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累则多,从人祸亦奢。
刘基〔明代〕《感怀三十一首 其二十九》
晨登吴山上,四望长叹嗟。借问胡叹嗟?狭路险且邪。
子胥竭忠谏,抉目为夫差。宰嚭善逢迎,越刃复相加。
守正累则多,从人祸亦奢。遭逢贵明良,不尔俱泥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守正 shǒu zhèng
(1).恪守正道。《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唐 皮日休 《鄙孝议下》:“有守正者,虽大孝不録;为非者,虽小道必旌。则圣人之制,后何法焉?” 宋 曾巩 《责帅制》:“有苟简姑息之心,无守正奉公之谊,閫外之事朕孰赖哉!” 清 龙启瑞 《陈平周勃论》:“ 高帝 之与 吕氏 论相也,首 王陵 ,次 平 勃 ,岂不阴识 陵 之守正,而欲二子有以佐之歟!”
(2).指防守城门的官员。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贼﹞突至城下急攻西南二门,箭集城垛如飞蝗。公与东门守正户部主事 耿应昌 、南门守正廩员 卢尔惇 、巡简司 郭上学 砲矢并发。” ——《漢語大詞典》
(2).指防守城门的官员。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贼﹞突至城下急攻西南二门,箭集城垛如飞蝗。公与东门守正户部主事 耿应昌 、南门守正廩员 卢尔惇 、巡简司 郭上学 砲矢并发。” ——《漢語大詞典》
累 ( 纍 ) léi/lěi/lèi《國語辭典》
累 [ lěi ]
动- 堆积、集聚。如:「累积」、「日积月累」。《史记·卷四·周本纪》:「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
- 增加。《韩非子·五蠹》:「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 屡次、连续。如:「累次」、「经年累月」。《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 重叠的。《楚辞·宋玉·招魂》:「层台累榭,临高山些。」《史记·卷七九·范雎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
- 频频。《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久乱并凉,累侵三辅。」《晋书·卷八四·杨佺期传》:「累战皆捷,斩获千计。」
累 [ léi ]
名- 绳索。《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唐·成玄英·疏:「累,细绳也。」通「缧」。
- 捆绑。《孟子·梁惠王下》:「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
- 参见「累赘 」条。
累 [ lèi ]
动- 操劳、使疲劳。如:「累得直不起腰来。」、「别累著了老人家!」
- 牵涉、牵连。如:「拖累」、「连累」、「受累」、「累及他人」。《左传·隐公十一年》:「相时而动,无累后人。」《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汉王谅反,坐累,徙上郡。」
- 耗损、亏欠。如:「亏累」。《聊斋志异·卷四·促织》:「不终岁,薄产累尽。」
- 伤害。《书经·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唐·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小何伤于面目,大何累于形躯者哉。」
- 托咐。《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欲以国累子,子必勿泄也。」《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天其累我以民。」唐·颜师古·注:「累,托也。」
- 疲劳。如:「劳累」、「疲累」、「我好累!」
- 负担。如:「家累」。《吕氏春秋·审分览·审分》:「主无所避其累矣。」汉·高诱·注 :「累,犹负也。」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己忧之。」
- 忧患、祸害。《战国策·秦策一》:「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汉·高诱·注:「累,忧。」
- 弊病、过失。《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则 ( 則 ) zé
则 [ zé ]
- 模范:以身作~。
-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 效法:~先烈之言行。
-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从人(從人)cóng rén
(1).随从;仆从。《墨子·备城门》:“从人非亓故人。” 孙诒让 间诂:“言非其故所属吏卒。” 唐 杜甫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诗:“从人虽获多,天笑不为新。”《水浒传》第五二回:“ 李逵 在外面听得堂里哭泣,自己磨拳擦掌价气,问从人都不肯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顾东桥》:“ 东桥 顾从人,赏银五钱遣之。”
(2).指投靠他人。《汉书·韩信传》:“ 韩信 , 淮阴 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
(3).指嫁人。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定情篇》:“右 汉 繁钦 所作也,言妇人不能以礼从人,而自相悦媚。”
主张合纵的人。《史记·张仪列传》:“夫从人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 秦 祸,无及为已。”《文选·班固〈答宾戏〉》:“从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説,羈旅骋辞。”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从人合之,助六国者;衡人散之,佐 秦 者也。” ——《漢語大詞典》
(2).指投靠他人。《汉书·韩信传》:“ 韩信 , 淮阴 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
(3).指嫁人。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定情篇》:“右 汉 繁钦 所作也,言妇人不能以礼从人,而自相悦媚。”
主张合纵的人。《史记·张仪列传》:“夫从人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 秦 祸,无及为已。”《文选·班固〈答宾戏〉》:“从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説,羈旅骋辞。”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从人合之,助六国者;衡人散之,佐 秦 者也。” ——《漢語大詞典》
祸 ( 禍 ) huò
祸 [ huò ]
-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奢 shē《國語辭典》
奢 [ shē ]
形- 用钱浪费,没有节制。参见「奢侈 」条。
- 夸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
- 过分的、过多的。如:「奢望」、「奢求」。
- 姓。如明代有奢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