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俨垂衣。佳气氤氲表庞禧。

佚名宋代〕《奉礼歌

吾皇端立太平基。奉祀肃雍、格神祈。抚御耦,降嘉种何辞。手览洪縻。命太史视日,祗告前期。验穹象,天田入望更光辉。掌礼陈仪。搜钜典,迎春令,颁宣温诏遍九围。人尽熙熙。仰明时。俨垂衣。佳气氤氲表庞禧。丰年屡,大田生异粟,含滋吐秀,九种传图,尽来丹阙,瑞应昌时。享运正当摄提。伫见咏京坻。躬稼穑,重耘耔。盛礼兴行先百姓,崇本业,忧勤如禹稷,播在声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垂衣佳气氤氲

俨 ( 儼 ) yǎn
俨 [ yǎn ]
  1. 恭敬,庄重:~雅。~然(➊庄严的样子,如“望之~~”;➋整齐的样子,如“屋舍~~”;➌很像真的,如“~~是个大人”)。
垂衣 chuí yī
见“ 垂衣裳 ”。  ——《漢語大詞典》
佳气(佳氣)jiā qì
(1).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 唐 李白 《明堂赋》:“含佳气之青葱,吐祥烟之鬱嵂。”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之二:“自古帝王州,鬱鬱葱葱佳气浮。”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 秦皇 空此瘞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远望宫殿嵯峨,满山翠柏,丽日阳春,佳气腾腾。”
(2).泛指美好的风光。 唐 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三:“大道直如髮,春日佳气多。”
(3).清雅的气味。 唐 杜甫 《枯楠》诗:“涷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 宋 王安石 《朱朝议移法云兰》诗:“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漢語大詞典》
氤氲 yīn yūn
(1).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白虎通·嫁娶》《易》:“天地氤氲,万物化淳。”按,今本《易·繫辞下》作“絪緼”。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自氤氲混沌之世, 驪连 、 栗陆 之君,卦起龙图,文因鸟迹。”《旧唐书·李义府传》:“邃初冥昧,元气氤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贾相寿词》:“听万物氤氲,从来形色,每向静中覷。”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仙者乃非 松乔 伦,亦无英魄与烈魂;彼但堕落鬼与神,太乙主宰先氤氲。”
(2).迷茫貌;弥漫貌。 三国 魏 曹植 《九华扇赋》:“效虬龙之蜿蝉,法虹霓之氤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 汉武帝 获寳鼎於 汾 阴,将荐之 甘泉 。鼎至 中山 ,氤氲有黄云盖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又不是轻云薄雾,都只是香烟人气,两般儿氤氲得不分明。”《孽海花》第一回:“但觉春光澹宕,香气氤氲,一阵阵从帘缝里透出来。” 朱自清 《冬天》:“﹝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3).指弥漫的烟气。 曹禺 《日出》第一幕:“﹝ 陈白露 ﹞自己很熟练地燃上香烟,悠悠然吐出淡蓝色的氤氲。”
(4).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 南朝 梁 沈约 《芳树》诗:“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椅杌》:“焚此香也,自下而升者,能使氤氲透骨。” 郭沫若 《孟夫子出妻》:“因为她所留下的氤氲在她走了之后却专门在他的嗅觉上作用起来。”  ——《漢語大詞典》
表 ( 錶 ) biǎo《國語辭典》

表 [ biǎo ]

  1. 外衣。《說文解字·衣部》:「表,上衣也。」清·段玉裁·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明·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
  2. 標識。《管子·君臣上》:「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則百姓之與間,猶揭表而令之止也。」唐·尹知章·注:「表,謂以本為標,有所告示也。」
  3. 事物外在的一面。如:「外表」、「江表」、「虛有其表」、「出人意表」。《左傳·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或從容傅會,望表知裡。」
  4. 模範、榜樣。如:「表率」、「為人師表」。《文選·班固·幽通賦》:「保身遺名,民之表兮。」
  5. 古代臣子呈給帝王的一種奏章。如三國蜀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表〉:「古者獻言於君,皆稱上書。漢定禮儀,乃有四品,其三曰表,然但用以陳請而已。後世因之,其用寖廣。」
  6. 石碑。《漢書·卷七五·李尋傳》:「千里立表,萬里連紀。」
  7. 墓表、墓誌。如宋代歐陽修的〈瀧岡阡表〉。
  8. 分格或分項以列記事物的文件。如:「報表」、「課表」、「統計表」、「調查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9. 人除正名以外的其他字號。《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高贊)​接口就問說:『此位就是令親顏大官人?前日不曾問得貴表。』錢青道:『年幼無表。』」
  10. 計時器或計量器。如:「手表」、「電表」。《紅樓夢·第一九回》:「寶玉命取表來看時,果然針已指亥正。」也作「錶」。
  11. 表親。如:「姑表」、「姨表」、「老表」。
  12. 泛指行為不檢點的婦女,也多專指妓女。通「婊」。
  13. 姓。如明代有表貢。
  1. 加上外衣。《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三國魏·何晏·箋:「必表而出之,加上衣。」
  2. 顯揚、獎勵。《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3. 傳達、宣布、告訴。如:「閒話不表」、「略表心意」。《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又詔中尉、左右內史,表屬縣草田,欲以償鄠杜之民。」《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真正是沒頭的公事,表過不提。」
  4. 上奏章奏明某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亮自表後主。」
  5. 上表推薦。《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
  6. 鑒察。如:「惟天可表」。《董西廂·卷七》:「負心的天地表!天地表!」
  7. 裝潢修補書畫。《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表了個手卷在此,願捐的寫在上面。」通「裱」。
庞 ( 龐 ) páng
庞 [ páng ]
  1. 大:~大。~然大物。
  2. 杂乱:~杂。
  3. 脸:面~(脸盘)。~眉皓首(眉发花白,年老的样子)。
  4. 姓。
禧 xǐ《國語辭典》

禧 [ xī ]

  1. 福祉、吉祥。如:「鸿禧」、「恭贺新禧」。《广韵·平声·之韵》:「禧,福也,吉也。」

禧 [ ​xǐ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