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九棘三槐
周礼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 ——《分类字锦》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名-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副-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等闲(等閒)děng xián
亦作“ 等閒 ”。
(1).寻常;平常。 唐 贾岛 《古意》诗:“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閒,谁是知音目。” 元 邓玉宾 《粉蝶儿》套曲:“翠巖前,青松下,把箇茅庵儿围抱,除了猿鹤,等閒间世无人到。”《好逑传》第一回:“他人虽生得秀美,性子就似生铁一般,十分执拗,又有几分膂力,动不动就要使气动粗,等闲也不轻易见他言笑。” 毛泽东 《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轻易;随便。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诗:“等閒栽树木,随分占风烟。” 宋 朱熹 《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鱼水似夫妻正美满,被功名等闲离拆。” 何香凝 《孙中山与廖仲恺》:“ 上海 是帝国主义的堡垒, 武汉 更是 吴佩孚 的地盘,等闲取不得。”
(3).无端;平白。 唐 刘禹锡 《竹枝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宋 欧阳修 《南歌子》词:“等閒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元 邵亨贞 《蝶恋花》词:“忽见呢喃华屋底,等閒牵动离人泪。” ——《漢語大詞典》
(1).寻常;平常。 唐 贾岛 《古意》诗:“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閒,谁是知音目。” 元 邓玉宾 《粉蝶儿》套曲:“翠巖前,青松下,把箇茅庵儿围抱,除了猿鹤,等閒间世无人到。”《好逑传》第一回:“他人虽生得秀美,性子就似生铁一般,十分执拗,又有几分膂力,动不动就要使气动粗,等闲也不轻易见他言笑。” 毛泽东 《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轻易;随便。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诗:“等閒栽树木,随分占风烟。” 宋 朱熹 《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鱼水似夫妻正美满,被功名等闲离拆。” 何香凝 《孙中山与廖仲恺》:“ 上海 是帝国主义的堡垒, 武汉 更是 吴佩孚 的地盘,等闲取不得。”
(3).无端;平白。 唐 刘禹锡 《竹枝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宋 欧阳修 《南歌子》词:“等閒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元 邵亨贞 《蝶恋花》词:“忽见呢喃华屋底,等閒牵动离人泪。” ——《漢語大詞典》
亲 ( 親 ) qīn/qìng
亲 [ qīn ]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 婚姻:~事。
-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植 zhí《國語辭典》
植 [ zhí ]
名- 门外用来加锁的直木。《尔雅·释宫》:「植谓之传,传谓之突。」
- 花草树木的总称。如:「植物」。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 放置、排放。《书经·金縢》:「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栽种、培育。如:「种植」、「培植」。《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
- 树立。《周礼·夏官·田仆》:「令获者植旌及献比禽。」汉·郑玄·注:「植,树也。」
- 倚靠。《论语·微子》:「植其杖而芸。」三国魏·何晏·集解:「孔曰:『植,倚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