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绮萼玉英何忍摘。

佚名宋代〕《鹊踏枝/蝶恋花

南国寒轻山自碧。庭际梅花,先报春消息。绮萼玉英何忍摘。真堪树下陈瑶席。旋嗅清香消酒力。翦采无功,粉笔争描得。一曲新欢须共惜。等闲零落随羌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绮萼玉英

绮萼(绮萼)
李乂侍宴桃花园咏桃花应制诗绮萼成蹊遍苑芳红英扑地满筵香  ——《骈字类编》
玉英 yù yīng
(1).玉之精英。《尸子》卷下:“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史记·孝文本纪》:“欲出 周 鼎,当有玉英见。” 晋 郭璞 《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清 姚鼐 《核桃研歌为庶子叶书山先生赋》:“或言天上陨星精,下入渊谷为玉英。”古代有食玉英之说,谓能长生。《尸子》卷下:“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史记·孝文本纪》:“欲出 周 鼎,当有玉英见。” 晋 郭璞 《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清 姚鼐 《核桃研歌为庶子叶书山先生赋》:“或言天上陨星精,下入渊谷为玉英。”古代有食玉英之说,谓能长生。《楚辞·九章·涉江》:“登 崑崙 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唐 王湾 《奉使登终南山》诗:“玉英时共饭,芝草为余拾。”
(2).花之美称。 宋 赵长卿 《花心动·客中见寄暖香书院》词:“一餉看花凝竚,因念我西园,玉英真素。” 明 张叔元 《宜春令·纪情》套曲:“怪无般野蔓闲藤,繚绕琼枝妒玉英。”
(3).喻雪花。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雪》词:“云容皓白,破晓玉英纷似织。”
(4).指莹澈如玉的泉水。 唐 李华 《云母泉》诗:“洞彻浄金界,夤缘流玉英。” 唐 李绅 《别石泉》诗:“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5).唾液。《黄庭内景经·脾长章》:“含漱金醴吞玉英。” 务成子 注:“金醴、玉英,口中之津液。”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忍 rěn《國語辭典》

忍 [ rěn ]

  1. 含容。《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 承受。《文选·张衡·东京赋》:「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于大汉,而欣戴高祖。」
  3. 抑制、强抑。如:「忍俊不住」。《楚辞·屈原·离骚》:「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1. 愿意、能够。汉·王符《潜夫论·忠贵》:「宁见朽贯千万,而不忍赐人一钱。」南唐·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词:「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 狠心、不仁慈。如:「残忍」。
摘 zhāi《國語辭典》

摘 [ zhāi ]

  1. 用手采取。如:「摘花」、「摘下」、「摘取」、「采摘」。《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掉下刚刀,摘了弓箭,脱却袍凯。」
  2. 选取。如:「摘录」。唐·李贺〈南园〉诗一三首之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3. 指出、批评。如:「指摘」。明·王世贞《艺苑巵言·卷一》:「诗不能无疵,虽三百篇亦有之,人自不敢摘耳。」
  4. 借贷。如:「东摘西借」。《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因为我们今儿个有点儿紧用项,找您摘给我们几百块钱用。」

摘 [ tì ]

  1. 侵扰。《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西侵羌戎,东摘濊貊。」
  2. 发动。唐·元稹〈黄明府〉诗:「便邀连榻坐,兼共榜船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