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未黔墨子突,又夺伯氏邑。

李俊民金朝〕《山中寄张汉臣李广之

枳棘非所栖,系匏焉不食。未黔墨子突,又夺伯氏邑。

一年三褫服,半岁两涂敕。归去来山中,无器亦无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未黔墨子伯氏

未黔
庾信陜州五张寺经藏碑天子命我试守此邦墨灶未黔孔席无暖杨循吉诗墨𥤮信未黔  ——《韵府拾遗 盐韵》
墨子 mò zǐ
(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收徒讲学,成为儒家的反对派。主张“兼爱”,即天下人应相爱互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思想上有唯物主义倾向,但也有宗教迷信成分。墨子学说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著作编入《墨子》。  ——《漢語大詞典》
突 tū《國語辭典》

突 [ tú ]

  1. 凸起、高出周围。如:「突起」、「突出」。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五上·滇游日记一》:「南崖有亭前突,北崖横倚楼。」
  2. 猛冲、冲撞。如:「突围」。《文选·班固·西都赋》:「穷虎奔突,狂兕触蹷。」《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遭汉中微,盗贼奔突。」
  3. 触犯、冒犯。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等不的俺筵上笙歌散,可不气丕丕冒突天颜。」
  4. 穿通、攻破。《左传·僖公二十五年》:「郑子展、子产帅车七百乘,伐陈。宵突陈城,遂入之。」
  1. 烟囱。如:「烟突」、「曲突徙薪」。元·卢琦〈渔樵共话图〉诗:「我渴鱼可羹,尔归突未烟。」
  1. 忽然、猝然。如:「突飞猛进」、「突如其来」。《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蕃时年七十,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夺 ( 奪 ) duó
夺 [ duó ]
  1. 抢,强取:抢~。掠~。巧取豪~。强(qiāng )词~理。
  2. 争先取到:~得最后胜利。~魁。~冠(guàn )。
  3. 冲开:~门而出。
  4. 丧失,削除:剥~。褫~(剥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
  5. 晃动:光彩~目。
  6.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
  7. 漏掉(文字):第八行~一字。
伯氏 bó shì
(1).长兄。《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高亨 注:“伯氏,大哥。” 唐 韩愈 《复志赋》:“常岁行之未復兮,从伯氏以南迁。”
(2).长子。《国语·晋语一》:“伯氏不出, 奚齐 在庙,子盍图乎!” 韦昭 注:“伯氏为 申生 。伯氏,犹言长子也。”
(3).伯父。《左传·昭公十五年》:“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 晋 独无有,何也?’……叔父 唐叔 , 成王 之母弟也。” 杨伯峻 注:“ 周王 于诸侯,同姓者,无论行辈,俱称伯父或叔父。”  ——《漢語大詞典》
邑 yì《國語辭典》

邑 [ yì ]

  1. 国家。《说文解字·邑部》:「邑,国也。」《左传·桓公十一年》:「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也。」晋·杜预·注:「邑,亦国也。」
  2. 京城、国都。《诗经·商颂·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汉·毛亨·传:「商邑,京师也。」唐·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汤及盘庚,五迁其邑。」
  3. 城市。如:「城邑」。《史记·卷六八·商君传》:「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于、商十五邑。」
  4. 封地。如:「食邑」、「采邑」。《周礼·地官·载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汉·郑玄·注:「家邑,大夫之采地。」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忧愁不安。《楚辞·屈原·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通「悒」。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