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瞻熙事,无才列奏篇。
韩琦〔宋代〕《庆历甲申郊礼告成五言十韵》
圣飨申精意,灵心察至虔。因知斋次雪,为显祭时天。
清庙陈丰洁,中坛致吉蠲。乐和来瑞物,景霁见非烟。
卜日灰飞管,通祠火举权。短茵新礼重,虚幄睟容专。
盛美推穹昊,釐祥被幅员。庆成朝万玉,霈泽谨三钱。
有幸瞻熙事,无才列奏篇。为民祈福应,亲记德音宣。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有幸 yǒu xìng
(1).受宠幸。《北齐书·后主穆后传》:“ 钦道 伏诛, 黄花 因此入宫,有幸於 后主 。”
(2).幸运;幸运地。 明 胡应麟 《诗薮外编·唐下》:“ 严氏 谓 唐 诗八百家, 宋 人有得五百家者。今传不过三百餘家,而甚多猥杂,则所不传者,未足深惜,然亦有幸不幸也。” 秦牧 《长河浪花集·献上一个花环》:“在一个特殊的接待外宾的场合,有幸和 朱德 委员长同坐在一张餐桌旁。” ——《漢語大詞典》
(2).幸运;幸运地。 明 胡应麟 《诗薮外编·唐下》:“ 严氏 谓 唐 诗八百家, 宋 人有得五百家者。今传不过三百餘家,而甚多猥杂,则所不传者,未足深惜,然亦有幸不幸也。” 秦牧 《长河浪花集·献上一个花环》:“在一个特殊的接待外宾的场合,有幸和 朱德 委员长同坐在一张餐桌旁。” ——《漢語大詞典》
瞻 zhān《國語辭典》
瞻 [ zhān ]
动- 向上或向前看。《诗经·邶风·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楚辞·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 仰望。如:「瞻仰」。《诗经·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
熙事 xī shì
吉祥的事。熙,通“ 禧 ”。《汉书·礼乐志》:“忽乘青玄,熙事备成。” 颜师古 注:“福熙之事皆备成也。熙与禧同。” 宋 欧阳修 《赐刑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钱象先等奖谕诏》:“览奏篇之来上,庆熙事之有成。”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名-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 姓。如明代有才宽。
-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列 liè《國語辭典》
列 [ liè ]
名- 行次。《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既濟,而未成列。」《禮記·喪大記》:「火三列,黼三列。」唐·孔穎達·正義:「列,行也。」
- 位次、職位。《論語·季氏》:「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 類。如:「這不在討論之列。」、「他們公司開發出新系列的產品。」
- 量詞。計算成行成列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列火車」、「營房前站著一列士兵。」
- 姓。如戰國時有列禦寇。
- 分解、分開。《漢書·卷八五·谷永傳》:「列土封疆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通「裂」。
- 依次排比。如:「排列」、「陳列」、「列隊」。晉·陶淵明〈詠荊軻詩〉:「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 安排、放入。如:「大家的意見均列入紀錄。」
- 各、眾。如:「列國」、「列祖列宗」。《紅樓夢·第六二回》:「我來了,全仗列位扶持。」
- 一一的。如:「列舉」。
奏 zòu《國語辭典》
奏 [ zòu ]
动- 进献。《汉书·卷七四·丙吉传》:「不得令晨夜去皇孙敖荡,数奏甘毳食物。」汉·王充《论衡·逢遇》:「以夏进𬬻,以冬奏扇。」
- 古代臣下向皇帝上书或进言。如:「启奏」。《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光遂复与丞相敞等上奏。」
- 吹弹乐器。如:「吹奏」、「伴奏」、「弹奏」、「演奏」、「独奏」。
- 显现、发生。如:「大奏奇功」、「奏效」。《明史·卷八四·河渠志二》:「(崇祯)帝趣鸠工,未奏绩而明亡。」
- 往、走。《新唐书·卷一五五·马燧传》:「比悦至,火止,气少衰,燧纵兵击之。悦败奏桥。桥已焚,众赴水死者不可计。」通「走」。
- 古代臣下向皇帝进呈的文书。如:「奏状」、「奏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表》:「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
- 音乐高低抑扬的节拍。如:「节奏轻快」。
篇 piān《國語辭典》
篇 [ piān ]
名- 书籍、简册。《说文解字·竹部》:「篇,书也。」清·段玉裁·注:「书,箸也,箸于简牍者也,亦谓之篇。古曰篇,汉人亦曰卷。」南朝齐·谢朓〈酬德赋〉:「登金华以问道,得石室之名篇。」
- 首尾完整的文章。如:「通篇及义」。唐·韩愈〈送灵师〉诗:「少小涉书史,早能缀文篇。」
- 量词。计算文章或诗作的单位。如:「一篇论文」、「诗三百篇」。《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唐·杜甫〈饮中八僊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