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名川是锦江,汪洋一派秋波绿。
我生二十耽胜奇,袖中挟策干明时。如歌几醉燕市筑,坐中有客誇峨嵋。
峨嵋之山峙西蜀,金躔玉垒相连属。下有名川是锦江,汪洋一派秋波绿。
茫然倒浸天冥冥,濯锦分明五色荧。长卿子云皆蜀产,文章似是钟其灵。
我闻斯言耸眉目,便欲乘风骑鸑鷟。夜归罗浮卧梅花,梦魂时绕峨嵋麓。
神宰知我心未降,就中流出铺锦江。锦江碧枕南溟岛,崩腾澒洞涛铮鏦。
吐吞日月飞舢橹,天吴骧首虬龙舞。到此谁知是大观,两涯不辨何须数。
南海衣冠不乏贤,如君词藻尤天然。抽毫足写凌云赋,受简何惭校猎篇。
文章自昔传今古,肯以功名论虎鼠。十载相逢鬓各丝,世上浮荣何处所。
若前为我寿,我起为若歌。掀髯大醉仰天啸,斗宿灿烂空明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下有
汉 王逸 九思 其六 悼乱 欲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 ——《骈字类编》
名川 míng chuān
大的河流。《左传·襄公十一年》:“司慎司盟,名山名川。” 孔颖达 疏:“名川,谓四瀆也。”《吕氏春秋·有始》:“水道八千里,受水者亦八千里,通谷六。名川六百,陆注三千,小水万数。”《汉书·郊祀志上》:“自 华 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晋书·周馥传》:“ 淮 扬 之地,北阻 涂山 ,南抗灵岳,名川四带,有重险之固。”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锦江(錦江)jǐn jiāng
岷江 分支之一,在今 四川 成都平原 。传说 蜀 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 注引 三国 蜀 谯周 《益州志》:“ 成都 织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胜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 唐 杜甫 《登楼》诗:“ 锦江 春色来天地, 玉垒 浮云变古今。” 明 许潮 《龙山宴》:“愁暗 锦江 云,泪洒 巫山 雨。” 清 赵翼 《题敦拙堂诗集》诗:“先生甫筮仕,即泛 锦江 櫂。” ——《漢語大詞典》
汪洋 wāng yáng
(1).宽广无际。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楚辞·王褒〈九怀·蓄英〉》:“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 王逸 注:“瞻望大川,广无极也。”《元史·河渠志一》:“ 海子 ,一名 积水潭 ,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匯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 清 胡介 《吴梅村被征入都》诗之三:“一尊雨雪坐冥濛,人在汪洋千顷中。”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一:“夏秋之交,河水正旺,河身一下宽到十多里,汪洋巨浸,无边无际。”
(2).形容恩情深厚。 宋 苏轼 《与郑靖老书》之四:“圣恩汪洋,更一赦,或许归农,则带月之锄,可以对秉也。”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高厚圣主恩,覆载荷汪洋。” 朱自清 《赠圣陶》诗:“君居停我情汪洋,更有贤妇罗酒浆。”
(3).谓气度恢弘豁达。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汪洋廷闕之傍,昂藏寮寀之上。” 南朝 梁 刘孝威 《重光诗》:“风神洒落,容止汪洋。”《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此皆是我平日心胸褊窄,故外侮得至。若神仙汪洋度量,无所不容,安得有此!”
(4).谓文章义理深广,气势浑厚雄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説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五》:“﹝ 包恢 ﹞平生为人作丰碑巨刻,每下笔輒汪洋放肆,根据义理,娓娓不穷。” 明 宋濂 《诸子辩》:“《庄子》十卷……其书本《老子》,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乘日月、骑风云、上下星辰而莫测。”
(5).指广阔无边的海。川剧《柳荫记》第四场:“ 梁兄 性情太直戆,枉自我千言万语打比方;本待不把实言讲,一片心事付汪洋。” 李瑛 《秋场上》诗:“万支歌儿顺路淌呵,好像洪汛汇汪洋。”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恩情深厚。 宋 苏轼 《与郑靖老书》之四:“圣恩汪洋,更一赦,或许归农,则带月之锄,可以对秉也。”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高厚圣主恩,覆载荷汪洋。” 朱自清 《赠圣陶》诗:“君居停我情汪洋,更有贤妇罗酒浆。”
(3).谓气度恢弘豁达。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汪洋廷闕之傍,昂藏寮寀之上。” 南朝 梁 刘孝威 《重光诗》:“风神洒落,容止汪洋。”《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此皆是我平日心胸褊窄,故外侮得至。若神仙汪洋度量,无所不容,安得有此!”
(4).谓文章义理深广,气势浑厚雄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説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五》:“﹝ 包恢 ﹞平生为人作丰碑巨刻,每下笔輒汪洋放肆,根据义理,娓娓不穷。” 明 宋濂 《诸子辩》:“《庄子》十卷……其书本《老子》,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乘日月、骑风云、上下星辰而莫测。”
(5).指广阔无边的海。川剧《柳荫记》第四场:“ 梁兄 性情太直戆,枉自我千言万语打比方;本待不把实言讲,一片心事付汪洋。” 李瑛 《秋场上》诗:“万支歌儿顺路淌呵,好像洪汛汇汪洋。” ——《漢語大詞典》
一派 yī pài
(1).一条支流;一条水流。 唐 刘威 《黄河赋》:“惟天河之一派,独殊类於百川。”《宋史·河渠志四》:“内庭池籞既多,患水不给,又於西南水磨引 索河 一派,架以石渠絶 汴 ,南北筑堤,导入 天源河 以助之。”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吾 闽 建安 一派溪源,自 武夷 九曲 来,一泻千里,清可以鉴。”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污浊的血固然污浊了,清新的血也渐变陈旧,红殷殷的,象一派死水。”
(2).一个流派;一个派别。《朱子语类》卷九四:“ 程子 承 周子 一派,都是太极中发明。”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四章:“其间又有一派,则文士及哲学家……欲衍 柏拉图 之共产主义,建理想的邦国。”
(3).谓一类。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 洪秀全 、 康有为 、 严复 和 孙中山 ,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4).犹一片;一阵。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言语等。 宋 戴复古 《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之二:“一派春烟澹不收,渔家已许借扁舟。” 元 萨都剌 《上杂京咏》之一:“一派萧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风。”《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两个汉子道:‘小人并没此事,都是一派胡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六:“忽然间,一派急闪才过去,挨屋炸起一声落地雷。” ——《漢語大詞典》
(2).一个流派;一个派别。《朱子语类》卷九四:“ 程子 承 周子 一派,都是太极中发明。”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四章:“其间又有一派,则文士及哲学家……欲衍 柏拉图 之共产主义,建理想的邦国。”
(3).谓一类。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 洪秀全 、 康有为 、 严复 和 孙中山 ,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4).犹一片;一阵。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言语等。 宋 戴复古 《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之二:“一派春烟澹不收,渔家已许借扁舟。” 元 萨都剌 《上杂京咏》之一:“一派萧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风。”《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两个汉子道:‘小人并没此事,都是一派胡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六:“忽然间,一派急闪才过去,挨屋炸起一声落地雷。” ——《漢語大詞典》
秋波 qiū bō
(1).秋天的水波。 唐 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秋波落 泗水 ,海色明 徂徠 。” 唐 温庭筠 《苏武庙》诗:“ 茂陵 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不似远山横,秋波相共明。”
(2).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眼色暗相鉤,秋波横欲流。”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舆 欲语防飞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娘子和丫鬟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转,瞧着 许宣 。” 叶圣陶 《倪焕之》十:“女郎的步子该怎样把两腿交互着走咯,拈着手帕的那只手该怎样搭在腰间咯,眼光该怎样传送秋波咯……他们都一丝不苟地陈说着,监督着。”
(3).喻指蕴含着的深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要说的是直到现在,由事实证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来根柢上并不是奚落,倒是路远迢迢的送来的秋波。” ——《漢語大詞典》
(2).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眼色暗相鉤,秋波横欲流。” 宋 苏轼 《百步洪》诗:“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舆 欲语防飞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娘子和丫鬟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转,瞧着 许宣 。” 叶圣陶 《倪焕之》十:“女郎的步子该怎样把两腿交互着走咯,拈着手帕的那只手该怎样搭在腰间咯,眼光该怎样传送秋波咯……他们都一丝不苟地陈说着,监督着。”
(3).喻指蕴含着的深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要说的是直到现在,由事实证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来根柢上并不是奚落,倒是路远迢迢的送来的秋波。” ——《漢語大詞典》
绿 ( 綠 緑 ) lǜ/lù
绿 [ lǜ ]
- ◎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色。~叶。~灯。~化。~洲。~茶。~地。~茸茸。~水青山。
- ◎ 义同(一),专用于某些名词:~林。~营(中国清代由汉人编成的武装,用绿旗作标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