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东方行,携幼坐小辇。
真人东方行,携幼坐小辇。五星聚光炯,八龙卧偃蹇。
张公世忠孝,七叶冠蝉冕。翘翘麟一角,濯濯蕙九畹。
声名大小冯,门巷南北阮。埙篪自鸣和,满耳听睍睆。
舂粟悲汉谣,然萁笑魏褊。讵闻华亭鹤,空忆上蔡犬。
堂堂鼎轴老,秉道迪天显。宁投千金璧,不践九折坂。
飞飞鸿雁行,恋恋桑榆暖。草木商山村,烟波洞庭晚。
芝老正堪茹,橘熟行可搴。连床话团栾,共此一笑莞。
当年伯仲氏,衫鬓绿婉婉。彩衣戏翁侧,玉立尽瑚琏。
峥嵘六门阙,突兀今在眼。岁月知几何,华皓森雪巘。
扶颠属匠石,起死待和扁。富贵挽不来,拄颊但手板。
谈间锯屑霏,酒伴金荷卷。舞茵翔两鸾,歌板曳犹茧。
冰壶明月吐,琪树清风满。起寻赤松游,仙籍标阆苑。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真人 zhēn rén
(1).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成仙”之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説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淮南子·本经训》:“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汉 王逸 《九思·守志》:“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旧唐书·玄宗纪下》:“ 天寳 元年…… 庄子 号为 南华真人 , 文子 号为 通玄真人 , 列子 号为 冲虚真人 , 庚桑子 号为 洞虚真人 。” 宋 苏轼 《甲子日雨》诗:“赖有真人不飢渴,闭门却埽但焚香。”《剪灯新话·牡丹灯记》:“邻翁曰:‘ 玄妙观 魏法师 ,故开府 王真人 弟子,符籙为当今第一,汝宜急往求焉。’”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六:“神,凡是神,不管是老母,老君,真人,大士……都得请。”
(2).佛教称证真理的人,即阿罗汉。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八:“真人,是阿罗汉也。或言阿罗訶。经中或言应真,或作应仪,亦云无著果,皆是一也。”
(3).《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后因指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 汉 张衡 《南都赋》:“方今天地之雎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梁书·韦叡传》:“天下真人,殆兴於吾州矣。”《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未有真人来统一,奈何七国又争雄。”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録之以见真人埽除之难,元勛櫛沐之苦。”
(4).指品行端正的人。《汉书·杨恽传》:“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窶数’者也。”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真人,正人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太史奏真人东行。” 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 《续晋阳秋》:“ 陈仲弓 从诸子侄造 荀 ( 荀淑 )父子,於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 清 周亮工 《与王先生书》:“孝廉於僕称莫逆交者二十年,真人真品,肃然敬之者亦二十年。”
(5).指真诚可靠或知情的人。参见“ 真人面前不説假话 ”。
(6).人类学中指从猿进化而来,真正脱离动物界的人。 吴汝康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祖先》:“人科中的真人,则包括一切能制造工具的人,有较发达的脑子,形成了社会……真正脱离动物界而转变成‘完全形成的人’,即真人。” ——《漢語大詞典》
(2).佛教称证真理的人,即阿罗汉。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八:“真人,是阿罗汉也。或言阿罗訶。经中或言应真,或作应仪,亦云无著果,皆是一也。”
(3).《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后因指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 汉 张衡 《南都赋》:“方今天地之雎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梁书·韦叡传》:“天下真人,殆兴於吾州矣。”《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未有真人来统一,奈何七国又争雄。”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録之以见真人埽除之难,元勛櫛沐之苦。”
(4).指品行端正的人。《汉书·杨恽传》:“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窶数’者也。”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真人,正人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太史奏真人东行。” 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 《续晋阳秋》:“ 陈仲弓 从诸子侄造 荀 ( 荀淑 )父子,於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 清 周亮工 《与王先生书》:“孝廉於僕称莫逆交者二十年,真人真品,肃然敬之者亦二十年。”
(5).指真诚可靠或知情的人。参见“ 真人面前不説假话 ”。
(6).人类学中指从猿进化而来,真正脱离动物界的人。 吴汝康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祖先》:“人科中的真人,则包括一切能制造工具的人,有较发达的脑子,形成了社会……真正脱离动物界而转变成‘完全形成的人’,即真人。” ——《漢語大詞典》
东方(東方)dōng fāng
(1).方位名。太阳升起的方向。《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於东方。”《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十三妹 等﹞走了一程,到岔道口,那天纔东方闪亮。”
(2).古代指 陕 以东地区或封国。《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左传·襄公十八年》:“ 中行献子 将伐 齐 ……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於东方,则可以逞。’ 献子 许诺。”
(3).泛指所在地以东之地。《汉书·武帝纪》:“﹝ 太初 元年,秋八月﹞蝗从东方飞至 敦煌 。”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九年,闻朝廷将治东方贡赋之不如法者。三献书,不报。”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东方健儿虓虎样,泣涕怀思廉耻将。”
(4).称 亚洲 及 非洲 北部等地区。与称 欧 美 “西方”相对。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三月二十一夜》:“他又能把那东方特长的温柔保留着。”
(5). 汉 东方朔 的省称。 南朝 梁 沈约 《和谢宣城》诗:“ 王乔 飞鳬舄, 东方 金马门 。”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一首》诗:“罪言 杜牧 佯狂废,遗行 东方 世俗非。”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七:“漫学 东方 耽戏謔,好呼 南八 是男儿。”
(6).复姓。 汉 有 东方朔 。见《汉书》本传。 ——《漢語大詞典》
(2).古代指 陕 以东地区或封国。《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左传·襄公十八年》:“ 中行献子 将伐 齐 ……巫曰:‘今兹主必死,若有事於东方,则可以逞。’ 献子 许诺。”
(3).泛指所在地以东之地。《汉书·武帝纪》:“﹝ 太初 元年,秋八月﹞蝗从东方飞至 敦煌 。”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九年,闻朝廷将治东方贡赋之不如法者。三献书,不报。”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东方健儿虓虎样,泣涕怀思廉耻将。”
(4).称 亚洲 及 非洲 北部等地区。与称 欧 美 “西方”相对。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三月二十一夜》:“他又能把那东方特长的温柔保留着。”
(5). 汉 东方朔 的省称。 南朝 梁 沈约 《和谢宣城》诗:“ 王乔 飞鳬舄, 东方 金马门 。”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一首》诗:“罪言 杜牧 佯狂废,遗行 东方 世俗非。”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七:“漫学 东方 耽戏謔,好呼 南八 是男儿。”
(6).复姓。 汉 有 东方朔 。见《汉书》本传。 ——《漢語大詞典》
行 háng/xíng《國語辭典》
行 [ xíng ]
动-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难行」、「锦衣夜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往。《诗经·秦风·无衣》:「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 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 移动、流动。如:「运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 流通。如:「流行」、「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做、从事。如:「行医」、「行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 实施。《易经·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唐·孔颖达·正义:「因推此以可变而施行之,谓之通也。」
- 经历。《聊斋志异·卷二·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了。」
- 道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 行书的简称。如:「行草」、「行楷」。
-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饮马长城窟行〉。
-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汉·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 姓。如汉代有行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能干、干练。如:「你真行。」、「他在这方面行得很。」
- 不久、将要。如:「行将就木」。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 且。《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 [ háng ]
名- 行列。直列为行,横排为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 量词。计算成排东西的单位。如:「一行树」、「一目十行」。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营业交易的机构。如:「银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库」。
- 职业。如:「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三句话不离本行」。
- 表处所,用于人称之后。宋·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浒传·第一四回》:「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行 [ xìng ]
名- 行为举止。如:「品行」、「操行」、「兽行」、「德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 [ hàng ]
- 参见「行行」、「树行子」等条。
携 ( 攜 ) xié
携 [ xié ]
- 带:~手。~带。扶老~幼。
- 离,叛离:~离。~贰。
幼 yòu《國語辭典》
幼 [ yòu ]
名- 小孩子。如:「男女老幼」、「扶老携幼」。唐·韦应物〈送杨氏女〉诗:「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 爱护。《孟子·梁惠王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汉·赵岐·注:「幼,犹爱也。」
- 年纪小的。如:「幼年」、「幼小」、「幼童」。
- 初生的。如:「幼虫」、「幼苗」、「幼娥」。
- 知识浅薄、不成熟。如:「他的思想行为太过幼稚,不足以担当大任。」
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動-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 搭乘。如:「坐車」、「坐船」。
- 干犯。如:「坐法當死」。
-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小辇(小輦)xiǎo niǎn
人力挽行的轻车, 汉 以后为帝王专乘。《汉书·张敞传》:“国辅大臣未襃,而 昌邑 小輦先迁,此过之大者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新城 太守 孟达 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又王外出,乘小輦,执 达 手,抚其背戏之曰:‘卿得无为 刘备 刺客邪?’遂与同载。”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仁宗 ﹞乘小輦东向,欲登城堞。”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