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试看(試看)shì kàn
试着看看;且看。 唐 韩愈 《盆池》诗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 ——《漢語大詞典》
锄 ( 鋤 ) chú
锄 [ chú ]
- 弄松土地及除草的工具:~头。铁~。
- 耪,弄松土地及除草:~草。~耘。~地。
- 铲除:~奸。
田 tián《國語辭典》
田 [ tián ]
名- 土地。如:「稻田」、「梯田」、「瓜田李下」、「蔗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我执曹君,而分曹魏之田以赐宋人。」《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 可开采某些资源的地带。如:「煤田」、「盐田」。
- 姓。如战国时魏有田子方。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耕种。《汉书·卷一·高帝纪上》:「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通「佃」。
- 打猎。如:「田猎」。《诗经·郑风·大叔于田》:「大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国语·齐语》:「田、狩、罼、弋,不听国政。」通「畋」。
日午 rì wǔ
中午。 唐 柳宗元 《夏昼偶作》诗:“日午独觉无餘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水浒传》第六八回:“此时日午时分,前队望见一骑马来,项带铜铃,尾拴雉尾。”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诗〉》之一:“明朝 曼倩 思言事,日午君王驾未临。” ——《漢語大詞典》
汗 hàn/hán《國語辭典》
汗 [ hàn ]
名- 由动物皮肤的毛细孔所排泄出的液体。如:「冷汗」、「盗汗」、「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姓。如战国时楚国有汗明。
- 流汗、使出汗。《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匈喘肤汗,人极马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面何以汗?」
汗 [ hán ]
- 参见「[[可汗]]」条。
滴 dī《國語辭典》
滴 [ dī ]
名- 点状的液体。如:「水滴」、「雨滴」、「汗滴」。
- 量词。计算液体下滴数量的单位。如:「几滴雨」、「两滴眼泪」、「数滴汗水」。
- 液体呈点状往下掉。如:「汗水直往下滴。」、「滴上眼药水。」南唐·李煜〈忆江南·多少泪〉词:「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宋·陆游〈江上对酒作〉诗:「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觞。」
禾苗 hé miáo
(1).谷类作物的幼苗。《晏子春秋·谏下二》:“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 杨沫 《我爱北京》:“我的心灵就像得到了阳光、雨露的禾苗,浮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2).指谷类作物或其他农作物的植株。《书·尧典》“分命 和仲 ” 唐 孔颖达 疏:“於时,禾苗秀实,农事未闲。”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俺则见四野田畴,禾苗丰茂。” ——《漢語大詞典》
(2).指谷类作物或其他农作物的植株。《书·尧典》“分命 和仲 ” 唐 孔颖达 疏:“於时,禾苗秀实,农事未闲。”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俺则见四野田畴,禾苗丰茂。”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