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望遥遥,左手持矍矍。
东篱径乍开,东海物惟错。霜螯硕且肥,霜花寒不削。
其字曰延年,其族曰郭索。晚禾入椵新,宿土贮盆昨。
风吹老艾翻,潮退凉蒲缚。应月脂满匡,留春叶绕脚。
夏正纪最先,周易象非凿。雄雌视脐分,浓淡列种各。
古心静可亲,坚甲利用斫。吾友多閒居,新冬感寂莫。
插之既满头,臛之在取臒。于为供微吟,相於成大嚼。
惠分京兆贻,莎自天随柞。九日虽过时,泥饮亦足乐。
毕公真老饕,陶令雅清约。南山望遥遥,左手持矍矍。
莫用何生糖,或入桐君药。问性兼甘辛,流膏参丹雘。
凉宜调姜下,香堪和茗瀹。荐枕良所欣,为胥俱不恶。
一朝兼二妙,诗思纷旁魄。羞道涉江枝,讵数披绵雀。
馀事及古方,致用更广博。所讶漆可投,犹喜潭弗涸。
治墙术莫谙,召鼠事近谑。蔡谟尚谛参,葛洪休臆度。
以菊洗蟹腥,以蟹为菊醵。采芳思幽贞,抚形发嗢噱。
四略疏寮遗,二经簟溪作。掌故出吾乡,文献未荒落。
黄发我自怜,桀步谁相攫。吟罢偕厉生,且跨扬州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南山 nán shān
(1).指 终南山 ,属 秦岭 山脉,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南。《诗·小雅·节南山》:“节彼 南山 ,维石巖巖。”《汉书·东方朔传》:“夫 南山 ,天下之阻也。南有 江 、 淮 ,北有 河 、 渭 ,其地从 汧 陇 以东, 商 雒 以西,厥壤肥饶。”《旧唐书·李密传》:“罄 南山 之竹,书罪未穷,决 东海 之波,流恶难尽。” 清 王士禛 《凤翔府》诗:“ 西雍 横当 斜谷 路, 南山 高接 杜陵 秋。”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于是拿出四只铜制镀银的字,一方寸那么大,是‘寿比南山’四字。”
(2).指 祁连山 。《史记·大宛列传》:“﹝ 张騫 ﹞留岁餘,还,并 南山 ,欲从羌中归,復为 匈奴 所得。”《汉书·西域传》:“﹝ 西域 ﹞南北有大山……其 南山 ,东出 金城 ,与 汉 南山 属焉。”
(3).指 南屏山 。 宋 苏轼 《病中独游净慈谒本长老周长官以诗见寄因次韵答之》:“卧闻禪老入 南山 ,浄扫清风五百间。”
(4).指 荆南山 ,亦名 君山 、 铜官山 。 三国 吴 孙皓 封为南岳,在今 江苏 宜兴县 南,即所谓 南山 白额虎、 长桥 蛟、并 周处 为三害者。
(5).泛指南面的山。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 越王 放於南山之中,游於不可存之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 李贺 《江南弄》诗:“鱸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緑。”《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只要得个相貌端正,性情贤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孩子,那怕他是南山里,北邨里都使得。”
(6).《诗经》诗篇名。《诗·齐风·南山》。《诗·齐风·〈南山〉序》:“《南山》,刺 襄公 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其恶,作诗而去之。”
(7).《诗经》诗篇名。《诗·小雅·南山有臺》之简称。 宋 苏轼 《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 禹穴 ,白头重见赋《南山》。” 冯应榴 合注:“《诗序》:‘《南山有臺》,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 ——《漢語大詞典》
(2).指 祁连山 。《史记·大宛列传》:“﹝ 张騫 ﹞留岁餘,还,并 南山 ,欲从羌中归,復为 匈奴 所得。”《汉书·西域传》:“﹝ 西域 ﹞南北有大山……其 南山 ,东出 金城 ,与 汉 南山 属焉。”
(3).指 南屏山 。 宋 苏轼 《病中独游净慈谒本长老周长官以诗见寄因次韵答之》:“卧闻禪老入 南山 ,浄扫清风五百间。”
(4).指 荆南山 ,亦名 君山 、 铜官山 。 三国 吴 孙皓 封为南岳,在今 江苏 宜兴县 南,即所谓 南山 白额虎、 长桥 蛟、并 周处 为三害者。
(5).泛指南面的山。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 越王 放於南山之中,游於不可存之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 李贺 《江南弄》诗:“鱸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緑。”《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只要得个相貌端正,性情贤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孩子,那怕他是南山里,北邨里都使得。”
(6).《诗经》诗篇名。《诗·齐风·南山》。《诗·齐风·〈南山〉序》:“《南山》,刺 襄公 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其恶,作诗而去之。”
(7).《诗经》诗篇名。《诗·小雅·南山有臺》之简称。 宋 苏轼 《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 禹穴 ,白头重见赋《南山》。” 冯应榴 合注:“《诗序》:‘《南山有臺》,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 ——《漢語大詞典》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动-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遥遥 yáo yáo
(1).形容距离远。《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鸜鵒之巢,远哉遥遥。” 晋 陶潜 《赠长沙公》诗:“遥遥三 湘 ,滔滔九江。” 明 文徵明 《潇湘八景》诗之三:“遥遥万里情,更落青山外。”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七:“我记得以前从医院的廊上,遥遥的能看见从林隙中穿过的白烟一线的火车。”
(2).形容时间长。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遥遥 沮 溺 心,千载乃相关。”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赋》:“昼遥遥而不暮,夜永永以空长。”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故 秦始皇 之燔《诗》《书》, 明太祖 之设制艺,遥遥两心,千载同揆。”
(3).形容摇摆不定的样子。《楚辞·九章·悲回风》:“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姜亮夫 校注:“遥,犹摇;翼分左右,言其心如两翼之摇摇然,左右不定也。”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唐 张籍 《车遥遥》诗:“征人遥遥出古城,双轮齐动駟马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天涯万里车遥遥,山程驛店柳花飘。”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时间长。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遥遥 沮 溺 心,千载乃相关。” 南朝 梁 江淹 《青苔赋》:“昼遥遥而不暮,夜永永以空长。”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故 秦始皇 之燔《诗》《书》, 明太祖 之设制艺,遥遥两心,千载同揆。”
(3).形容摇摆不定的样子。《楚辞·九章·悲回风》:“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姜亮夫 校注:“遥,犹摇;翼分左右,言其心如两翼之摇摇然,左右不定也。”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唐 张籍 《车遥遥》诗:“征人遥遥出古城,双轮齐动駟马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天涯万里车遥遥,山程驛店柳花飘。” ——《漢語大詞典》
左手 zuǒ shǒu
(1).左边的手。
(2).左首。 ——《漢語大詞典》
(2).左首。 ——《漢語大詞典》
持 chí《國語辭典》
持 [ chí ]
动- 拿、握。如:「持枪」、「持笔」。
- 维护、坚守。如:「保持」、「坚持」、「持之以恒」。
- 对抗。如:「僵持」、「相持不下」。
- 支撑。如:「支持」。《庄子·渔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 扶助。如:「相互扶持」。《荀子·解蔽》:「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
- 主管、治理。如:「主持」、「操持家务」、「勤俭持家」。
矍矍 jué jué
(1).惊惧四顾貌。《易·震》:“震索索,视矍矍。”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缘 江 楚 多梗,率健儿百餘护行,皆住河干,矍矍欲返。”
(2).急切貌。 唐 柳宗元 《故秘书郎姜君墓志》:“不矍矍於进取,不施施於骄伉。”
(3).疾视貌。 储安平 《在塔里木河的下流》:“越往南走,戈壁的景象越发浓厚。有些地方尽是沙墩,沙墩上长着黄绿相杂的红柳。经常看到天鹅在湖边游,而两眼矍矍的大鹰,雄踞路旁,直到我们车子驶近,才突然惊飞。” ——《漢語大詞典》
(2).急切貌。 唐 柳宗元 《故秘书郎姜君墓志》:“不矍矍於进取,不施施於骄伉。”
(3).疾视貌。 储安平 《在塔里木河的下流》:“越往南走,戈壁的景象越发浓厚。有些地方尽是沙墩,沙墩上长着黄绿相杂的红柳。经常看到天鹅在湖边游,而两眼矍矍的大鹰,雄踞路旁,直到我们车子驶近,才突然惊飞。”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