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平岸
唐 杜甫 汉州王大录事宅作 宅中平岸水,身外满床书。 ——《骈字类编》
小桥(小橋)xiǎo qiáo
(1). 三国 吴 周瑜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 公二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
(2).小型桥梁。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五:“小桥飞断岸,高花出迥楼。”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漢語大詞典》
(2).小型桥梁。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五:“小桥飞断岸,高花出迥楼。”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漢語大詞典》
千嶂
唐 皎然 陪颜使君饯宣谕萧常侍 暮色生千嶂,秋声入五湖。
宋 苏轼 郁孤台 其二 再过虔州,和前韵 归路迷千嶂,劳生阅百州。 ——《骈字类编》
宋 苏轼 郁孤台 其二 再过虔州,和前韵 归路迷千嶂,劳生阅百州。 ——《骈字类编》
抱 bào《國語辭典》
抱 [ bào ]
名- 胸懷、志趣。《宋書·卷六九·范曄傳》:「然區區丹抱,不負夙心。」
- 量詞。計算兩臂可圍持的單位。如:「一抱草」、「一抱書」。
- 姓。如北魏有抱嶷、抱老壽。
- 摟持,用雙手合圍。如:「抱孩子」、「抱薪救火」。
- 養育。《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往後來倆姑奶奶再都抱了娃子,那個不用幾尺粗布呢?」
- 孵化。如:「抱蛋」、「抱窩」。
- 懷藏在內。如:「抱怨」、「抱病」。
- 守護。《孟子·萬章下》:「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於上。」
- 環繞。如:「環山抱水」。宋·陸游〈書事〉詩:「聞道輿圖次第還,黃河依舊抱潼關。」
- 拋擲、丟棄。《史記·卷一三·三代世表》:「褚先生曰:『抱之山中,山者養之。』」《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八·搜神記》:「忽有一道風雲而來到嵩邊,抱嵩置墓東八十步。」
揉蓝(揉藍)róu lán
浸揉蓝草作成的染料。诗词中用以指湛蓝色。 唐 方干 《送水墨项处士归天台》诗:“仙嶠倍分元化功,揉蓝翠色一重重。” 宋 秦观 《南歌子》词:“香墨弯弯画,胭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 元 张可久 《水仙子·孤山宴集》曲:“长桥卧柳枕苍烟,远水揉蓝洗暮天。” ——《漢語大詞典》
一水
唐 崔湜 登总持寺阁 纡馀一水合,寥落五陵平。
唐 张九龄 彭蠡湖上 一水云际飞,数峰湖心出。
唐 杜甫 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
唐 刘长卿 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 一水不相见,千峰随客船。
唐 戴叔伦 次下牢韵 猿叫三声断,江流一水通。
唐 权德舆 七夕 东西一水隔,迢遰两年愁。
唐 白居易 雪中即事荅微之 莫道烟波一水隔,何妨气候两乡殊。
唐 李翱 广庆寺 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
唐 孟郊 戏赠陆大夫十二丈 其二 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
唐 徐凝 观钓台画图 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
唐 温庭筠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 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风物近柴荆。
唐 方干 君不来 舟随一水远,路出万山分。
唐 吴融 御沟十六韵 一水终南下,何年派作沟。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二首 其一 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唐 曹唐 皇初平将入金华山 一水暗鸣闲绕涧,五云长往不还家。
唐 曹唐 织女怀牵牛 桂树三春烟漠漠,银河一水夜悠悠。
唐 陆龟蒙 秋荷 盈盈一水不得渡,冷翠遗香愁向人。
唐 沈彬 句 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
宋 赵抃 再登亭偶作 河源一水下青嶂,人物两城如画屏。
宋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其一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宋 杨万里 峡山寺竹枝词五首 其二 一水双崖千万萦,有天无地只心惊。
金 李献能 夜宿虚皇阁下 倚天青壁截云霞,一水高悬界削瓜。
金 李俊民 游青莲 其二 翠揖双峰角,清临一水堂。
元 郭钰 除夕 乡关一水隔,风雪五更寒。 ——《骈字类编》
唐 张九龄 彭蠡湖上 一水云际飞,数峰湖心出。
唐 杜甫 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
唐 刘长卿 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 一水不相见,千峰随客船。
唐 戴叔伦 次下牢韵 猿叫三声断,江流一水通。
唐 权德舆 七夕 东西一水隔,迢遰两年愁。
唐 白居易 雪中即事荅微之 莫道烟波一水隔,何妨气候两乡殊。
唐 李翱 广庆寺 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
唐 孟郊 戏赠陆大夫十二丈 其二 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
唐 徐凝 观钓台画图 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
唐 温庭筠 秋日旅舍寄义山李侍御 一水悠悠隔渭城,渭城风物近柴荆。
唐 方干 君不来 舟随一水远,路出万山分。
唐 吴融 御沟十六韵 一水终南下,何年派作沟。
唐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二首 其一 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
唐 曹唐 皇初平将入金华山 一水暗鸣闲绕涧,五云长往不还家。
唐 曹唐 织女怀牵牛 桂树三春烟漠漠,银河一水夜悠悠。
唐 陆龟蒙 秋荷 盈盈一水不得渡,冷翠遗香愁向人。
唐 沈彬 句 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
宋 赵抃 再登亭偶作 河源一水下青嶂,人物两城如画屏。
宋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其一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宋 杨万里 峡山寺竹枝词五首 其二 一水双崖千万萦,有天无地只心惊。
金 李献能 夜宿虚皇阁下 倚天青壁截云霞,一水高悬界削瓜。
金 李俊民 游青莲 其二 翠揖双峰角,清临一水堂。
元 郭钰 除夕 乡关一水隔,风雪五更寒。 ——《骈字类编》
萦花(萦花)
唐太宗花庭雾诗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分类字锦》
草 cǎo《國語辭典》
草 [ cǎo ]
名- 草本植物的总称。如:「草木」、「花草」、「碧草如茵」。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
- 田野、荒野。如:「草泽」。《商君书·垦令》:「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 一种书法字体。如:「狂草」、「行草」。
- 底稿、文稿。如:「起草」、「拟草」。
- 姓。如汉代有草中。
- 马虎、粗率、不细腻。如:「潦草」。
- 初步的、尚未决定的。如:「草案」、「草图」、「草约」。
- 用草编成的。如:「草席」、「草绳」、「草履」。
- 用草搭盖的。如:「草棚」、「草房」、「草庵」。
- 起稿、拟订。《汉书·卷三○·艺文志》:「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晋书·卷八三·江逌传》:「冀以免咎,使太常博士草其制。」
- 草写。清·郑板桥〈清季野闻〉:「板桥却之不得,亦草『难得糊涂』,付之。」
- 草率。如:「草草了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草办妆奁,粗陈筵席。」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