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娄东二美迥不群,翩翩文采上淩云。

陈履明代〕《九日舟中独酌醉后放歌怀海内诸子

九月九日古登高,龙山酣酒桓温豪。孟嘉落帽忒疏放,坐中宾佐谁为曹。

藐予狂生岭南子,浊世虚蒙挂牙齿。仲举元龙知是谁,疑我前身俊兄弟。

三秋摇旆出燕关,万里乘槎犯斗还。重九开尊醉篷底,何须谢屐跻东山。

东山一卧不复起,当世风流今已矣。且呼斗酒问青天,往代英雄谁不死。

曾闻崔颢恣遨游,挥手题诗黄鹤楼。谪仙自号青莲客,一曲高歌鹦鹉洲。

高楼芳洲在何处,黄鹄矶边汉阳树。二人远去不可招,使我思之泪如雨。

泪如雨兮且复收,今人未少古人俦。屠生少年起东海,英气勃勃淩高秋。

挥毫尽扫青天色,开口一吐黄河流。更有新安老司马,八斗文章压华夏。

方郎眼中空一代,肩视司马非流亚。娄东二美迥不群,翩翩文采上淩云。

蓝田璧玉连城价,延津宝剑七星文。嗟余岭表多才美,罗浮崔嵬矗南纪。

黎君桥梓欧博士,并奋鹏抟击溟水。旋忆宛陵梅鼎生,岿然五岳相峥嵘。

灵蛇独握一日惊,阳春白雪时孤鸣。冯生开之友君典,傲睨乾坤同偃蹇。

江淹彩笔频入梦,万丈虹光碧空见。更闻士龙出云间,狭视海内卑尘寰。

二张吴下称竞爽,随风吐玉声珊珊。柱史司勋最奇绝,并建旗鼓齐登坛。

扶舆閒气属诸子,吁嗟逸驾谁能攀。执鞭长跪余下走,安得佳辰一一握手开心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二美不群翩翩文采淩云

娄 ( 婁 ) lóu
娄 [ lóu ]
  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2. 姓。
东 ( 東 ) dōng
东 [ dōng ]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
  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3. 请客出钱的人:作~。
  4. 姓。
二美
唐 杜甫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 令侄才俊茂,二美又何求。
宋 欧阳修 酬孙延仲龙图 已将二美交相胜,仍枉新篇丽彩霞。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并引 谁言万里出无友,见此二美喜欲狂。  ——《骈字类编》
迥 jiǒng《國語辭典》

迥 [ jiǒng ]

  1. 辽远。《说文解字·辵部》:「迥,远也。」唐·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1. 的确的、特别的。如:「迥然不同」。《程乙本红楼梦·第五回》:「小嬛捧上茶来,宝玉觉得香清味美,迥非凡品,因又问何名。」
  1. 郊野。南朝宋·鲍照〈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升峤眺日𫐄,临迥望沧洲。」唐·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常恐值荒迥,此辈还射人。」通「坰」。
不群(不羣)bù qún
(1).不平凡,高出于同辈。《楚辞·九章·惜诵》:“行不羣以颠越兮,又众兆之所咍也。”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三:“功成不受赏,高节卓不羣。” 唐 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 白 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羣。”《花月痕》第七回:“不想也还有这瀟洒不羣的人,转教我自恨,见闻不广,轻量天下士了。”
(2).不合群。《楚辞·离骚》:“鷙鸟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后汉书·崔骃传》:“独师友道德,合符曩真,抱景特立,与士不羣。”《南史·齐萧子云传》:“ 子云 性沉静,不乐仕进,风神闲旷,任性不羣。”  ——《漢語大詞典》
翩翩 piān piān
(1).飞行轻快貌。《易·泰》:“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程颐 传:“翩翩,疾飞之貌。”《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 朱熹 集传:“翩翩,飞貌。” 唐 白居易 《燕诗示刘叟》:“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即有青鸞黄鹤,翩翩自日中来,啣壶啣盃,纷置案上。”
(2).行动轻疾貌。 三国 魏 曹植 《芙蓉池》诗:“逍遥芙蓉池,翩翩戯轻舟。”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元 麻革 《短歌行送秦人薛微之》:“翩翩有客来,老面黑於铁。”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一章:“晨风吹拂着她长长的飘带,翩翩走来。”
(3).飘动貌。 汉 蔡琰 《悲愤诗》:“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宋 刘过 《八声甘州·送湖北招抚吴猎》词:“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正翩翩。” 明 李梦阳 《士兵行》:“ 彭湖 翩翩飘白旟,轻舸蔽水陆走车。”
(4).连绵不断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頽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休论秀可飡,兴翩翩,雄辩高谈动四筵。”
(5).形容风度或文采的优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 平原君 ,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文选·曹丕〈与吴质书〉》:“ 元瑜 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刘良 注:“翩翩,美貌。”《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见有二书生,鲜衣羽扇,丰致翩翩,乘小舟游湖登岸。” 清 吴伟业 《悲歌赠吴季子》:“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清蝇见排抵。” 郭沫若 《文艺论集·自然与艺术》:“象征派和印象派是顾影自怜的公子。他们是把他们父亲的财产来做些装饰的外观,装饰得一个翩翩出世。”
(6).欣喜自得貌。《汉书·叙传下》:“ 魏其 翩翩好节慕声。” 颜师古 注:“翩翩,自喜之貌。”《文选·张华〈鹪鹩赋序〉》:“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得也。” 李善 注:“翩翩,自得之貌。” 清 陈维嵩 《千秋岁·咏纸鸢》词:“翩翩自喜,跌宕青天裡。” 田桐 《满政府之立宪问题》:“处他人股掌玩弄之上,计术牢笼之中,而反翩翩自喜,一乐所得,一夸其功,殊可笑哉!殊可丑哉!”
(7).宫阙高耸凌空貌。《后汉书·班固传下》:“然后增 周 旧,修 洛邑 ,翩翩巍巍,显显翼翼,光 汉 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 李贤 注:“翩翩巍巍,显显翼翼,并宫闕显盛之貌。”
(8).高远貌。 明 张居正 《杨襄毅墓志铭》:“余尝谓世有大人,有伟人,其志翩翩,其行巖巖。”
(9).花言巧语。翩,通“ 諞 ”。《诗·小雅·巷伯》:“缉缉翩翩,谋欲譖人。” 马瑞辰 通释:“翩翩即諞諞之假借。”  ——《漢語大詞典》
文采 wén cǎi
亦作“ 文彩 ”。
(1).指乐曲的抑扬和谐。《礼记·乐记》:“文采节奏,声之饰也。”《礼记·乐记》:“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 郑玄 注:“文采谓节奏合也。”文采,《说苑·修文》作“文彩”。
(2).艳丽而错杂的色彩。《墨子·辞过》:“刻鏤文采,不知喜也。”《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貂蝉,朝服也。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焕,外柔易而内刚劲也。”《红楼梦》第二六回:“但见一个个文彩熌灼,好看异常。”
(3).词藻雅丽;文章华美。《韩非子·难言》:“捷敏辩给,繁於文采,则见以为史。”《梁书·文学传序》:“其在位者,则 沈约 、 江淹 、 任昉 ,并以文采,妙絶当时。”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然 刘 范 之重 雄 者,盖贵其文彩,若《长扬》《羽猎》之流耳。”《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郡王听了,大笑道:‘好诗,却少文采。’”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一味在那里讲究词章,讲究文采,而思想贫乏以致错误的人,不可能写出好作品。”
(4).泛指文辞。 宋 司马光 《进〈瞻彼南山诗〉表》:“谨成《瞻彼南山》诗七章,随表上进,文采鄙野。”
(5).指文学才华。《汉书·韦玄成传》:“ 玄成 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 贤 ,而文采过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十二:“时谓 张书记 ,文彩纵横,比之 何逊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四》:“ 赵宗丞 崇墦 ……为人倩俊洒落,富有文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著作郎 言寄华 ,才貌出众,文彩过人。”
(6).华美的纺织品或衣服。《管子·七臣七主》:“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则女工靡。” 汉 晁错 《论贵粟疏》:“﹝商贾﹞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汉书·货殖传》:“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 颜师古 注:“文,文绘也。帛之有色者曰采。” 元 萨都剌 《夜送张子寿》诗:“风波玉露仙人掌,文彩云机织女梭。”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治服》:“贵人之妇,宜披文采。”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淩云(淩雲)
直上云霄。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体轻蚊翼,形微蚤鳞,聿遑浮踊,凌云纵身。”《西京杂记》卷四:“高树凌云,蟠紆烦冤。” 宋 苏轼 《骊山》:“复道凌云接金闕,楼观隐烟横翠空。”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林阜间集》:“草木生於粟粒之萌,及其长大,根茎华实,虽凌云蔽日,据山蟠地,从初具乎一萌之内,而未尝自外增益之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