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戍楼角声哀,夕烽酣战卒。

方岳宋代〕《次韵酬章教授

江山渺愁予,岁月如羽疾。
适烹雨前茶,已擘霜后橘。
夜窗秋气悲,栩栩梦圭荜。
荒唐失饭牛,迂阔坐扪虱。
书生夫何愚,因子谓具述。
端平元二间,旧学赍良弼。
聘贤驿流庚,驭吏鱼去乙。
人言万化新,太平适今日。
起与锄耒辞,欲补万分一。
宁知事大谬,青衫乃吾桎。
五月谒吏铨,禁营干宥密。
六月道南徐,宵掠无宁室。
七月绝涛江,秦渺乱师律。
戍楼角声哀,夕烽酣战卒。
兵精书经天,肉食者遑恤。
临风一长叹,归计吾已必。
胡为痴儿事,屡奏齐王瑟。
愿言猛士心,经作班侯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戍楼角声夕烽酣战

戍楼(戍樓)shù lóu
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南朝 梁元帝 《登堤望水》诗:“旅泊依村树,江槎拥戍楼。”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玉树》歌残王气终, 景阳 兵合戍楼空。” 明 尹耕 《紫荆关》诗:“斥堠直通沙磧外,戍楼高并朔云平。” 清 吴伟业 《送纪伯紫往太原》诗:“相依 刘越石 ,清啸戍楼中。”  ——《漢語大詞典》
角声(角聲)jiǎo shēng
画角之声。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晋书·王羲之传》:“ 述 ( 王述 )每闻角声,谓 羲之 当候己,輒洒扫而待之。” 唐 李贺 《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庙门外一通角声吹动,全体用饭;二通角声吹动,我亲到寨上察看。”
五声之一。《管子·幼官》:“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宋书·乐志一》:“宫声正方而好义,角声坚齐而率礼。” 清 钱谦益 《〈施愚山诗集〉序》:“兵兴以来,海内之诗弥盛,要皆角声多宫声寡,阴律多阳律寡。”  ——《漢語大詞典》
哀 āi《國語辭典》

哀 [ āi ]

  1. 怜悯。《诗经·小雅·鸿鴈》:「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2. 悲伤。《楚辞·屈原·离骚》:「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3. 爱惜。《吕氏春秋·慎大览·报更》:「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汉·高诱·注:「哀,爱也。」
  4. 悼念。如:「默哀」。
  1. 悲痛忧伤的情绪。如:「节哀顺变」。
  1. 死了母亲的。参见「哀子 」条。
夕烽 xī fēng
边塞烽烟,在傍晚点燃,以报平安。 唐 杜甫 《夕烽》诗:“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 朱鹤龄 注:“按 唐 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宋 苏轼 《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诗:“夕烽过后人初醉,春雁来时雪未滋。” 清 顾炎武 《江上》诗:“江上传夕烽,直彻 燕 南陲。”  ——《漢語大詞典》
酣战(酣戰)hān zhàn
激战。《韩非子·十过》:“酣战之时, 司马子反 渴而求饮, 竖穀阳 操觴酒而进之。”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褒公 鄂公 毛髮动,英姿颯爽来酣战。”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至于 满洲里 方面, 谢美诺夫 与 远东 革命军正在酣战。”  ——《漢語大詞典》
卒 zú/cù《國語辭典》

卒 [ zú ]

  1. 供驱遣、差役的人。如:「役卒」、「隶卒」、「贩夫走卒」。《史记·卷二九·河渠书》:「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
  2. 士兵。如:「劲卒」、「士卒」。《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唐·杜甫〈北征〉诗:「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3. 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参见「卒伍 」条。
  1. 终止、结束。《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礼记·奔丧》:「三日五哭,卒,主人出送宾。」
  2. 死亡。如:「暴卒」、「病卒」。
  1. 终于、终究。《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汉·桓宽《盐铁论·非鞅》:「秦任商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卒 [ cù ]

  1. 仓猝、突然。《汉书·卷六○·杜周传》:「卒摇易之则民心惑,若是者诚难施也。」《聊斋志异·卷二·莲香》:「卒见,大惊曰:『莲姊复出耶!』」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