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费公家万万缗,万人枕藉河边死。
几年随我沙溪上,烟月扁舟独来往。一朝去作太学宾,无限瑰玫彻清响。
何蕃声价满都门,郭泰弘深众标榜。归来驺从夜传呼,天外恩光薄林莽。
除书借问将何之,济州去佐黄堂长。州城侧近临官河,闻道年来沙碛多。
风霾往往壅堤岸,中流望望成冈坡。今年况复春夏旱,乾枯湮塞当如何。
东泉戋细南望浅,润通敢望来馀波。国储万艘屈指到,安得大雨倾霶𩃱。
往年有人事综理,小知沾沾只自喜。入水开塍肤尽裂,登山伐石血满指。
徒费公家万万缗,万人枕藉河边死。满路哭声振林木,泉台有恨随流水。
至今谈者作口实,才说凿排即掩耳。疮痍旦夕思良俊,讵可吹齑空坐视。
念君此去诚艰难,把袂浩歌情未已。发硎利器试盘根,用世奇勋在良士。
危疑艰大敢负荷,凤翥鹏飞眼底是。君才秋水霜初落,高致赤城霞孤起。
莫将短发负乌纱,伫见休光映青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徒 tú《國語辭典》
徒 [ tú ]
動-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 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 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 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 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 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费 ( 費 ) fèi
费 [ fèi ]
- 用钱财:花~。消~。
- 用,消耗:~事。~时。~解。煞~苦心。
- 需用的钱财:~用。学~。
- 姓。
公家 gōng jiā
(1).犹公室。指诸侯王国。《左传·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淮南子·人间训》:“ 田子方 见老马於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2).指朝廷、国家或官府。《汉书·食货志下》:“﹝商贾﹞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三国志·魏志·毛玠传》:“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某尝辱不次之举,矧公家之事,何敢欺默。”《水浒传》第一○八回:“ 萧嘉穗 道:‘…… 萧某 见若干有抱负的英雄,不计生死,赴公家之难者,倘举事一有不当,那些全躯保妻子的,随而媒孽其短,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掌握之中。’”
(3).指公卿之家。《后汉书·樊宏传》:“ 重 性温厚,在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4).与私人相区别,今指国家、机关、团体等。 沙汀 《磁力》:“ 小数点 继续道:‘公家既然不管我们,校长连学校大门都不进,我们也只有自力更生了!’” 谢觉哉 《是你指示了我》:“副业产品,卖给公家,不受私商的高价诱骗。” ——《漢語大詞典》
(2).指朝廷、国家或官府。《汉书·食货志下》:“﹝商贾﹞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三国志·魏志·毛玠传》:“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某尝辱不次之举,矧公家之事,何敢欺默。”《水浒传》第一○八回:“ 萧嘉穗 道:‘…… 萧某 见若干有抱负的英雄,不计生死,赴公家之难者,倘举事一有不当,那些全躯保妻子的,随而媒孽其短,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掌握之中。’”
(3).指公卿之家。《后汉书·樊宏传》:“ 重 性温厚,在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4).与私人相区别,今指国家、机关、团体等。 沙汀 《磁力》:“ 小数点 继续道:‘公家既然不管我们,校长连学校大门都不进,我们也只有自力更生了!’” 谢觉哉 《是你指示了我》:“副业产品,卖给公家,不受私商的高价诱骗。” ——《漢語大詞典》
万万(萬萬)wàn wàn
(1).指极大的数目。《后汉书·隗嚣传》:“饥饉之所夭,疾疫之所及,以万万计。” 前蜀 贯休 《寿春节进》诗:“粟赤千千窖,军雄万万儿。”《水浒传》第二四回:“﹝ 西门庆 有﹞万万贯钱财,开着个生药铺在县前。”
(2).数目。一万个万,亿。 茅盾 《子夜》十六:“我们 中国 人的洋钱跑到外国人荷包里去,一年有好几万万!”
(3).绝对;无论如何。《文子·微明》:“患祸之所由来,万万无方。” 宋 苏轼 《答李端叔书》:“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待本院廉访得实,当有移文至彼知会,关取尔等到此明寃。万万不可洩漏!” 邹韬奋 《信箱·关于青年训练的严重问题》:“这种不合理的训练是万万要不得的。”
(4).远远胜过;超出许多倍。表示相差的程度很大。《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此乃 孝成皇帝 至思所以万万於羣臣。”《宋史·胡铨传》:“校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 明 宋濂 《故贤母熊夫人碣》:“故夫人通《孝经》、《论语》及涉猎史传,趣向絶出流俗万万。”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但现在之所谓文明人所造的刑具,残酷又超出于此种方法万万。” ——《漢語大詞典》
(2).数目。一万个万,亿。 茅盾 《子夜》十六:“我们 中国 人的洋钱跑到外国人荷包里去,一年有好几万万!”
(3).绝对;无论如何。《文子·微明》:“患祸之所由来,万万无方。” 宋 苏轼 《答李端叔书》:“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待本院廉访得实,当有移文至彼知会,关取尔等到此明寃。万万不可洩漏!” 邹韬奋 《信箱·关于青年训练的严重问题》:“这种不合理的训练是万万要不得的。”
(4).远远胜过;超出许多倍。表示相差的程度很大。《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此乃 孝成皇帝 至思所以万万於羣臣。”《宋史·胡铨传》:“校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 明 宋濂 《故贤母熊夫人碣》:“故夫人通《孝经》、《论语》及涉猎史传,趣向絶出流俗万万。”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但现在之所谓文明人所造的刑具,残酷又超出于此种方法万万。” ——《漢語大詞典》
缗 ( 緡 ) mín
缗 [ mín ]
- 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
- 钓鱼绳。
- 古代计量单位:钱十~(即十串铜钱,一般每串一千文)。
万人(万人)
唐 殷文圭 赠战将 威慑万人长凛凛,礼延群客每谦谦。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宠命尊三老,祥光烛万人。 ——《骈字类编》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宠命尊三老,祥光烛万人。 ——《骈字类编》
枕藉 zhěn jiè
亦作“ 枕籍 ”。 枕头与垫席。引申为沉溺,埋头。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 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前后百卷文,枕藉皆禁臠。” 宋 陆游 《幽居戏赠邻曲》诗:“虽无壶酒助歌呼,幸有蠹书供枕藉。”
亦作“ 枕籍 ”。 物体纵横相枕而卧。言其多而杂乱。 汉 班固 《西都赋》:“禽相镇压,兽相枕藉。”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虫荒》:“其次年春,瘟疫大作,死者枕藉。”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那时前后都有枪弹,人多门狭,前面的枪又极近,死亡枕藉!” ——《漢語大詞典》
亦作“ 枕籍 ”。 物体纵横相枕而卧。言其多而杂乱。 汉 班固 《西都赋》:“禽相镇压,兽相枕藉。”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虫荒》:“其次年春,瘟疫大作,死者枕藉。”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那时前后都有枪弹,人多门狭,前面的枪又极近,死亡枕藉!” ——《漢語大詞典》
河边 hé biān
靠近河流的地方
河畔,位于河岸上。例如:河边的村庄。 ——《漢語大詞典》
河畔,位于河岸上。例如:河边的村庄。 ——《漢語大詞典》
死 sǐ《國語辭典》
死 [ sǐ ]
动- 丧失生命。与「活」相对。如:「死于非命」、「人死不能复生」。
- 断绝、放弃。如:「死心」。《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
- 为某人或某事牺牲生命。如:「死难」、「死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 丧失生命的。如:「死狗」。
- 失去作用或效力的。如:「死会」、「死棋」、「死井」。
- 不通达的或不活动的。如:「死巷」、「死水」、「死结」。
- 呆板、不灵活。如:「死板」、「死脑筋」。
- 既定而不可改变的。如:「死法子」、「死规矩」。
- 咒骂的话,亦表示亲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头」。
- 拚命的。如:「死守」、「死战」。
- 非常、极甚。表示程度达到极点。如:「怕死了」、「热死了」、「笑死了」。
- 坚决、固执或不知变通。如:「死记」、「死不肯说」、「死不承认」、「死卖力气」、「死抓不放」。
- 固定而不能活动。如:「抽屉给钉死了。」、「给自己留点转圜的余地,别把话说死了。」
- 阻滞不通。如:「堵死了」。
- 毫无知觉,像死的样子。如:「他睡得真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