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晚出别村干,夜深徒步归。

刘克庄宋代〕《晚出

晚出别村干,夜深徒步归。
饭犹悬早稼,衣尚在邻机。
关塞秋防急,田园岁入微。
喟然投耒叹,事事与心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晚出夜深徒步

晚出 wǎn chū
(1).犹晏驾。指帝王死。《文选·江淹〈恨赋〉》:“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吕延济 注:“天子崩谓宫车晏驾。晚出,晏驾也。”
(2).傍晚或晚间外出。 唐 白居易 《晚从省归》诗:“朝回北闕值清晨,晚出南宫送暮春。” 前蜀 李珣 《浣溪沙》词:“晚出閒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
(3).迟出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戊派的爱国论最晚出,我听了也最寒心。”  ——《漢語大詞典》
别 ( 別 ) bié/biè《國語辭典》
  1. 「別 」的異體字。
村 cūn《國語辭典》

村 [ cūn ]

  1. 鄉民聚居的地方。如:「鄉村」、「農村」。宋·陸游〈遊山西村〉詩:「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 粗俗、愚蠢。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沒顛沒倒,勝似鬧元宵。」
  1. 頂撞,以言語羞辱人。《水滸傳·第二回》:「小官人若是不當村時,較量一棒耍子。」
干 ( 乾 幹 ) gān/gàn《國語辭典》

干 [ gān ]

  1. 武器名。用來阻擋刀箭、護衛身軀的盾牌。《書經·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韓非子·五蠹》:「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有苗乃服。」
  2. 參見「天干 」條。
  3. 水畔、岸邊。《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唐·杜甫〈有客〉詩:「豈有文章驚海內,謾勞車馬駐江干。」
  4.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乾燥食品。如:「筍干」、「豆腐干」。通「乾」。
  5. 成群有關係的人。《紅樓夢·第五九回》:「那婆子深妒襲人、晴雯一干人。」
  6. 姓。如晉代有干寶。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冒犯、觸犯。如:「干犯」。《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2. 求取、營求。《論語·為政》:「子張學干祿。」《公羊傳·定公四年》:「伍子胥父誅乎楚,挾弓而去楚,以干闔廬。」
  3. 強行參預。如:「干涉」、「干政」。清·徐珂《清稗類鈔·帝德類·咸豐季年三奸伏誅》:「三奸盤結,同干大政。」
  4. 相關、有關聯。如:「相干」。《水滸傳·第五二回》:「莊客李大救主,誤打死人,非干我事。」
夜深 yè shēn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漢語大詞典》
徒步 tú bù
(1).步行。《后汉书·徐稺传》:“ 稺 尝为太尉 黄琼 所辟,不就。及 琼 卒归葬, 稺 乃负粮徒步到 江夏 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时已薪水不继,余佯为雇骡以安其心,实则囊饼徒步且食且行。” 闻一多 《〈西南采风录〉序》:“我们一部分人组织了一个 湘 黔 滇 旅行团,徒步西来,沿途分门别类收集了不少材料。”
(2).平民的代称。古时平民出行无车,故称。《战国策·齐策四》:“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閭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汉书·公孙弘传》:“ 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旧唐书·令狐楚牛僧孺等传论》:“ 彭阳 奇章 ,起徒步而升台鼎。”《明史·孔克仁传》:“ 汉高 起徒步为万乘主,所操何道?”
(3).指步兵。《吴子·应变》:“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