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取次踏青行,发越怀春兴。

汤显祖明代〕《雨花台所见

冉冉春云阴,郁郁晴光莹。
取次踏青行,发越怀春兴。
拚知天女后,如逢雨花剩。
宜笑入香台,含颦出幽径。
徙倚极烟霄,徘徊整花胜。
随态惊蝶起,思逐流莺凝。
美目乍延盼,弱腰安可凭。
朝日望犹鲜,春风语难定。
拎翠岂无期,芳华殊有赠。
持向慧香前,为许心期证。
如何违玉缨,沈情击金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取次踏青发越怀春

取次 qǔ cì
亦作“ 取此 ”。
(1).随便,任意。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儿当兴卿门宗,四海将受其赐,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适江左》诗:“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弃舍,等閒抛掉。” 汪文溥 《子美嘱题化佛化装百相即柬亚子》诗:“有时西笑入 长安 ,七贵三公取次看。”
(2).草草,仓促。《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何不揭毡看验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陆游 《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3).次序。 北齐 斛律羡 《北齐乐歌》:“日日饮酒醉,国计无取次。”
(4).谓次第,一个挨一个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岚》诗:“近树参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诗:“妙舞娑盘歇,华鐘取次催。”
(5).尴尬,进退两难。  ——《漢語大詞典》
踏青 tà qīng
亦作“蹋青”。 清明节前后郊野游览的习俗。旧时并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唐 孟浩然 《大堤行》:“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高柳岂堪供过客,好花留待蹋青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我尝清明上塚,见游女蹋青。” 柔石 《二月》二二:“我们举行一次踏青的旅行也好。”  ——《漢語大詞典》
行 háng/xíng《國語辭典》

行 [ xíng ]

  1.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难行」、「锦衣夜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 往。《诗经·秦风·无衣》:「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 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3. 移动、流动。如:「运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4. 流通。如:「流行」、「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5. 做、从事。如:「行医」、「行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6. 实施。《易经·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唐·孔颖达·正义:「因推此以可变而施行之,谓之通也。」
  7. 经历。《聊斋志异·卷二·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8.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了。」
  1. 道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2. 行书的简称。如:「行草」、「行楷」。
  3.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饮马长城窟行〉。
  4.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汉·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5. 姓。如汉代有行宏。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能干、干练。如:「你真行。」、「他在这方面行得很。」
  1. 不久、将要。如:「行将就木」。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1. 且。《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 [ háng ]

  1. 行列。直列为行,横排为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2. 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3. 量词。计算成排东西的单位。如:「一行树」、「一目十行」。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营业交易的机构。如:「银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库」。
  5. 职业。如:「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三句话不离本行」。
  6. 表处所,用于人称之后。宋·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浒传·第一四回》:「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行 [ xìng ]

  1. 行为举止。如:「品行」、「操行」、「兽行」、「德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 [ hàng ]

  1. 参见「行行」、「树行子」等条。
发越(發越)fā yuè
(1).播散;散发。《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郁郁菲菲,众香发越。” 郭璞 注:“香气射散也。”《后汉书·冯衍传下》:“﹝ 冯衍 《显志》﹞华芳曄其发越兮,时恍忽而莫贵。”《朱子语类》卷一一五:“近来学者如 漳 泉 人物,於道理上发得都浅,都是作文时文采发越,粲然可观。”
(2).激扬;激昂。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英声发越,采采粲粲。”《隋书·文学传序》:“ 江 左宫商发越,贵於清綺; 河 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常有数人登场,每人一隻之曲,而众口同声以出之者。在授曲之人,原有浅、深二意:浅者虑其冷静,故以发越见长;深者示不参差,欲以翕如见好。”
(3).疾速。《汉书·李寻传》:“太白发越犯库,兵寇之应也。”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发越,疾貌也。”
(4).指使疾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唐 户部有蠲符……今出於 永嘉 。士大夫喜其有发越翰墨之功,争捐善价取之。”
(5).犹焕发。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四:“﹝古法书﹞人间殆不復见,其仅存者皆归御府,但追想其笔势飞动,精神发越耳。”
(6).犹抒发。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瓏玲其声,龙吟凤鸣,妙契大造,发越七情。”
(7).阐述;阐发。 明 宋濂 《〈日损斋笔记〉序》:“世之为士者,贵於立言。然言不可以徒立也,必依乎经史而为之辨证。虽或未遑竭其终始而具释全书,所以发越其光晶,而疏通其晦塞者,其为来学寤疑辨惑之助,而功不既多矣乎。” 明 归有光 《易图论上》:“诸经遭 秦 火之厄,《易》独以卜筮存。 汉 儒传授甚明,虽於大义无所发越,而保残守缺,惟恐散失。”
(8).犹显露。 元 李翀 《日闻录》:“ 扬子云 曰:‘月未望则载魄於西,既望则终魄於东,其遡於日乎。’理固该尽,而不如 沈括 之言,能发越其状也。 沈括 曰:‘月如银圜,圜本无光,日耀之乃有光矣。’”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张子野 词,古今一大转移也…… 子野 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 温 韦 ,发越亦不似豪 苏 腻 柳 。”
(9).犹发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人之魂神不清明,智慧不发越者,忧心沉沉昏昏、若坠若凝者,其皆由牵累哉!”参见“ 发挥 ”。
(10).犹出息。 周立波 《腊妹子》五:“自从 腊妹子 从饿老鹰嘴里夺回了她那一只小黑鸡婆以后,这位老婆婆就很喜欢 腊妹子 了,总说她能干,将来一定有发越。”《山乡巨变》上十五:“只有发狠做,你们会有发越的。”
(11).古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 椒房 ,后妃之室。 合欢 增城 , 安处 常寧 , 茝若 椒风 , 披香 发越 , 兰林 蕙草 , 鸳鸞 飞翔 之列。” 吕延济 注:“ 合欢 而下并殿名。”
(12). 南朝 陈 贺文发 、 顾越 的并称。《南史·儒林传·顾越》:“时又有 会稽 贺文发 ,学兼经史,与 越 名相埒,故都下谓之 发 越 焉。”  ——《漢語大詞典》
怀春(懷春)huái chūn
(1).谓少女思慕异性。《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一:“幽居之女,非无怀春之情。” 宋 无名氏 《朝野遗纪·杨后》:“禁中有二内人怀春而病。” 清 纳兰性德 《五色蝴蝶赋》:“荡子之妻见悠扬而兴婉,怀春之女对夹柏而含酸。”
(2).比喻感念恩德。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朱东园书》:“霜雪之后,少加和煦,人即怀春,亦不必尽变法以徇人也,惟公虚心剂量之。”  ——《漢語大詞典》
兴 ( 興 ) xīng/xìng
兴 [ xīng ]
  1.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2.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3.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4. 流行,盛行:时~。新~。
  5. 准许:不~胡闹。
  6. 或许:~许。
  7. 姓。
兴 [ xìng ]
◎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