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彭 péng/bāng《國語辭典》
彭 [ péng ]
名- 地名。春秋郑邑。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中牟县境内。
- 姓。如清代有彭孙贻。
城 chéng《國語辭典》
城 [ chéng ]
名- 古时环绕京师或围绕某一区域以供防守的大围墙。《广韵·平声·清韵》:「城,城郭。」《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唐·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遶东城。」
- 都市。如:「京城」、「城市」。
- 姓。如战国时有城浑。
- 筑城。《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明史·卷三·太祖本纪三》:「是月,城西宁。」
兄弟 xiōng dì
(1).哥哥和弟弟。《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诗·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郑玄 笺:“人之恩亲,无如兄弟之最厚。”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婚媾不通,兄弟永絶。” 元 李直夫 《冻苏秦》第二折:“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再难续。”
(2).姐妹。古代姐妹亦称兄弟。《孟子·万章上》:“ 弥子 之妻与 子路 之妻,兄弟也。”《明史·费宏传》:“ 宏 从弟编修 寀 ,其妻与 濠 妻,兄弟也。”
(3).古代对同姓宗亲的称呼。《仪礼·丧服》:“大夫之子於兄弟,降一等。” 郑玄 注:“兄弟,犹言族亲也。”《诗·小雅·常棣序》:“常棣,燕兄弟也。” 孔颖达 疏:“兄弟者,共父之亲,推而广之,同姓宗族皆是也。”
(4).古代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因亦借指婚姻嫁娶。《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联兄弟。” 郑玄 注:“兄弟,昏姻嫁娶也。” 孙诒让 正义:“谓异姓兄弟也。”《仪礼·曾子问》:“如壻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弔……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 何休 注:“ 宋 鲁 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
(5).古代对亲戚的统称。《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 郑玄 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去。” 郑玄 注:“兄弟,主人亲戚也。” 清 凤韶 《凤氏经说·九族无外兄弟有外》:“经称兄弟,同异姓皆有之。”
(6).指同姓国家。《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孔 传:“以蕃屏王室,以和协同姓之邦。”《晏子春秋·问上七》:“昔吾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夷吾 保乂 齐国 ,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 冀州 。” 张纯一 校注:“谓兄弟之国。”《史记·晋世家》:“ 曹 , 叔振鐸 之后; 晋 , 唐叔 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7).比喻两者相似,不相上下。《论语·子路》:“子曰:‘ 鲁 卫 之政,兄弟也。’” 何晏 集解:“ 鲁 , 周公 之封; 卫 , 康叔 之封。 周公 康叔 既为兄弟, 康叔 睦於 周公 ,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评论 鲁 卫 二国之政相似,如 周公 康叔 之为兄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卫 之政,兄弟之文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8).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亦以称友情深笃的人。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 唐童 何足道哉!”《水浒传》第七五回:“ 吴用 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兄弟们,酒喝够了,快吃饭吧!”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於是吾徒夙与 张君 有兄弟之好者,各为歌诗以送之。”
(9).对弟弟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思量了,兄弟 欢郎 忒年纪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见了兄弟病势,已到十分,涕泣道:‘怎便狼狈至此?’”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把手一摆,意思是请兄弟在阶沿上坐下。”
(10).男子自称。《老残游记》第三回:“那年,兄弟署 曹州 的时候,几乎无一天无盗案。” 孙中山 《国民会议足以解决中国内乱》:“诸君,兄弟向来主张和平统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
(2).姐妹。古代姐妹亦称兄弟。《孟子·万章上》:“ 弥子 之妻与 子路 之妻,兄弟也。”《明史·费宏传》:“ 宏 从弟编修 寀 ,其妻与 濠 妻,兄弟也。”
(3).古代对同姓宗亲的称呼。《仪礼·丧服》:“大夫之子於兄弟,降一等。” 郑玄 注:“兄弟,犹言族亲也。”《诗·小雅·常棣序》:“常棣,燕兄弟也。” 孔颖达 疏:“兄弟者,共父之亲,推而广之,同姓宗族皆是也。”
(4).古代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因亦借指婚姻嫁娶。《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联兄弟。” 郑玄 注:“兄弟,昏姻嫁娶也。” 孙诒让 正义:“谓异姓兄弟也。”《仪礼·曾子问》:“如壻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弔……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 何休 注:“ 宋 鲁 之间名结婚姻为兄弟。”
(5).古代对亲戚的统称。《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 郑玄 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士冠礼》:“兄弟毕袗去。” 郑玄 注:“兄弟,主人亲戚也。” 清 凤韶 《凤氏经说·九族无外兄弟有外》:“经称兄弟,同异姓皆有之。”
(6).指同姓国家。《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孔 传:“以蕃屏王室,以和协同姓之邦。”《晏子春秋·问上七》:“昔吾先君 桓公 ,有 管仲 夷吾 保乂 齐国 ,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 冀州 。” 张纯一 校注:“谓兄弟之国。”《史记·晋世家》:“ 曹 , 叔振鐸 之后; 晋 , 唐叔 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7).比喻两者相似,不相上下。《论语·子路》:“子曰:‘ 鲁 卫 之政,兄弟也。’” 何晏 集解:“ 鲁 , 周公 之封; 卫 , 康叔 之封。 周公 康叔 既为兄弟, 康叔 睦於 周公 ,其国之政,亦如兄弟。” 邢昺 疏:“此章 孔子 评论 鲁 卫 二国之政相似,如 周公 康叔 之为兄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孟阳 景阳 ,才綺而相埒,可谓 鲁 卫 之政,兄弟之文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在 中国 的王道,看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8).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亦以称友情深笃的人。 元 郑光祖 《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 唐童 何足道哉!”《水浒传》第七五回:“ 吴用 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兄弟们发怒?’”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兄弟们,酒喝够了,快吃饭吧!” 清 刘大櫆 《送张闲中序》:“於是吾徒夙与 张君 有兄弟之好者,各为歌诗以送之。”
(9).对弟弟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思量了,兄弟 欢郎 忒年纪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王爵 见了兄弟病势,已到十分,涕泣道:‘怎便狼狈至此?’”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 伯夷 ﹞把手一摆,意思是请兄弟在阶沿上坐下。”
(10).男子自称。《老残游记》第三回:“那年,兄弟署 曹州 的时候,几乎无一天无盗案。” 孙中山 《国民会议足以解决中国内乱》:“诸君,兄弟向来主张和平统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副-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官样(官樣)guān yàng
(1).官家的式样;富丽典雅、精致时新的式样。 宋 陆游 《试茶》诗:“银瓶铜碾俱官样,恨欠纤纤为捧甌。”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西湖》套曲:“排菓桌随时置,有百十等异名按酒,数千般官样茶食。”
(2).堂皇典雅;大方。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五:“ 王安国 常语余曰:‘文章格调,须是官样。’岂 安国 言官样,亦谓有馆阁气耶?”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这种粽子也并不怎么好吃,可是它洁白,娇小,摆在彩色美丽的盘子里显着非常的官样。”
(3).官僚气派。 元 孙凤洲 《赠欧阳圭斋》诗:“ 圭斋 还是旧 圭斋 ,不带些儿官样回。若使他人居二品,门前车马闹如雷。”
(4).借指黄色菊花。 宋 陈师道 《临江仙·送迭罗菊与赵使君》词:“官样初黄过闰九,鲜妍时更宜寒,挽回人意不成阑。”参见“ 官样黄 ”。 ——《漢語大詞典》
(2).堂皇典雅;大方。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五:“ 王安国 常语余曰:‘文章格调,须是官样。’岂 安国 言官样,亦谓有馆阁气耶?”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这种粽子也并不怎么好吃,可是它洁白,娇小,摆在彩色美丽的盘子里显着非常的官样。”
(3).官僚气派。 元 孙凤洲 《赠欧阳圭斋》诗:“ 圭斋 还是旧 圭斋 ,不带些儿官样回。若使他人居二品,门前车马闹如雷。”
(4).借指黄色菊花。 宋 陈师道 《临江仙·送迭罗菊与赵使君》词:“官样初黄过闰九,鲜妍时更宜寒,挽回人意不成阑。”参见“ 官样黄 ”。 ——《漢語大詞典》
富贵(富貴)fù guì
(1).富裕而显贵。犹言有财有势。《论语·颜渊》:“ 商 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唐 韩愈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他不求显达,不求富贵,书并不是他的干禄的工具。”
(2).使富裕而显贵。《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汉书·窦婴传》:“ 梁 人 高遂 乃説 婴 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周书·文帝纪下》:“古之帝王所以外建诸侯内立百官者,非欲富贵其身而尊荣之,盖以天下至广,非一人所能独治,是以博访贤才,助己为治。” 宋 苏轼 《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夫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朕非以是富贵卿也,其何以辞!”
(3).指有财有势之人。《孟子·离娄下》:“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引 宋 徐积 《爱爱歌序》:“ 爱爱 居京师,自以为未亡人也,慨然有必死之计。故虽富贵百计万方,卒不能动其心,以至於死。”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是个富贵脾气丫头命!”
(4).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钱思公 生长富贵,而性俭约,闺门用度,为法甚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姪生长富贵,消耗先尽;奴子生长贫贱,消耗无多。”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贵臣之训》:“其生长富贵,不知閭巷之艰难若此。可知‘何不食肉糜’之言,洵非虚也。”
(5).财物;财宝。《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秀秀 提着一帕子金珠富贵,从左廊下出来,撞见 崔寧 。”《水浒传》第十四回:“那汉道:‘他是天下闻名的义士好汉,如今我有一套富贵与他説知,因此而来。’”《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你如今有了这般势耀,不得此女貌,同享荣华,枉自有许多富贵。”
(6).宝贵,珍贵。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杨柳映,杏花遮,东风外,酒旗斜。四时中惟有春三月,光阴富贵,景物重叠。”
(7).犹富足,富有。《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又况我王仓库不贫,国中富贵。” ——《漢語大詞典》
(2).使富裕而显贵。《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汉书·窦婴传》:“ 梁 人 高遂 乃説 婴 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周书·文帝纪下》:“古之帝王所以外建诸侯内立百官者,非欲富贵其身而尊荣之,盖以天下至广,非一人所能独治,是以博访贤才,助己为治。” 宋 苏轼 《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夫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朕非以是富贵卿也,其何以辞!”
(3).指有财有势之人。《孟子·离娄下》:“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引 宋 徐积 《爱爱歌序》:“ 爱爱 居京师,自以为未亡人也,慨然有必死之计。故虽富贵百计万方,卒不能动其心,以至於死。”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我是个富贵脾气丫头命!”
(4).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钱思公 生长富贵,而性俭约,闺门用度,为法甚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姪生长富贵,消耗先尽;奴子生长贫贱,消耗无多。”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贵臣之训》:“其生长富贵,不知閭巷之艰难若此。可知‘何不食肉糜’之言,洵非虚也。”
(5).财物;财宝。《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秀秀 提着一帕子金珠富贵,从左廊下出来,撞见 崔寧 。”《水浒传》第十四回:“那汉道:‘他是天下闻名的义士好汉,如今我有一套富贵与他説知,因此而来。’”《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你如今有了这般势耀,不得此女貌,同享荣华,枉自有许多富贵。”
(6).宝贵,珍贵。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杨柳映,杏花遮,东风外,酒旗斜。四时中惟有春三月,光阴富贵,景物重叠。”
(7).犹富足,富有。《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又况我王仓库不贫,国中富贵。” ——《漢語大詞典》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名-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 姓。如周代有家伯。
-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名-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