重复、累积。《荀子·正名》:「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吕强传》:「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
- 同时、一起。如:「兼顾」、「二者兼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 尽、完全。《荀子·王制》:「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韩非子·难四》:「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
谨守(謹守)jǐn shǒu
(1).谨慎守护;敬慎守持。《晏子春秋·谏下三》:“ 景公 树竹,令吏谨守之。” 晋 陆机 《辨亡论下》:“将谨守峡口以待擒耳。” 宋 楼钥 《集英殿修撰曾公神道碑》:“事亲尽礼,谨守家法。”《诗刊》1978年第1期:“我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这样坚贞不渝地谨守着自己的诺言。”
(2).操守严谨。 明 吴宽 《四川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陈君行状》:“其居官斤斤谨守,尤以廉洁称。”《人中画·自作孽》:“ 黄舆 道:‘此事不独学生不敢,就是 天隐 亦当谨守,倘一失足,悔之晚矣!’” 王闿运 《长沙攸县庆都龙君行状》:“及论贞介谨守之节,富贵不能淫,末有先君者也。” ——《漢語大詞典》
(2).操守严谨。 明 吴宽 《四川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陈君行状》:“其居官斤斤谨守,尤以廉洁称。”《人中画·自作孽》:“ 黄舆 道:‘此事不独学生不敢,就是 天隐 亦当谨守,倘一失足,悔之晚矣!’” 王闿运 《长沙攸县庆都龙君行状》:“及论贞介谨守之节,富贵不能淫,末有先君者也。” ——《漢語大詞典》
阃外(閫外)kǔn wài
(1).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晋书·陶侃传》:“閫外多事,千緖万端,罔有遗漏。” 唐 白居易 《近见慕巢尚书诗中屡有叹老思退之意因以长句戏而谕之》:“近见诗中叹白鬚,遥知閫外忆 东都 。” 明 单本 《蕉帕记·闹婚》:“朝中天子三宣,閫外将军一令。”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盈庭昏庸衰谬之臣,既已心灰胆落,失所凭藉,惟依閫外诸将帅以为重。”
(2).指国境之外。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出使之臣,节盛於碧油囊,令启路者双持於马上,天子之命,节制於閫外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与其取 鲁 而失天下之心,孰若安 鲁 以昭吾君之令德哉。於是制其閫外之命, 鲁 未有君,我是以定 公子申 之位。”
(3).指外任的将吏。《南宫词纪·八声甘州·咏马嵬事》:“ 唐王 心懊恼,赐 贵妃 刑宪,忍落霜毫,欲传恩赦,怎奈閫外军条。” 明 无名氏 《霞笺记·求美结欢》:“閫外威权深重,军门体统尊严。”
(4).指家庭之外。《孔子家语·本命》:“﹝妇女﹞教令不出於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閫外之非仪也。” ——《漢語大詞典》
(2).指国境之外。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出使之臣,节盛於碧油囊,令启路者双持於马上,天子之命,节制於閫外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与其取 鲁 而失天下之心,孰若安 鲁 以昭吾君之令德哉。於是制其閫外之命, 鲁 未有君,我是以定 公子申 之位。”
(3).指外任的将吏。《南宫词纪·八声甘州·咏马嵬事》:“ 唐王 心懊恼,赐 贵妃 刑宪,忍落霜毫,欲传恩赦,怎奈閫外军条。” 明 无名氏 《霞笺记·求美结欢》:“閫外威权深重,军门体统尊严。”
(4).指家庭之外。《孔子家语·本命》:“﹝妇女﹞教令不出於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閫外之非仪也。” ——《漢語大詞典》
勿 wù《國語辭典》
勿 [ wù ]
副- 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轻 ( 輕 ) qīng
轻 [ qīng ]
-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捐 juān《國語辭典》
捐 [ juān ]
动- 舍弃、抛弃。如:「为国捐躯」。《说文解字·手部》:「捐,弃也。」《楚辞·屈原·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宁有背君亲 、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 除去。《字汇·手部》:「捐,除去。」《孟子·万章上》:「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
- 奉献财物帮助别人。如:「捐献」、「募捐」、「捐款救灾」、「捐粮赈济」。
- 旧时称以金钱买得官职。如:「捐官」。《红楼梦·第一三回》:「贾珍心中打算定了主意,因而趁便就说要与贾蓉捐个前程的话。」
- 人民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如:「房捐」、「地捐」、「税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