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铿能得汪洋势,獭祭都袪汗漫词。
涌泉妙喻品题奇,开府推崇赵国诗。学到百川才沛若,赋成两汉德袆而。
千言自挟惊涛壮,一字全消涨墨滋。挥洒真能添活泼,纡回应与作涟漪。
鲸铿能得汪洋势,獭祭都袪汗漫词。远溯源头三峡上,高标名手六朝时。
拟将郭象悬河口,为抒宗生破浪思。锦绣每翻新颖样,波澜独具老成姿。
书中味义珠船获,篇里搜珍铁网垂。好藉韩潮留后劲,不妨陆海仰前规。
十分卓识呈泾渭,五色文章绘涣濉。想见寸心滂沛吐,露毫濡染正淋漓。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鲸铿(鯨鏗)jīng kēng
语本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发鲸鱼,鏗华鐘。”后因以“鲸鏗”形容铿锵如击巨钟。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其《玉芝堂集》渊懿鎗洋,鲸鏗春丽。” ——《漢語大詞典》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名-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汪洋 wāng yáng
(1).宽广无际。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楚辞·王褒〈九怀·蓄英〉》:“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 王逸 注:“瞻望大川,广无极也。”《元史·河渠志一》:“ 海子 ,一名 积水潭 ,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匯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 清 胡介 《吴梅村被征入都》诗之三:“一尊雨雪坐冥濛,人在汪洋千顷中。”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一:“夏秋之交,河水正旺,河身一下宽到十多里,汪洋巨浸,无边无际。”
(2).形容恩情深厚。 宋 苏轼 《与郑靖老书》之四:“圣恩汪洋,更一赦,或许归农,则带月之锄,可以对秉也。”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高厚圣主恩,覆载荷汪洋。” 朱自清 《赠圣陶》诗:“君居停我情汪洋,更有贤妇罗酒浆。”
(3).谓气度恢弘豁达。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汪洋廷闕之傍,昂藏寮寀之上。” 南朝 梁 刘孝威 《重光诗》:“风神洒落,容止汪洋。”《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此皆是我平日心胸褊窄,故外侮得至。若神仙汪洋度量,无所不容,安得有此!”
(4).谓文章义理深广,气势浑厚雄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説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五》:“﹝ 包恢 ﹞平生为人作丰碑巨刻,每下笔輒汪洋放肆,根据义理,娓娓不穷。” 明 宋濂 《诸子辩》:“《庄子》十卷……其书本《老子》,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乘日月、骑风云、上下星辰而莫测。”
(5).指广阔无边的海。川剧《柳荫记》第四场:“ 梁兄 性情太直戆,枉自我千言万语打比方;本待不把实言讲,一片心事付汪洋。” 李瑛 《秋场上》诗:“万支歌儿顺路淌呵,好像洪汛汇汪洋。” ——《漢語大詞典》
(2).形容恩情深厚。 宋 苏轼 《与郑靖老书》之四:“圣恩汪洋,更一赦,或许归农,则带月之锄,可以对秉也。”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高厚圣主恩,覆载荷汪洋。” 朱自清 《赠圣陶》诗:“君居停我情汪洋,更有贤妇罗酒浆。”
(3).谓气度恢弘豁达。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汪洋廷闕之傍,昂藏寮寀之上。” 南朝 梁 刘孝威 《重光诗》:“风神洒落,容止汪洋。”《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此皆是我平日心胸褊窄,故外侮得至。若神仙汪洋度量,无所不容,安得有此!”
(4).谓文章义理深广,气势浑厚雄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説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五》:“﹝ 包恢 ﹞平生为人作丰碑巨刻,每下笔輒汪洋放肆,根据义理,娓娓不穷。” 明 宋濂 《诸子辩》:“《庄子》十卷……其书本《老子》,其学无所不窥,其文辞汪洋凌厉,若乘日月、骑风云、上下星辰而莫测。”
(5).指广阔无边的海。川剧《柳荫记》第四场:“ 梁兄 性情太直戆,枉自我千言万语打比方;本待不把实言讲,一片心事付汪洋。” 李瑛 《秋场上》诗:“万支歌儿顺路淌呵,好像洪汛汇汪洋。” ——《漢語大詞典》
势 ( 勢 ) shì
势 [ shì ]
-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獭祭(獺祭)tǎ jì
见“ 獭祭鱼 ”。 ——《漢語大詞典》
都 dū/dōu《國語辭典》
都 [ dū ]
名- 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 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 定都。《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居。《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 总计。《文选·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 优雅、优美。《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卷一·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都 [ dōu ]
副- 皆。概括全部的意思。如:「都好」、「都是」。
- 还、尚且、甚至。如:「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 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如:「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 发语词,无义。《书经·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袪 qū《國語辭典》
袪 [ qū ]
名- 衣袖、袖口。《诗经·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左传·僖公五年》:「逾垣而走,披斩其袪。」
- 举起、撩起。《吕氏春秋·恃君览·达郁》:「特会朝雨,袪步堂下。」晋·张华〈巧杜赋〉:「吉人向风而袪袂。」
- 分开、开散。《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权舆天地未袪,睢睢盱盱。」
- 除去。《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汗漫 hàn màn
(1).广大,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词:“空翠晴嵐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后湖汗漫无际,贼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诱 注:“汗漫,不可知之也。”后附会为仙人的名字。 晋 张协 《七命》:“过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迹。”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愿接 卢遨 游太清。”
(3).漫无标准;不着边际。《新唐书·选举志上》:“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捨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金史·高汝砺传》:“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应詔言事者不啻千数,俱不达各司利害,汗漫陈説,莫能详尽。” 明 胡道 《〈归田诗话〉序》:“﹝ 瞿佑 ﹞著《诗话》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扬可法之旨,非汗漫无稽之词。” 鲁迅 《热风·估〈学衡〉》:“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
(4).形容漫游之远。 唐 陈陶 《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 縉云 仙子住清都。” 明 张煌言 《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蹣跚。”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顾种树又无其资,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达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蛰居了几天,我就开始作汗漫的闲行。”参见“ 汗漫游 ”。 ——《漢語大詞典》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诱 注:“汗漫,不可知之也。”后附会为仙人的名字。 晋 张协 《七命》:“过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迹。”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愿接 卢遨 游太清。”
(3).漫无标准;不着边际。《新唐书·选举志上》:“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捨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金史·高汝砺传》:“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应詔言事者不啻千数,俱不达各司利害,汗漫陈説,莫能详尽。” 明 胡道 《〈归田诗话〉序》:“﹝ 瞿佑 ﹞著《诗话》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扬可法之旨,非汗漫无稽之词。” 鲁迅 《热风·估〈学衡〉》:“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
(4).形容漫游之远。 唐 陈陶 《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 縉云 仙子住清都。” 明 张煌言 《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蹣跚。”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顾种树又无其资,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达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蛰居了几天,我就开始作汗漫的闲行。”参见“ 汗漫游 ”。 ——《漢語大詞典》
词 ( 詞 ) cí
词 [ cí ]
-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