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日炉炭暖熏兰麝。

程颂万清代〕《玉楼春 其九

绿杨深处秋千挂。束素美人羞不打。闲愁闲闷昼偏长,小院深深门掩亚。

日炉炭暖熏兰麝。天与多情丝一把。等闲妨了绣工夫,傅粉狂游犹未舍。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兰麝

日 rì《國語辭典》

日 [ rì ]

  1. 太阳。汉·王充《论衡·感虚》:「日之行也,行天星度。」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八:「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2. 白天。与「夜」相对。《诗经·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3.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4. 每天。《易经·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
  5. 特定的一日。如:「国庆日」、「生日」。《书经·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6. 季节。如:「春日」、「冬日」。
  7. 光阴。《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8.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时。如:「家无三日粮」。
  9. 从前、往昔。《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国语·晋语四》:「日,吾来此也,非以狄为荣,可以成事也。」
  10. 日本的简称。如:「中日条约」、「中、美、英、日、法」。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日 [ mì ]

  1.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金日䃅。
炉 ( 爐 ) lú
炉 [ lú ]
  1. 取暖、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种类很多,普通用煤火发热,有用煤气、电力的:~子。~火。锅~。熔~。~火纯青(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地)。
  2. 古同“”,古代酒店前放置酒坛的炉形土墩,借指酒店。
炭 tàn《國語辭典》

炭 [ tàn ]

  1. 含碳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或加热时所得到的残留物。如:「焦炭」、「木炭」。《说文解字·火部》:「炭,烧木余也。」
  2. 方言。指煤。明·张自烈《正字通·火部》:「炭,石炭。今西北所烧之煤,即石炭。」《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少君)​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寒)​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
  3. 姓。如汉代有炭虬。
暖 nuǎn《國語辭典》

暖 [ nuǎn ]

  1. 温和、温暖。如:「春暖花开」。《墨子·节用中》:「冬服绀緅之衣,轻且暖。」宋·欧阳修〈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1. 使冷的变温热。如:「暖酒」、「把手伸过来暖一下。」

暖 [ xuān ]

  1. 参见「[[暖暖」、「暖姝]]」条。
熏 xūn/xùn《國語辭典》

熏 [ xūn ]

  1. 烟火向上冒。《说文解字·屮部》:「熏,火烟上出也。」
  2. 用烟熏。《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唐·李商隐〈无题〉诗四首之一:「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3. (烟、气等)​侵袭。如:「臭气熏人」。《乐府诗集·卷六五·杂曲歌辞五·南朝宋·鲍照·苦热行》:「瘴气昼熏体,菵露夜霑衣。」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4. 用香料涂身。唐·韩愈〈答吕毉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5. 一种烹饪方法。以松枝、木炭、茶叶等的火烟烧烤食物,使其具有特殊的风味。如:「熏鱼」。
  1. 暖和的。如:「熏风」。
  1. 和悦的。参见「[[熏熏]]」条。

熏 [ xùn ]

  1. 窒息而中毒。如:「小心不要被煤气熏著了。」
  1. 声名狼藉。如:「这个人都熏了,谁也不愿与他共事。」
兰麝(蘭麝)lán shè
兰与麝香。指名贵的香料。《晋书·石崇传》:“ 崇 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藴兰麝,被罗縠。” 宋 黄庭坚 《寄陈适用》诗:“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 明 徐霖 《绣襦记·逼娃逢迎》:“香消兰麝,香消兰麝。丝索流尘暗锦筝,阶前草色入帘青。”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