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棠南国民谣在,横梃中台吏喏频。
章懋〔明代〕《送大司宪张公敷华还朝考绩》
三十年前贤部使,又来都下得相亲。憩棠南国民谣在,横梃中台吏喏频。
龙衮体元新大化,豸冠述职际昌辰。这回司马休归洛,四海苍生望秉钧。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憩棠 qì táng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败, 召伯 所憩。”此为 周 人怀念 召伯 德政的颂诗。后因以“憩棠”喻地方官的德政。 宋 梅尧臣 《送棣州唐虞部》诗:“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参见“ 爱树 ”。 ——《漢語大詞典》
南国(南國)nán guó
(1).古指 江 汉 一带的诸侯国。《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国语·周语上》:“ 宣王 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於 太原 。” 韦昭 注:“南国, 江 汉 之间也。”
(2).泛指我国南方。《楚辞·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王逸 注:“南国,谓江南也。”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南唐 李煜 《望江南》词:“閒梦远,南国正芳春。”《檮杌闲评》第三十回:“只见南国猩唇烧豹,北来熊掌驼蹄。” 巴金 《随想录·关于丽尼同志》:“小车飞驰着,南国的芳香使我陶醉,一切是那么明亮,那么茂盛!”
(3).指南方国家。《南史·齐本纪上》:“先是魏地謡言,‘赤火南流丧南国’。”此指 南朝 齐 。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近者 沈约 《晋书》,喜造奇説。称 元帝 牛金 之子以应牛继马后之徵……而 魏收 深嫉南国,幸书其短,著《司马叡传》,遂具録 休文 所言。”此指 南朝 梁 。 宋 张孝祥 《二郎神·七夕》词:“南国,都会繁盛,依然似昔。”此指 南宋 。
(4). 南国社 的省称。 田汉 《贺周信芳同志演剧生活六十年》诗之一:“手创 移风 肝胆壮,扶持 南国 意图新。”原注:“一九二七年 信芳 曾参加 南国社 ,支持初期话剧运动。”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我国南方。《楚辞·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王逸 注:“南国,谓江南也。”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南唐 李煜 《望江南》词:“閒梦远,南国正芳春。”《檮杌闲评》第三十回:“只见南国猩唇烧豹,北来熊掌驼蹄。” 巴金 《随想录·关于丽尼同志》:“小车飞驰着,南国的芳香使我陶醉,一切是那么明亮,那么茂盛!”
(3).指南方国家。《南史·齐本纪上》:“先是魏地謡言,‘赤火南流丧南国’。”此指 南朝 齐 。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近者 沈约 《晋书》,喜造奇説。称 元帝 牛金 之子以应牛继马后之徵……而 魏收 深嫉南国,幸书其短,著《司马叡传》,遂具録 休文 所言。”此指 南朝 梁 。 宋 张孝祥 《二郎神·七夕》词:“南国,都会繁盛,依然似昔。”此指 南宋 。
(4). 南国社 的省称。 田汉 《贺周信芳同志演剧生活六十年》诗之一:“手创 移风 肝胆壮,扶持 南国 意图新。”原注:“一九二七年 信芳 曾参加 南国社 ,支持初期话剧运动。” ——《漢語大詞典》
民谣(民謡)mín yáo
民间流传的歌谣。有的内容与时事政治有关。 宋 王禹偁 《和杨遂贺雨》:“若有民謡起,当歌帝泽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吃苦称冤》:“ 宋 熙寧 间旱,令捕蜥蜴,一时无获,多以壁虎代送官府。民謡有‘壁虎壁虎,你好喫苦’之説。”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听说 四川 有一只民谣,大略是‘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横梃 héng tǐng
横持棍棒。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王钦若》:“ 绍兴 间,中丞 蒋继周 出守 宜城 ,用通判 周世询 议,欲以去岁旧粟支军食之半,羣卒恶其陈腐,横梃于庭,出不逊语。” ——《漢語大詞典》
中台(中臺)zhōng tái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漢語大詞典》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漢語大詞典》
吏 lì《國語辭典》
吏 [ lì ]
名- 在政府机关中处理公务的人员。如:「官吏」、「酷吏」、「贪官污吏」。《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 姓。如汉代有吏宗。
喏 nuò/rě《國語辭典》
喏 [ rě ]
- 参见「[[唱喏]]」条。
喏 [ nuò ]
名- 应答声。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九》:「二更中,有来至庙门者,呼曰:『何铜!』铜应喏。」同「诺 」。
- 含有指示意思的语气。如:「喏!那不是你的衣服吗?」
频 ( 頻 ) pín/bīn
频 [ pín ]
- 屡次,连次:~繁。~仍。~数(shù)(次数多而接连)。~率(lǜ)。~谱。捷报~传。
- 危急:“国步斯~”。
- 并列:“百嘉备舍,群神~行”。
- 古同“颦”。
- 古同“濒”,水边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