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山拥(山拥)
唐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 其八 禹庙 山拥翠屏朝玉帛,穴通金阙架云霓。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 其四 山拥飞云海水清,天坛未夕仗先成。
唐 罗隐 寄剡县主簿 洞连沧海阔,山拥赤城寒。
元 陈基 送侄让从军武安 水通彭子国,山拥楚王城。
元 张翥 秋试后胡益士恭归番阳与游吴山圣水寺 潮来一片白,山拥万重青。 ——《骈字类编》
唐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 其四 山拥飞云海水清,天坛未夕仗先成。
唐 罗隐 寄剡县主簿 洞连沧海阔,山拥赤城寒。
元 陈基 送侄让从军武安 水通彭子国,山拥楚王城。
元 张翥 秋试后胡益士恭归番阳与游吴山圣水寺 潮来一片白,山拥万重青。 ——《骈字类编》
鉤 gōu《國語辭典》
钩 [ gōu ]
名- 形状弯曲,具有探取、悬挂、连接等功能的器具。如:「钓钩」、「挂钩」。
- 武器名。古代一种似剑而弯曲的兵器。《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延寿又取官铜物,侯月蚀铸作刀剑钩镡。」
- 一种末端弯曲的书写笔法。
- 姓。如宋代有钩光祖。
- 用钩子挂住拉起。如:「衣服不小心被钩住了。」
- 更改、变动。《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宠又钩校律令条法,溢于甫刑者除之。」
- 扣留。《后汉书·卷二七·吴良传》:「车府令徐匡钩就车,收御者送狱。」
- 描绘。如:「钩出轮廓来。」同「勾 」。
- 编织、缝纫。如:「钩围巾」、「钩边」。
- 弯曲的。如:「钩鼻子」。《战国策·西周策》:「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 停滞、逗留。如:「钩留」。
帘外(簾外)lián wài
科举考试时,负责监试之官员。《宋史·选举志二》:“凡覆试,令宰执出题,不许都司干预,仍日轮臺諫一员,帘外监试。” 清 翟灏 《通俗编·仕进》:“监试等不预考校,谓之帘外,则凡预考校官,时亦当谓之帘内,今称内帘外帘,盖承之也。”参见“ 帘官 ”。 ——《漢語大詞典》
江横
唐 李绅 宿扬州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骈字类编》
隐几(隱几)yǐn jī
(1).靠着几案,伏在几案上。《孟子·公孙丑下》:“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庄子·齐物论》:“ 南郭子綦 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成玄英 疏:“隐,凭也。 子綦 凭几坐忘,凝神遐想。” 宋 陆游 《秋日焚香读书戏作》诗:“世事无端自纠纷, 放翁 隐几对炉熏。” 清 洪升 《长生殿·雨梦》:“漏鼓三交,且自隐几而卧。”
(2).几案。 南朝 齐 谢朓 有《乌皮隐几》诗。《南齐书·孔稚珪传》:“﹝ 太祖 ﹞餉 灵产 白羽扇素隐几。”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会稽记》: 上虞 兰室山 葛玄 所隐之处,有隐几,化为鹿。” ——《漢語大詞典》
(2).几案。 南朝 齐 谢朓 有《乌皮隐几》诗。《南齐书·孔稚珪传》:“﹝ 太祖 ﹞餉 灵产 白羽扇素隐几。”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会稽记》: 上虞 兰室山 葛玄 所隐之处,有隐几,化为鹿。” ——《漢語大詞典》
前 qián《國語辭典》
前 [ qián ]
形- 在正面的、脸所向的一面。与「后」相对。如:「前门」、「前方」、「面前」。《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次序在先的。如:「前三名」、「请大家坐到前排来。」
- 过去的、较早的。与「后」相对。如:「前天」、「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 已成历史的。如:「前清」、「前苏联」。
- 前任的简称。如:「前妻」、「前总理」。
- 未来的。如:「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 向前走。如:「勇往直前」、「畏缩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姪孙湘〉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