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颂歌(頌歌)sòng gē
(1).赞美;歌颂。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士颂歌於政教,民謡咏於渥恩。”《新唐书·张玄素传》:“陛下向平 东都 ,曾观广殿,皆撤毁之,天下翕然,一口颂歌。”
(2).用于祝颂的诗歌。 唐 宋璟 《谢赐宴表》:“欣欢之声,浹於亿兆,衔感之至,形於颂歌。”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六章:“这雷声在峭壁深谷中不绝地滚动着,回荡着,就像为我们的英雄唱的颂歌一样。” 袁鹰 《忠魂曲》诗:“火红的 岳麓 枫林,唱不完英雄的颂歌。” ——《漢語大詞典》
(2).用于祝颂的诗歌。 唐 宋璟 《谢赐宴表》:“欣欢之声,浹於亿兆,衔感之至,形於颂歌。”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六章:“这雷声在峭壁深谷中不绝地滚动着,回荡着,就像为我们的英雄唱的颂歌一样。” 袁鹰 《忠魂曲》诗:“火红的 岳麓 枫林,唱不完英雄的颂歌。” ——《漢語大詞典》
民 mín《國語辭典》
民 [ mín ]
名- 人、人類、百姓。如:「人民」、「平民」、「庶民」。《書經·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一口 yī kǒu
(1).一人。《汉书·王莽传下》:“又一切调上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天下愈愁。”《后汉书·虞诩传》:“自此二十餘年,家门不增一口,斯获罪於天也。”
(2).一人之口。《韩非子·孤愤》:“以一口与一国争,其数不胜也。”《战国策·楚策一》:“ 州侯 相 楚 ,贵甚矣,而主断,左右俱曰无有,如出一口矣。”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文贵丰赡,何必称善如一口乎?”
(3).出语一致,异口同声。《韩非子·孤愤》:“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雷同是非,故曰一口。” 唐 韩愈 《刘统军碑》:“故吏文武士门人,送客讫事,会哭将退,咸顾恋牵连,一口言曰:自我公薨至葬,凡所以较德焯勤者,莫不粗完。”《新唐书·张玄素传》:“陛下向平东都,曾观广殿,皆撤毁之,天下翕然,一口颂歌。”
(4).犹一言。《文选·左思<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李周翰 注:“四海诸侯虽齐锋攻 秦 ,一言以説,乃能敌之。”《南史·齐武陵昭王晔传》:“ 曄 答曰:‘ 曄 立身以来,未尝一口妄语。’”
(5).指一口之量。《云笈七籤》卷二十:“中有玉树青实,金翅之鸟栖宿其上,自生青精玉芝,食之一口,寿九万年。”《朱子语类》卷十九:“如喫饭样,喫了一口又喫一口,喫得滋味后,方解生精血。” 毛泽东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
(6).一孔。《晋书·元帝纪》:“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
(7).表数量。犹言一具,一把。《晋书·刘曜载记》:“ 管涔王 使小臣奉謁 赵 皇帝,献剑一口。”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虢州 陵县 石城冈 有古鑊一口。”《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左手使一口刀,叫做‘小青’。”
(8).表示说话不犹豫或不改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慧空 ﹞便一口应允,兑了原银一百三十两,还了原契房子,付与 李生 自去管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那眼綫又一口説定是私货无疑,自家肯把身子押在这里。”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小峰 一口答应了,于是这一种丛书便和 北新书局 脱离。” 周立波 《卜春秀》三:“‘我们没做生意呀。’ 黄贵生 一口否认,脸却红了。”
(9).满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只听他打着一口的 常州 乡谈道:‘底样卧,底样卧。’”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 山东 狗肉将军讨一位 苏州 姨太太,说着一口的 苏 白,听起来的确‘别有风味’,骨头都要酥呢。” ——《漢語大詞典》
(2).一人之口。《韩非子·孤愤》:“以一口与一国争,其数不胜也。”《战国策·楚策一》:“ 州侯 相 楚 ,贵甚矣,而主断,左右俱曰无有,如出一口矣。”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文贵丰赡,何必称善如一口乎?”
(3).出语一致,异口同声。《韩非子·孤愤》:“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惑主败法,以乱士民。”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雷同是非,故曰一口。” 唐 韩愈 《刘统军碑》:“故吏文武士门人,送客讫事,会哭将退,咸顾恋牵连,一口言曰:自我公薨至葬,凡所以较德焯勤者,莫不粗完。”《新唐书·张玄素传》:“陛下向平东都,曾观广殿,皆撤毁之,天下翕然,一口颂歌。”
(4).犹一言。《文选·左思<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李周翰 注:“四海诸侯虽齐锋攻 秦 ,一言以説,乃能敌之。”《南史·齐武陵昭王晔传》:“ 曄 答曰:‘ 曄 立身以来,未尝一口妄语。’”
(5).指一口之量。《云笈七籤》卷二十:“中有玉树青实,金翅之鸟栖宿其上,自生青精玉芝,食之一口,寿九万年。”《朱子语类》卷十九:“如喫饭样,喫了一口又喫一口,喫得滋味后,方解生精血。” 毛泽东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
(6).一孔。《晋书·元帝纪》:“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
(7).表数量。犹言一具,一把。《晋书·刘曜载记》:“ 管涔王 使小臣奉謁 赵 皇帝,献剑一口。”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虢州 陵县 石城冈 有古鑊一口。”《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左手使一口刀,叫做‘小青’。”
(8).表示说话不犹豫或不改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慧空 ﹞便一口应允,兑了原银一百三十两,还了原契房子,付与 李生 自去管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那眼綫又一口説定是私货无疑,自家肯把身子押在这里。”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小峰 一口答应了,于是这一种丛书便和 北新书局 脱离。” 周立波 《卜春秀》三:“‘我们没做生意呀。’ 黄贵生 一口否认,脸却红了。”
(9).满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只听他打着一口的 常州 乡谈道:‘底样卧,底样卧。’” 瞿秋白 《乱弹·新英雄》:“ 山东 狗肉将军讨一位 苏州 姨太太,说着一口的 苏 白,听起来的确‘别有风味’,骨头都要酥呢。” ——《漢語大詞典》
形势(形勢)xíng shì
亦作“ 形埶 ”。
(1).形态;形体。《文子·自然》:“夫物有胜,唯道无胜,所以无胜者,以其无常形势也。” 唐 贾耽 《赋虞书歌》:“众书之中 虞 书巧,体法自然归大道,不同 怀素 只攻 颠 ,岂类 张芝 惟创草。形势素,筋骨老。”《水浒传》第一一一回:“ 焦山 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 山里寺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肘痈》“势小为癤势大痈”注:“形势小者为癤毒,形势大者为痈。”
(2).局势;情况。《文子·上德》:“质的张而矢射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也,形势之所致。”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公既为刺史子,又多才,好读书,识理乱形势。” 元 邓玉宾 《粉蝶儿·红绣鞋》套曲:“陪着笑频哀告,镇着色下风雹,比这砍柴的形势恶。” 赵树理 《三里湾》二九:“实际上她的头脑还很清楚,能考虑到当前的形势是否对自己有利。”
(3).指趋势。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4).指文章的格局。 宋 秦观 《谢王学士书》:“凡方册所载,简牘所存,不见则已,苟有见焉,未尝不熟诵其文,精覈其义,纵观其形势而私掇其精华。”
(5).势力;力量。《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厉 幽 之后,王室缺,侯伯彊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宋 曾巩 《契丹》:“ 宋 兴, 太祖 明经纶之体,尊择用将帅……所属任皆天下之材,委任专而听断明,豪杰之士得尽其智力以赴功。故养士少而形势强。”
(6).权势,权位。《荀子·正论》:“爵列尊,贡禄厚,形埶胜。” 杨倞 注:“形埶,谓埶位也。”
(7).引申指权贵。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门,奔走於形势之途。” 宋 范仲淹 《范公墓志铭》:“初公为 洛阳 主簿,实典廪纳,而邑多权要,公必先细民而后形势。” 清 彭绍升 《陈和叔传》:“﹝ 陈和叔 ﹞不肯趋避形势、揣摩风气为巧言。”
(8).气势;声势。 宋 苏洵 《审敌》:“兵法曰:词卑者进也,词强者退也。今 匈奴 之君臣莫不张形势以夸我,此其志不欲战明矣。” 蒋光慈 《田野的风》四五:“‘知道了。’囚犯们这样齐声地回答着,仿佛如听了军令一般的形势。”
(9).地理状况;地势。《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是以聚米为穀,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之易悉。” 清 程嗣立 《送边秀才入成都》诗:“向西形势参天出,稽古名流爱 蜀 行。” 杨朔 《万丈高楼平地起》:“1959年初夏,我来到海峡,爬上一座高山,想了望了望海山的形势。”
(10).险要之地。《南齐书·刘善明传》:“ 淮南 近畿,国之形势,自非亲贤,不使居之。” 宋 陈亮 《中兴论》:“精间谍以得虏人之情,据形势以动中原之心。”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且又无名位之可以号召、形势之可以固守。”
(11).指地形险要。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公以 剑门 形势之地,当分权以制内外。” 清 沈葆桢 《察看海口船坞大概情形疏》:“自 闽安 而上, 洋屿 、 罗星塔 、 乌龙江 、 林浦 皆形势之区。”
(12).军阵;阵势。《汉书·艺文志》:“形势者,靁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命诸将按兵不战,示以形势。”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捷智·洪钟》:“舟中, 朝京 与客奕, 钟 在旁諦观久之,悟其形势,导父累胜。” ——《漢語大詞典》
(1).形态;形体。《文子·自然》:“夫物有胜,唯道无胜,所以无胜者,以其无常形势也。” 唐 贾耽 《赋虞书歌》:“众书之中 虞 书巧,体法自然归大道,不同 怀素 只攻 颠 ,岂类 张芝 惟创草。形势素,筋骨老。”《水浒传》第一一一回:“ 焦山 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 山里寺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肘痈》“势小为癤势大痈”注:“形势小者为癤毒,形势大者为痈。”
(2).局势;情况。《文子·上德》:“质的张而矢射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也,形势之所致。”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公既为刺史子,又多才,好读书,识理乱形势。” 元 邓玉宾 《粉蝶儿·红绣鞋》套曲:“陪着笑频哀告,镇着色下风雹,比这砍柴的形势恶。” 赵树理 《三里湾》二九:“实际上她的头脑还很清楚,能考虑到当前的形势是否对自己有利。”
(3).指趋势。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伸了脚想踏住,然而什么也踹不到,连忙一舒臂揪住了山峰,这才没有再向下滑的形势。”
(4).指文章的格局。 宋 秦观 《谢王学士书》:“凡方册所载,简牘所存,不见则已,苟有见焉,未尝不熟诵其文,精覈其义,纵观其形势而私掇其精华。”
(5).势力;力量。《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厉 幽 之后,王室缺,侯伯彊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宋 曾巩 《契丹》:“ 宋 兴, 太祖 明经纶之体,尊择用将帅……所属任皆天下之材,委任专而听断明,豪杰之士得尽其智力以赴功。故养士少而形势强。”
(6).权势,权位。《荀子·正论》:“爵列尊,贡禄厚,形埶胜。” 杨倞 注:“形埶,谓埶位也。”
(7).引申指权贵。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门,奔走於形势之途。” 宋 范仲淹 《范公墓志铭》:“初公为 洛阳 主簿,实典廪纳,而邑多权要,公必先细民而后形势。” 清 彭绍升 《陈和叔传》:“﹝ 陈和叔 ﹞不肯趋避形势、揣摩风气为巧言。”
(8).气势;声势。 宋 苏洵 《审敌》:“兵法曰:词卑者进也,词强者退也。今 匈奴 之君臣莫不张形势以夸我,此其志不欲战明矣。” 蒋光慈 《田野的风》四五:“‘知道了。’囚犯们这样齐声地回答着,仿佛如听了军令一般的形势。”
(9).地理状况;地势。《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是以聚米为穀,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之易悉。” 清 程嗣立 《送边秀才入成都》诗:“向西形势参天出,稽古名流爱 蜀 行。” 杨朔 《万丈高楼平地起》:“1959年初夏,我来到海峡,爬上一座高山,想了望了望海山的形势。”
(10).险要之地。《南齐书·刘善明传》:“ 淮南 近畿,国之形势,自非亲贤,不使居之。” 宋 陈亮 《中兴论》:“精间谍以得虏人之情,据形势以动中原之心。”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且又无名位之可以号召、形势之可以固守。”
(11).指地形险要。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公以 剑门 形势之地,当分权以制内外。” 清 沈葆桢 《察看海口船坞大概情形疏》:“自 闽安 而上, 洋屿 、 罗星塔 、 乌龙江 、 林浦 皆形势之区。”
(12).军阵;阵势。《汉书·艺文志》:“形势者,靁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命诸将按兵不战,示以形势。”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捷智·洪钟》:“舟中, 朝京 与客奕, 钟 在旁諦观久之,悟其形势,导父累胜。” ——《漢語大詞典》
国 ( 國 ) guó
国 [ guó ]
-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
-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 姓。
千钧(千鈞)qiān jūn
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商君书·错法》:“ 乌获 举千钧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 宋 杨亿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纪事二十二韵》:“千钧寧觉重,七札岂曾妨。”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章:“这念头一起,就是千钧之力也收它不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