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只听得教坊杂剧欢笑。

佚名宋代〕《贺圣朝·太平无事

太平无事,四边宁静狼烟眇。国泰民安,谩说尧舜禹汤好。万民翘望彩都门,龙灯凤烛相照。只听得教坊杂剧欢笑。美人巧。宝箓宫前,咒水书符断妖。更梦近、竹林深处胜蓬岛。笙歌闹。奈吾皇,不待元宵景色来到。只恐後月,阴晴未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教坊杂剧欢笑

只 ( 衹 隻 ) zhī/zhǐ《國語辭典》

只 [ zhǐ ]

  1. 仅。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2. 尽。如:「只管去做」。
  1. 但、而。如:「你做得很好,只是少了一点儿变化。」、「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心 罢了。」
  1.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楚辞·屈原·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1. 姓。如明代有只好仁。

只 [ zhī ]

  1. 量词。计算物体件数的单位。如:「一只戒指」。同「只 」。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1.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教坊 jiào fāng
(1).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唐 武德 后在禁中设内教坊,其官隶属太常; 武则天 改称为“云韶府”。 神龙 年间恢复旧称。 玄宗 开元 二年置内教坊于 蓬莱宫 侧, 洛阳 、 长安 又各设左右教坊二所,以中官为教坊使,从此不隶属太常。 宋 元 两代亦有教坊; 明 代教坊司,隶属礼部。至 清 雍正 时始废。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嘱付你仙音院莫怠慢,道与你教坊司要迭办,把箇 太真妃 扶在翠盘间。”《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自从 太祖 皇帝定天下,把那 元 朝功臣之后都没入乐籍,有一个教坊司管着他们。”
(2).妓院。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我想这 济南府 教坊中人,那一个不是我手下教导过的小妮子?”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真箇是天香偏出众,国色独超羣。可知道教坊为第一,花内牡丹尊。”《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公子道:‘我非无此心,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漢語大詞典》
杂剧(雜劇)zá jù
戏曲名词。 中国 戏曲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晚 唐 已见“ 杂剧 ”之名,其特点不详。其后有 宋 杂剧、 元 杂剧、温州杂剧、南杂剧等。通常指 元 杂剧,每本以四折为主,有时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数和宾白组成。 唐 李德裕 《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第二状》:“蛮共掠九千人 成都 郭下。 成都 、 华阳 两县只有八十人,其中一人是子女 锦锦 ,杂剧丈夫二人。”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技》:“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艷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杂剧曲名》:“传奇犹 宋 戏曲之变,世传谓之杂剧。”  ——《漢語大詞典》
欢笑(歡笑,懽笑)huān xiào
欢乐地笑。《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於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説京都旧故,拊手欢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歧路言离,欢笑分首。” 宋 陆游 《夜归》诗:“偶逢估客问姓字,欢笑便足为交朋。” 清 吴伟业 《哭赵友沂》诗:“两省亲朋欢笑日,一官诗酒乱离年。”
懽笑:快活地笑。 汉 王符 《潜夫论·梦列》:“倡优俳儛,侯小儿所戏弄之象,皆为懽笑。” 宋 苏轼 《送宋构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诗:“诸孙懽笑争挽鬚, 蜀 人画作 西湖 图。”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