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左徽在羽,德结旌兮。

佚名隋代〕《宝祐二年皇子冠二十首

有来振振,月重轮兮。
瑜玉在佩,綦组明兮。
左徽在羽,德结旌兮。
步中采齐,矩彟循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左 zuǒ《國語辭典》

左 [ zuǒ ]

  1. 辅佐。《说文解字·左部》:「手相左也。」《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2. 违背。如:「意见相左」。唐·韩愈〈答窦秀才书〉:「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
  1. 表示方向、位置。与「右」相对。如:「向左转」、「前后左右」。
  2. 东方。如:「江左」、「山左」。《诗经·唐风·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3. 姓。如晋代有左思。
  1. 左手这边的。相对于「右」。如:「左方」、「左面」。
  2. 急进的、偏激的。如:「左派」、「左性子」。
  3. 不正当的。如:「旁门左道」。
  1. 参见「左计 」条。
  2. 参见「左迁 」条。
  3. 偏、差错。如:「你想左了。」、「他说左了。」
徽 huī《國語辭典》

徽 [ huī ]

  1. 标帜。如:「国徽」、「校徽」、「党徽」。《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杨徽者,公徒也。」
  2. 旌旗。《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汉·郑玄·注:「徽号,旌旗之名也。」《文选·潘岳·闲居赋》:「其西则有元戎禁营,玄幙绿徽。」
  1. 美善的。《诗经·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资治通鉴·卷二四八·唐纪六十四·武宗会昌四年》:「郊庙之礼,诚宜亟行,至于徽称,非所敢当。」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羽 yǔ《國語辭典》

羽 [ yǔ ]

  1. 鸟类的毛。《易经·渐卦·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韩非子·解老》:「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
  2. 鸟类或飞虫的翅膀。《礼记·月令》:「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汉·张衡〈七辩〉:「京城阿缟,譬之蝉羽。」
  3. 鸟类的代称。如:「羽族」。《文选·曹植·七启》:「野无毛类,林无羽群。」
  4. 古代舞者拿在手上的装饰物,以雉尾制成。《淮南子·时则》:「命乐师修鼗鼙玲瑟管箫,调竽曕,饰钟磬,执干戚戈羽。」
  5. 古代五音之一。《吕氏春秋·孟冬纪·孟冬》:「其虫介,其音羽。」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6. 箭。《文选·鲍照·拟古诗三首之一》:「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唐·王涯〈陇上行〉:「负羽到边州,鸣笳度陇头。」
  7. 同党、朋友、喽啰。如:「党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立有闲,时季羽在侧 。」
  8. 钓鱼用的浮标。《吕氏春秋·离俗览·离俗》:「鱼有大小,饵有宜适,羽有动静。」
  9. 姓。如春秋时郑国有羽颉。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以羽毛制成的。如:「羽扇纶巾」。《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
德 dé《國語辭典》

德 [ dé ]

  1. 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2. 品行、作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 恩泽、恩惠。《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4. 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离心离德」。
  5.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简称。
  6. 姓。如汉代西域有德若国,后人以国为姓,简姓德。
  1. 感激、感恩。《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
  1. 好的、善的。如:「德政」、「德誉」。《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结 ( 結 ) jié/jiē
结 [ jié ]
  1. 系(),绾(wǎn ):~网。~绳。~扎。
  2.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
  3. 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
  4. 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
  5.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
结 [ jiē ]
  1. 植物长果实:开花~果。~实。
旌 jīng《國語辭典》

旌 [ jīng ]

  1. 一种旗杆上装饰著五彩羽毛的旗子。《说文解字·㫃部》:「旌,游车载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进士卒。」《礼记·曲礼上》:「武车绥旌,德车结旌。」唐·杜甫〈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2. 尊称他人的行踪。如:「文旌」、「行旌」。
  1. 表示、说明。《左传·定公元年》:「生不能事,死又离之,以自旌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旌性行以制珮兮,佩夜光与琼枝。」
  2. 表扬、表彰。《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1.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