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拜上祝辞,慇勤寄千谆。
方一夔〔宋代〕《寿云岫以所画寿星为喻》
吴山多金堂,我来访仙真。神交若有契,邂逅见主人。
浮云白步障,老松青承尘。从以香严髫,环以琼树春。
仙人坐盘石,杯劝三五巡。果苞武陵秀,木爇占城珍。
几见蓬海沙,不数上古椿。问从何处来,骑鹿来秋旻。
谓是老人瑞,游戏葛水滨。容我野服见,间簉西阁宾。
再拜上祝辞,慇勤寄千谆。一祝等龟鹤,再祝生麒麟。
语罢却复进,罄折问养神。随之上南极,放牧云汉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再拜 zài bài
(1).拜了又拜,表示恭敬。古代的一种礼节。《论语·乡党》:“问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坐者皆起,再拜。” 明 李长盛 《过史公墓》诗:“途过丞相墓,再拜想仪型。”
(2).敬词。旧时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 司马迁 再拜言……略陈固陋,谨再拜。”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谨奉状不宣, 愈 再拜。” 清 姚鼐 《复曹云路书》:“ 鼐 再拜 云路 先生足下。” ——《漢語大詞典》
(2).敬词。旧时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 司马迁 再拜言……略陈固陋,谨再拜。”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谨奉状不宣, 愈 再拜。” 清 姚鼐 《复曹云路书》:“ 鼐 再拜 云路 先生足下。”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名-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 登載。如:「上報」、「上帳」。
-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 參見「上聲 」條。
祝辞(祝辭)zhù cí
(1).向神灵谢过祈福。《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三年秋,太后体不安,左右忧惶,祷请祝辞,愿得代命。”
(2).祷告鬼神的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夫《楚辞·招魂》,可谓祝辞之组丽也。”《金史·礼志四》:“夫祭有祝辞,本告神明。”
(3).致祝贺之词。亦指祝贺词。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巴金 《在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大会上的讲话》:“ 邓小平 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辞中要求‘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漢語大詞典》
(2).祷告鬼神的文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若夫《楚辞·招魂》,可谓祝辞之组丽也。”《金史·礼志四》:“夫祭有祝辞,本告神明。”
(3).致祝贺之词。亦指祝贺词。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 巴金 《在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大会上的讲话》:“ 邓小平 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辞中要求‘我们的文艺,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漢語大詞典》
慇 yīn《國語辭典》
慇 [ yīn ]
形- 伤痛。《说文解字·心部》:「慇,痛也。」晋·江淹〈伤爱子赋〉:「屑丹泣于下壤,傃慇忧于上旻。」
- 情意周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尝衔杯酒接慇懃之余懽。」
勤 qín《國語辭典》
勤 [ qín ]
动- 使担负徭役、使劳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国语·周语下》:「勤百姓以为己名,其殃大矣。」
- 努力从事。《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帮助化解危难。《国语·晋语二》:「秦人勤我矣。」《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传》:「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
- 尽心尽力的做。如:「勤耕」、「勤读」。
- 经常、常常。如:「勤换洗」、「她洗澡洗得很勤。」唐·白居易〈送杨八给事赴常州〉诗:「须勤念黎庶,莫苦忆交亲。」
- 劳苦的事。《燕丹子·卷下》:「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晋·陶渊明〈咏三良诗〉:「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 职务、工作。如:「内勤」、「值勤」、「地勤」。
- 姓。如唐代有勤曾。
- 诚恳、周到。如:「殷勤」。
寄 jì《國語辭典》
寄 [ jì ]
动- 暂时的托身。《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 托付、依附。如:「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如:「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 暂时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 临时委托的。如:「寄存」、「寄卖」。
- 非亲生关系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千谆(千谆)
宋 苏轼 崔文学甲携文见过,萧然有出尘之姿,问之,则孙介夫之甥也。故复用前韵,赋一篇,示志举 著书已绝笔,一默含千谆。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