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二物
唐 白居易 朱藤杖紫骢吟 天生二物济我穷,我生合是栖栖者。
唐 欧阳詹 荅韩十八驽骥吟 顾兹万恨来,假彼二物云。
唐 吕岩 七言 其三十四 二物会时为道本,五方行尽得丹名。
宋 苏轼 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 二物与人初不异,飘落高下随风花。 ——《骈字类编》
唐 欧阳詹 荅韩十八驽骥吟 顾兹万恨来,假彼二物云。
唐 吕岩 七言 其三十四 二物会时为道本,五方行尽得丹名。
宋 苏轼 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 二物与人初不异,飘落高下随风花。 ——《骈字类编》
感 gǎn《國語辭典》
感 [ gǎn ]
動- 震撼。如:「感動」。《說文解字·心部》:「感,動人心也。」《易經·咸卦·彖曰》:「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 接觸、引起。如:「感染」。《紅樓夢·第四二回》:「太夫人並無別症,不過偶感一點風涼。」
- 覺得。如:「頗感意外」、「深感不安」。
- 互相影響、應和。《易經·咸卦·彖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 傷嘆。如:「感嘆」。《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唐·杜甫〈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對別人所給的好處表示謝意。如:「感恩」、「感激」、「銘感五內」。《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宋·歐陽修〈代贈田文初〉詩:「感君一顧重千金,贈君白璧為妾心。」
- 受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如:「快感」、「好感」、「百感交集」。晉· 陸機〈愍思賦·序〉:「故作此賦,以紓慘惻之感。」
- 某種自我認知的看法或想法。如:「幽默感」、「責任感」、「自卑感」、「成就感」。
感 [ hàn ]
名- 心中不完滿的感覺。《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感。』」通「憾」。
- 振動、搖動。《詩經·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傳》:「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通「撼」。
余怀(餘懷)yú huái
无穷的怀念。 清 大汕 厂翁 《海外纪事》卷四:“特遣副寺僧持瓣香勺水,畧敍輓歌,申奠於太翁之灵,并惟贤公节哀自慰。餘怀缕缕,未尽笔舌。” ——《漢語大詞典》
岂但(豈但)qǐ dàn
难道只是;何止。《后汉书·何敞传》:“今明公位尊任重,责深负大,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岂但空空无违而已哉!”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岂但江曾决,还思雾一披。”《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道:‘姐姐喜的是吟诗作赋,岂但通文墨而已。’” 曹靖华 《飞花集·洱海一枝春》:“岂但茶花而已,杜鹃也出色,品种多,花朵大、颜色鲜。” ——《漢語大詞典》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 名誉:名~。
-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音 yīn《國語辭典》
音 [ yīn ]
名- 声响、声音。如:「噪音」、「杂音」、「录音」、「余音绕梁」。
- 腔调。如:「口音」、「乡音」。宋·苏轼〈祭石幼安文〉:「窜流江湖,只影自怜,闻人蜀音,回首粲然。」
- 字的音读。如:「字音」、「注音」、「音切」。《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徐邈传》:「撰正五经音训,学者宗之。」
- 书信、消息。如:「回音」、「静候佳音」、「音信全无」。
- 敬称他人的言语。如:「玉音」、「德音」。
- 姓。如清代有音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音 [ yìn ]
名- 树荫。《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通「荫」。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