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清冽 qīng liè
亦作“ 清洌 ”。
(1).清澄而寒冷;清凉。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丛春园》:“予尝穷冬月夜登是亭,听 洛水 声,久之,觉清洌侵人肌骨,不可留,乃去。” 茅盾 《风景谈》:“空气非常清洌,朝霞笼住了左右的山。”
(2).清醇;清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一·露水》:“秋露造酒最清冽。”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东关城下之泉,味自清冽不可没。” 萧平 《三月雪》:“走近山脚的时候,忽然一阵春风吹过,带来了清洌的花香。”
(3).声音清脆激越。 明 林鸿 《巫峡啼猿送邱少府归四明》诗:“商声清洌羽声乱,倏忽东崖復西涧。”《孽海花》第九回:“﹝ 雯青 与 采云 ﹞正在流连赏玩,忽见一人推门直入……发出一种清冽之音,説道:‘我要你们俩説话哩!’” 郭沫若 《豕蹄·孟夫子出妻》:“啊,我的精神如能像那蝉子的声音那样的清洌而玲珑呀!” ——《漢語大詞典》
(1).清澄而寒冷;清凉。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丛春园》:“予尝穷冬月夜登是亭,听 洛水 声,久之,觉清洌侵人肌骨,不可留,乃去。” 茅盾 《风景谈》:“空气非常清洌,朝霞笼住了左右的山。”
(2).清醇;清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一·露水》:“秋露造酒最清冽。”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东关城下之泉,味自清冽不可没。” 萧平 《三月雪》:“走近山脚的时候,忽然一阵春风吹过,带来了清洌的花香。”
(3).声音清脆激越。 明 林鸿 《巫峡啼猿送邱少府归四明》诗:“商声清洌羽声乱,倏忽东崖復西涧。”《孽海花》第九回:“﹝ 雯青 与 采云 ﹞正在流连赏玩,忽见一人推门直入……发出一种清冽之音,説道:‘我要你们俩説话哩!’” 郭沫若 《豕蹄·孟夫子出妻》:“啊,我的精神如能像那蝉子的声音那样的清洌而玲珑呀!” ——《漢語大詞典》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灵源(靈源)líng yuán
(1).对水源的美称。 宋 王十朋 《题双瀑》诗:“瀑水 簫峯 下,灵源不可寻。” 清 魏源 《古诗答陆彦若》之二:“ 崑崙 閟灵源,滥觴储五湖。”
(2).喻帝绪,帝业。 唐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筮水灵源濬,因山祔礼崇。”《旧唐书·礼仪志一》:“伏惟 太祖 景皇帝 构室 有周 ,建絶代之丕业……又 世祖 元皇帝 潜鳞韞庆,屈道事 周 ,导濬发之灵源,肇光宅之垂裕。”
(3).指隐者所居、远离尘世之地。 唐 吕岩 《浪淘沙》词:“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万象森罗为斗栱,瓦盖青天。”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4).指心灵。 晋 陆云 《夏府君诔》:“沦心众妙,洞志灵源。” 宋 苏辙 《遗老斋绝句》之二:“众音入我耳,诸色过吾目,闻见长歷然,灵源不受触。” 元 张宇 《闲述》诗之一:“此性生而与道俱,灵源常患少人疏。” ——《漢語大詞典》
(2).喻帝绪,帝业。 唐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筮水灵源濬,因山祔礼崇。”《旧唐书·礼仪志一》:“伏惟 太祖 景皇帝 构室 有周 ,建絶代之丕业……又 世祖 元皇帝 潜鳞韞庆,屈道事 周 ,导濬发之灵源,肇光宅之垂裕。”
(3).指隐者所居、远离尘世之地。 唐 吕岩 《浪淘沙》词:“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万象森罗为斗栱,瓦盖青天。”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4).指心灵。 晋 陆云 《夏府君诔》:“沦心众妙,洞志灵源。” 宋 苏辙 《遗老斋绝句》之二:“众音入我耳,诸色过吾目,闻见长歷然,灵源不受触。” 元 张宇 《闲述》诗之一:“此性生而与道俱,灵源常患少人疏。” ——《漢語大詞典》
亭 tíng《國語辭典》
亭 [ tíng ]
名- 秦汉时的地方治安机构。《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 古代建在路旁的公家房舍,以便旅客投宿休息。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守望敌情的处所。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三首之三:「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 有顶无墙,供人憩息、观赏的建筑物,多筑在花园或路旁。如:「凉亭」、「茅亭」。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一种供办公或营业使用的小型房子。如:「票亭」、「邮亭」、「电话亭」。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 拔去,除去:~苗。
-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梁栋(梁棟)liáng dòng
栋梁。比喻担任国家重任的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并拟省试、京试俱三年一次,考约士移於七月秋凉之时,俾士子等得以宽期习练,庶可倍获真材,储为樑栋。”
(1).屋宇的大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窻户里。”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里中多佳树,与世作梁栋。”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文种 者,国之梁栋,君之爪牙。”《隋书·李景传》:“ 杨玄感 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 景 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你自昔翩翩雄恣,英名彻遐邇,是王家梁栋,天府彝鼒。” 何其芳 《哭周恩来同志》诗:“一身真比 泰山 重,万口交称梁栋倾。” ——《漢語大詞典》
(1).屋宇的大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窻户里。”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里中多佳树,与世作梁栋。”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文种 者,国之梁栋,君之爪牙。”《隋书·李景传》:“ 杨玄感 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 景 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你自昔翩翩雄恣,英名彻遐邇,是王家梁栋,天府彝鼒。” 何其芳 《哭周恩来同志》诗:“一身真比 泰山 重,万口交称梁栋倾。” ——《漢語大詞典》
书题(書題)shū tí
(1).指书信。《南史·周山图传》:“﹝ 周山图 ﹞於书题甚拙,谨直少言,不尝説人短长。” 唐 岑参 《祁四再赴江南别诗》:“山驛秋云冷,江帆暮雨低,怜君不解説,相忆在书题。”《旧唐书·懿宗纪》:“知卿两任 云中 ,恩及 国昌 父子,敬惮怀感,不同常人。宜悚与书题,深陈祸福,殷勤晓喻,劈析指宜。” 宋 洪迈 《容斋续笔·高锴取士》:“ 鍇 知举,诫门下不得受书题。”
(2).泛指写在书籍前或后的文字。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晦庵小学定本》:“ 吴思庵 《集解》则曰《小学》书题置之题辞之前,意者本《朱子大全》,然《大全》编次伦序不能精当,恐亦未可凭也。”
(3).书籍的标题。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写在书籍前或后的文字。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晦庵小学定本》:“ 吴思庵 《集解》则曰《小学》书题置之题辞之前,意者本《朱子大全》,然《大全》编次伦序不能精当,恐亦未可凭也。”
(3).书籍的标题。 ——《漢語大詞典》
满 ( 滿 ) mǎn
满 [ mǎn ]
-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