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青衿同学校,暂时黄绶困埃尘。
杨亿〔宋代〕《戏赠颍州万寿尉吴待问》
宦途南北最情亲,岁晏相逢颍水滨。
旧日青衿同学校,暂时黄绶困埃尘。
樽中满酌香醪美,门外高悬彩棒新。
鸡黍留欢已慵发,可堪经雨折纱巾。
旧日青衿同学校,暂时黄绶困埃尘。
樽中满酌香醪美,门外高悬彩棒新。
鸡黍留欢已慵发,可堪经雨折纱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旧日(舊日)jiù rì
往日;从前。 唐 李白 《古风》之九:“ 青门 种瓜人,旧日 东陵侯 。”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二:“旧日重阳日,传盃不放盃。”《红楼梦》第一一七回:“只有 喜鸞 、 四姐儿 是 贾母 旧日钟爱的。” ——《漢語大詞典》
青衿 qīng jīn
(1).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学子和 明 清 秀才的常服。《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息丝布启》:“青衿宜袭,书生无废学之诗;春服既成,童子得 雩 沂 之舞。”《新唐书·礼乐志九》:“其日,鑾驾将至,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入就位。”《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蒙前任大宗师考补博士弟子员。这领青衿不为希罕,却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满城都传遍了。”
(2).借指学子。 明 清 亦指秀才。《魏书·逸士传·李谧》:“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絳帐语道,青衿质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身列青衿,败检酿命。”自注:“科举时称秀才为青衿。”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明 以来之文臣不为公侯,必待艰难考试乃得青衿。”
(3).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 宋 苏轼 《坤城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青衿旅进,虽末技而毕陈;黄屋天临,知下情之无壅。”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学子。 明 清 亦指秀才。《魏书·逸士传·李谧》:“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絳帐语道,青衿质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身列青衿,败检酿命。”自注:“科举时称秀才为青衿。”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明 以来之文臣不为公侯,必待艰难考试乃得青衿。”
(3).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 宋 苏轼 《坤城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青衿旅进,虽末技而毕陈;黄屋天临,知下情之无壅。” ——《漢語大詞典》
同学(同學)tóng xué
(1).同师受业。《庄子·知北游》:“ 妸荷甘 与 神农 同学於 老龙吉 。”《周书·宇文孝伯传》:“及长,又与 高祖 同学。”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双缢庙》:“审勘得 白云娥 与 任宜男 者,居本比邻,幼而同学。”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六章:“此曰同学,盖谓同学于 鳩摩罗什 也。”
(2).同师受业的人。《汉书·萧望之传》:“復事同学博士 白奇 ,又从 夏侯胜 问《论语》、《礼服》。” 唐 司空曙 《题暕上人院》诗:“更説本师同学在,几时携手见 衡阳 ?” 清 孙枝蔚 《寄乡中旧游》诗:“混跡鱼盐别草莱,寄言同学莫相哀。”
(3). 清 代严禁文人结社,禁用社兄、盟弟等称呼,于是文人之间改称同学。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刺称同学》:“自前 明 崇禎 初,至本朝 顺治 末,东南社事甚盛,士人往来投刺,无不称‘社’‘盟’者;后忽改称同学,其名较雅,而实自 黄太冲 始之。 太冲 《题张鲁山后贫交行》云:‘……社盟谁变称同学,惭愧 弇州 记《不觚》。’自注云:‘同学之称,余与 沈眉生 、 陆文虎 始也。’”
(4).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冰心 《悼念林巧稚大夫》:“在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社会服务部里,都有我的同学。”
(5).对在校学生的通称。 刘心武 《班主任》:“ 尹老师 忽然想起,赶紧告诉 张老师 :‘我刚从他们楼里出来,听我那班里一个同学说, 谢惠敏 跟 石红 吵了一架。’” ——《漢語大詞典》
(2).同师受业的人。《汉书·萧望之传》:“復事同学博士 白奇 ,又从 夏侯胜 问《论语》、《礼服》。” 唐 司空曙 《题暕上人院》诗:“更説本师同学在,几时携手见 衡阳 ?” 清 孙枝蔚 《寄乡中旧游》诗:“混跡鱼盐别草莱,寄言同学莫相哀。”
(3). 清 代严禁文人结社,禁用社兄、盟弟等称呼,于是文人之间改称同学。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刺称同学》:“自前 明 崇禎 初,至本朝 顺治 末,东南社事甚盛,士人往来投刺,无不称‘社’‘盟’者;后忽改称同学,其名较雅,而实自 黄太冲 始之。 太冲 《题张鲁山后贫交行》云:‘……社盟谁变称同学,惭愧 弇州 记《不觚》。’自注云:‘同学之称,余与 沈眉生 、 陆文虎 始也。’”
(4).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冰心 《悼念林巧稚大夫》:“在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社会服务部里,都有我的同学。”
(5).对在校学生的通称。 刘心武 《班主任》:“ 尹老师 忽然想起,赶紧告诉 张老师 :‘我刚从他们楼里出来,听我那班里一个同学说, 谢惠敏 跟 石红 吵了一架。’” ——《漢語大詞典》
校 xiào/jiào《國語辭典》
校 [ xiào ]
名- 施教求學的地方。如:「學校」、「補校」、「夜校」。
- 中級軍官的名稱,分上校、中校、少校三級。
- 姓。如唐代有校桀。
校 [ jiào ]
動- 古代的刑具。枷械的統稱。《說文解字·木部》:「校,木囚也。」《資治通鑑·卷二六九·後梁紀四·均王乾化三年》:「庚辰,晉王發幽州,劉仁恭父子皆荷校於露布之下。」
- 較量、計較。如:「校力」、「校量」。唐·韓愈〈和侯協律詠筍〉詩:「短長終不校,先後竟誰論。」
- 訂正、考訂。如:「校稿」、「校覈」。《國語·魯語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太師。」
- 考核、考究。《荀子·君道》:「知慮取舍,稽之以成,日月積久,校之以功。」
- 計算。《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暂时(暫時)zàn shí
一时,短时间。 南朝 梁 费昶 《秋夜凉风起》诗:“红颜本暂时,君还詎相及。”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古之兼官,多是暂时摄领。”《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这衣服小弟暂时借穿,回时依旧纳还。”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西线暂时沉寂,激烈的炮战移到 常高山 那面。” ——《漢語大詞典》
黄绶(黄綬)huáng shòu
(1).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唐 刘长卿 《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漢語大詞典》
困 ( 睏 ) kùn《國語辭典》
困 [ kùn ]
形- 艰难痛苦。如:「艰困」、「窘困」、「困境」。《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 穷苦。如:「贫困」、「穷困」。《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 疲倦、疲乏。如:「困倦」、「困顿」、「形疲神困」。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陷在艰难困苦里,或受环境、条件等因素限制住。如:「为病所困」、「被这个问题困住了!」宋·曹勋〈望太行〉诗:「一生困尘土,半世走阡陌。」
- 包围、围住。如:「围困」。汉·李陵〈重报苏武书〉:「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 《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坎(☵)下兑(☱)上。《易经·困卦·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埃尘(埃塵)āi chén
(1).尘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鉦鼓之声闻数百里。”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诗:“眼见枝上春,落地成埃尘。” 宋 欧阳修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一:“富贵声名岂足论,死生荣辱等埃尘。”
(2).喻尘世。 汉 张衡 《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唐 白居易 《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鸞凤翱翔在寥廓,貂蝉萧洒出埃尘。” 宋 范成大 《西江有单鹄行》:“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尘。”
(3).地面上。多见于戏曲。《再生缘》第五八回:“送出仪门登了轿,忙忙的,拦轩一拱到埃尘。”京剧《盗宗卷》:“[ 张苍 唱] 张苍 撩袍跪埃尘,拜谢我主的爵禄恩。” ——《漢語大詞典》
(2).喻尘世。 汉 张衡 《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唐 白居易 《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鸞凤翱翔在寥廓,貂蝉萧洒出埃尘。” 宋 范成大 《西江有单鹄行》:“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尘。”
(3).地面上。多见于戏曲。《再生缘》第五八回:“送出仪门登了轿,忙忙的,拦轩一拱到埃尘。”京剧《盗宗卷》:“[ 张苍 唱] 张苍 撩袍跪埃尘,拜谢我主的爵禄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