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名风標。

佚名宋代〕《陶公醉石

五字高吟酒一瓢,庐山千名风標。
至今门外青青柳,不为东风肯折腰。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五字高吟一瓢庐山千名

五字 wǔ zì
(1).五个字。多指诗文中五字句。《汉书·艺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万言。”《南史·陆厥传》:“ 约 等文皆用宫商……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
(2). 晋 郭颁 《魏晋世语》:“ 司马景王 命中书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忧色…… 会 ( 钟会 )取草视,为定五字。 松 悦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当尔耶?’ 松 曰:‘ 钟会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后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沈佺期 《同韦舍人早朝》诗:“一经传旧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衮 《谢除知制诰表》:“得以文墨侍於轩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诗。 五代 齐己 《秋夕书怀》诗:“平生乐道心常切,五字逢人价合高。”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二九:“池塘春草 谢 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夺天工。”  ——《漢語大詞典》
高吟 gāo yín
(1).高声吟诵;高声歌唱。《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佇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唐 郑谷 《作尉鄠郊送进士潘为下第南归》诗:“结綬位卑甘晚达,登龙心在且高吟。” 鲁迅 《花边文学·知了世界》:“蚂蚁在地面上辛辛苦苦地作工,知了却在枝头高吟,一面还笑蚂蚁俗。”
(2).高妙的吟唱。《文选·嵇康〈琴赋〉》:“慕 老童 於 騩 隅,钦 泰容 之高吟。” 刘良 注:“ 泰容 , 黄帝 乐师,故慕而钦之,以为高吟,而引清志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昨日到大剧院,一见旧歌剧花露润融,高吟沉抑。”  ——《漢語大詞典》
酒 jiǔ《國語辭典》

酒 [ jiǔ ]

  1. 用米、麦或水果等发酵酿制而成,内含酒精的刺激性饮料。如:「米酒」、「葡萄酒」。宋·陆游〈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三首之三:「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
一瓢 yī piáo
《论语·雍也》:“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 宋 王禹偁 《滁上谪居》诗之三:“巧宦或五鼎,甘贫唯一瓢。” 宋 林逋 《寄呈张元礼》诗:“駟马交游从此少,一瓢生事不胜空。”参见“ 一簞一瓢 ”。  ——《漢語大詞典》
庐山(廬山)lú shān
山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耸立于 鄱阳湖 、 长江 之滨。又名 匡山 、 匡庐 。相传 周 有 匡 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有 汉阳 、 香炉 、 五老 诸峰耸峙。三面临水,江湖水气郁结。山多巉岩、峭壁、清泉、飞瀑之胜。著名胜迹有 白鹿洞 、 仙人洞 、 三迭泉 、 含鄱口 等。  ——《漢語大詞典》
千名 qiān míng
形容多种多样。 汉 张衡 《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质判玄黄,气分清浊。涉器千名,含灵万族。”《文选·江淹〈别赋〉》:“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 李善 注:“千名,多也。”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风 [ fěng ]
◎ 古同“”,讽刺。
    標 biāo《國語辭典》

    標 [ biāo ]

    1. 樹梢。《玉篇·木部》:「標,木末也。」《文選·盧諶·贈劉琨詩》:「綿綿女蘿,施于松標。」
    2. 末尾。指非根本的事物。如:「治標」。《管子·霸言》:「大本而小標。」唐·尹知章·注:「標,末也。」《淮南子·天文》:「物類相動,本標相應。」
    3. 表記、符號。如:「商標」、「路標」、「音標」、「游標」、「浮標」。唐·李白〈蜀道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4. 旗幟。宋·陶穀《清異錄·卷四·火龍標》:「梁祖自初起,每令左右持大赤旗,緩急之際,用以揮軍,祖自目為火龍標。」
    5. 準則、榜樣。《晉書·卷八○·王羲之傳》:「楨之曰:『亡叔一時之標,公是千載之英。』」《封神演義·第二回》:「且君為臣之標率,君不向道,臣下將化之。」
    6. 授給競賽中優勝者的獎勵品。如:「錦標」、「奪標」。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八日祠山聖誕》:「其龍舟遠列成行,而先進者得捷取標賞,聲喏而退,餘者以錢酒支犒也。」
    7. 對一定數量的工程或商品,照一定的標準估定的價目。如:「底標」、「投標」、「開標」、「招標」。
    8. 清末陸軍編制,以三營為一標,相當於今日陸軍的團。
    1. 特出、揭舉。如:「標榜」、「標新立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唐·李白〈明堂賦〉:「遠則標熊耳以作揭,豁龍門以開關。」
    2. 表明、顯示。如:「標示」、「標明」、「標價」。《醒世恆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梅標清骨,蘭挺幽芳。」
    3. 出標子比價競取。如:「標會」、「標購」。
    1. 才能出眾,很有本事的樣子。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三折》:「我做大將甚是標,兵書戰策不曾學,聽的廝殺推害病,正是買賣歸來汗未消。」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二折》:「我做廚子實是標,偏能蒸作快烹炰。」

    標 [ piǎo ]

    1. 落下。《集韻·去聲·笑韻》:「標,落也。」通「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