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日用 rì yòng
(1).每天应用;日常应用。《易·繫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孔颖达 疏:“言万方百姓恒日日赖用此道而得生,而不知道之功力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匱。”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器物之设,本利日用也。”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吃肉吃油问题,以及其他日用的非商品性农产品问题。”
(2).日常费用。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变法之后,岁计必有所餘,日用还恐不足;谓一年已来,且未责以课利,后必数倍校多者。” 明 沈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我家空房儘多,凭你拣几间住下,一应日用,都在我身上。”《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即如东家从 北京 到此,盘费日用,府上衙门,内外上下,那一处不是用钱的?” 丁玲 《法网》五:“日用伙食成了问题,自己也无从找事来做。”
(3).日常饮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譬之日用,今日太饱,明日必伤食。”
(4).日常;平时。《景德传灯录·义隆禅师》:“问日用事如何?师曰:一念周沙界,日用万般通。” 明 张纶 《林泉随笔》:“姑以 周子 《爱莲》之説论之,窃意夫日用彝伦之间,饮食男女之欲,同行而异情者,非出於淤而不染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先生之学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 ——《漢語大詞典》
(2).日常费用。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变法之后,岁计必有所餘,日用还恐不足;谓一年已来,且未责以课利,后必数倍校多者。” 明 沈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我家空房儘多,凭你拣几间住下,一应日用,都在我身上。”《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即如东家从 北京 到此,盘费日用,府上衙门,内外上下,那一处不是用钱的?” 丁玲 《法网》五:“日用伙食成了问题,自己也无从找事来做。”
(3).日常饮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譬之日用,今日太饱,明日必伤食。”
(4).日常;平时。《景德传灯录·义隆禅师》:“问日用事如何?师曰:一念周沙界,日用万般通。” 明 张纶 《林泉随笔》:“姑以 周子 《爱莲》之説论之,窃意夫日用彝伦之间,饮食男女之欲,同行而异情者,非出於淤而不染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先生之学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 ——《漢語大詞典》
家常 jiā cháng
(1).平日家居。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飧饭》:“因家常炊次,三四日,輒以新炊饭一椀酘之。” 唐 王建 《宫词》之五一:“家常爱着旧衣裳,空插红梳不作妆。” 冰心 《六一姊》:“我身上穿的只是家常很素净的衣服,在红绿丛中,更显得非常的暗淡。”
(2).引申指普通的、平常的。 宋 张先 《西江月》词:“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檀槽初抱更安详,立向樽前一行。”《红楼梦》第二二回:“ 贾母 内院搭了家常小巧戏臺。”
(3).谓家庭日常生活。《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使人远来衝热,且向窟里逐凉。卒客无卒主人,蹔坐撩治家常。”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棐几明窗乐未央,薰炉茗盌是家常。” 清 龚自珍 《好事近·录言》词:“细语道家常,生小不矜珠翠。”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 白玉山 回到家里, 白大嫂子 欢欢喜喜接着他。舀水他洗脸。她坐在炕桌边上,一面衲鞋底,一面唠家常。”
(4).古时僧人化缘的常用语。犹言家中常有之物,家常的茶饭。《敦煌变文集·难陁出家缘起变文》:“ 世尊 直到 难陁 门前,道三两声家常。” 五代 齐己 《寄山中叟》诗:“青泉碧树夏风凉,紫蕨红粳午爨香。应笑晨持一盂苦,腥羶市里叫家常。”《景德传灯录·从展禅师》:“师见僧吃饭,乃托鉢曰:‘家常。’” ——《漢語大詞典》
(2).引申指普通的、平常的。 宋 张先 《西江月》词:“体态看来隐约,梳妆好是家常。檀槽初抱更安详,立向樽前一行。”《红楼梦》第二二回:“ 贾母 内院搭了家常小巧戏臺。”
(3).谓家庭日常生活。《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使人远来衝热,且向窟里逐凉。卒客无卒主人,蹔坐撩治家常。” 宋 张元干 《浣溪沙》词:“棐几明窗乐未央,薰炉茗盌是家常。” 清 龚自珍 《好事近·录言》词:“细语道家常,生小不矜珠翠。”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 白玉山 回到家里, 白大嫂子 欢欢喜喜接着他。舀水他洗脸。她坐在炕桌边上,一面衲鞋底,一面唠家常。”
(4).古时僧人化缘的常用语。犹言家中常有之物,家常的茶饭。《敦煌变文集·难陁出家缘起变文》:“ 世尊 直到 难陁 门前,道三两声家常。” 五代 齐己 《寄山中叟》诗:“青泉碧树夏风凉,紫蕨红粳午爨香。应笑晨持一盂苦,腥羶市里叫家常。”《景德传灯录·从展禅师》:“师见僧吃饭,乃托鉢曰:‘家常。’” ——《漢語大詞典》
木几
西京杂记汉制天子玉几公侯皆以木为几仙传葛仙翁凭桐木几于女几山学仙得道神刘基深居精舍记其右山曰化鹿之山亦曰鹿头相传葛稚川既化为仙有木几亦化为鹿在此山 ——《骈字类编》
藤床(藤床)
唐 白居易 小台 六尺白藤床,一茎青竹杖。
唐 杜荀鹤 赠休粮僧 争似吾师无一事,稳披云衲坐藤床。
宋 苏轼 和赵郎中见戏二首 其二 我击藤床君唱歌,明年六十奈君何。
宋 韩驹 次韵何文缜舍人后省致斋 藤床转枕寻馀梦,粉壁题诗倚半酣。
金 吕大鹏 夏日 旋移石枕拂藤床,细洒槐阴趁晚凉。
元 马祖常 谒告书怀 石屋青霞夜,藤床碧树秋。 ——《骈字类编》
唐 杜荀鹤 赠休粮僧 争似吾师无一事,稳披云衲坐藤床。
宋 苏轼 和赵郎中见戏二首 其二 我击藤床君唱歌,明年六十奈君何。
宋 韩驹 次韵何文缜舍人后省致斋 藤床转枕寻馀梦,粉壁题诗倚半酣。
金 吕大鹏 夏日 旋移石枕拂藤床,细洒槐阴趁晚凉。
元 马祖常 谒告书怀 石屋青霞夜,藤床碧树秋。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