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素女 sù nǚ
(1).传说中古代神女。与 黄帝 同时。或言其善于弦歌。《史记·孝武本纪》:“ 泰帝 使 素女 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汉 王褒 《九怀·昭世》:“闻 素女 兮微歌,听王后兮吹竽。”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江娥 啼竹 素女 愁, 李凭 中国弹箜篌。” 清 曹寅 《游仙诗》之十四:“ 素女 哀絃彻夜弹, 姮娥 自耐九秋寒。”或言其知天道阴阳之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越王 还於 吴 ,当归而问於 范蠡 曰:‘何子言之其合於天?’ 范蠡 曰:‘此 素女 之道,一言即合大王之事。’”或言其善房中术或养生术。 汉 王充 《论衡·命义》:“ 素女 对 黄帝 陈五女之法,非徒伤父母之身,乃又贼男女之性。” 汉 张衡 《同声歌》:“ 素女 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希见, 天老 教 轩皇 。” 闻人倓 笺:“ 黄帝 论导养而质 玄 素 二女。” 南朝 陈 徐陵 《答周处士书》:“优游俯仰,极 素女 之经文。升降盈虚,尽 轩皇 之图艺。” 清 吴伟业 《戏赠》诗之四:“仙家五老话驂鸞, 素女 图经掌上看。”
(2).即 嫦娥 。亦用作月的代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 青娥 羞艷, 素女 慙光。”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碧琐离离, 素女 窥月中之影。” 清 吴伟业 《八风诗·西风》:“落日 巴 山 素女 秋,梧宫萧瑟唱《凉州》。”
(3).神话中的天河仙女。传说 晋安帝 时 谢端 偶得一大螺,归养之于瓮中,化为一少女为 端 备食。自言是“天汉中 白水 素女 ”,奉天帝之命来助 端 备晨炊,后在风雨中离去。事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后因以为天助善人的典故。 唐 李郢 《送人之岭南》诗:“ 谢氏 海边逢 素女 , 越王 潭上见青牛。”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若是那客中的衣履绽,教谁来补缀?何人问馁饥?那里有备晨炊的 素女 ,想夜来灯火伴孤栖。” ——《漢語大詞典》
(2).即 嫦娥 。亦用作月的代称。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 青娥 羞艷, 素女 慙光。”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碧琐离离, 素女 窥月中之影。” 清 吴伟业 《八风诗·西风》:“落日 巴 山 素女 秋,梧宫萧瑟唱《凉州》。”
(3).神话中的天河仙女。传说 晋安帝 时 谢端 偶得一大螺,归养之于瓮中,化为一少女为 端 备食。自言是“天汉中 白水 素女 ”,奉天帝之命来助 端 备晨炊,后在风雨中离去。事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后因以为天助善人的典故。 唐 李郢 《送人之岭南》诗:“ 谢氏 海边逢 素女 , 越王 潭上见青牛。” 明 屠隆 《綵毫记·妻子哭别》:“若是那客中的衣履绽,教谁来补缀?何人问馁饥?那里有备晨炊的 素女 ,想夜来灯火伴孤栖。”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莲华(蓮華)lián huá
见“ 莲花 ”。 ——《漢語大詞典》
歌喉 gē hóu
唱歌人的嗓子。多借指歌声。 唐 白居易 《寄明州于驸马使君》诗:“ 何郎 小妓歌喉好, 严老 呼为一串珠。” 宋 刘过 《水调歌头·寿王汝良》词:“此曲为君寿,为我唤歌喉。”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引 清 李啸村 《夜泛红桥》诗:“一串歌喉风动水,轻舟围住画桥西。” 郭小川 《我们歌唱黄河》诗:“扬起你的歌喉,兄弟,泛起你的酒窝呀,朋友!” ——《漢語大詞典》
弦管(絃管)xián guǎn
(1).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乐器。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此必为至乐,不可託之於瞽史,必须圣人理其弦管,尔乃雅音得全也。” 唐 崔亘 《春怨》诗:“妾有今朝恨,君无旧日情。愁来理弦管,皆是断肠声。”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依乐府题以製辞,而其声不被弦管者,若 子建 、 士衡 所作是也。”
(2).泛指歌吹弹唱。 唐 李商隐 《思贤顿》诗:“内殿张弦管,中原絶鼓鼙。”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一:“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絃管:亦作“ 絃筦 ”。 1.弦乐器与管乐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功可象於图画,德可刻於金石,声可託於絃管,名可留於竹帛。”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诸乐絃管尽备,其鸟再拜,女郎举酒,众乐具作,萧萧泠泠,杳入神仙。” 宋 韩维 《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词:“辛夷花谢早梅开,应须次第调絃管。”
(2).指弹奏丝竹;丝竹乐声。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之一:“满楼絃管,一曲离肠寸寸断。”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德行》:“教以歌舞絃筦六博之艺,饰之以珠翠金玉衣服之具。” 明 谭贞良 《楼桑先主庙》诗:“枌榆存旧社,絃管尚纷纷。”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诗:“直待满城絃管歇,渐分清影上屏山。”《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新人坐在花轿里,但听得大吹大擂,絃管喧杂。”参见“ 弦管 ”。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歌吹弹唱。 唐 李商隐 《思贤顿》诗:“内殿张弦管,中原絶鼓鼙。”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一:“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絃管:亦作“ 絃筦 ”。 1.弦乐器与管乐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功可象於图画,德可刻於金石,声可託於絃管,名可留於竹帛。”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诸乐絃管尽备,其鸟再拜,女郎举酒,众乐具作,萧萧泠泠,杳入神仙。” 宋 韩维 《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词:“辛夷花谢早梅开,应须次第调絃管。”
(2).指弹奏丝竹;丝竹乐声。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之一:“满楼絃管,一曲离肠寸寸断。”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德行》:“教以歌舞絃筦六博之艺,饰之以珠翠金玉衣服之具。” 明 谭贞良 《楼桑先主庙》诗:“枌榆存旧社,絃管尚纷纷。”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诗:“直待满城絃管歇,渐分清影上屏山。”《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新人坐在花轿里,但听得大吹大擂,絃管喧杂。”参见“ 弦管 ”。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