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王勃唐代〕《秋江送别二首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归舟成行江南江北互相

归舟(歸舟)guī zhōu
返航的船。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梦寐佇归舟,释我吝与劳。” 唐 杜甫 《晓望白帝城盐山》诗:“春城见松雪,始拟进归舟。” 宋 苏轼 《郁孤台》诗:“他岁三宿处,準拟繫归舟。”  ——《漢語大詞典》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骑 ( 騎 ) qí
骑 [ qí ]
  1. 跨坐在牲畜或其他东西上:~马。~射。~兵。~者善堕(经常骑马的常会掉下马来;喻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 兼跨两边:~缝盖章。
  3. 骑的马或乘坐的其他动物(旧读):坐~。
  4. 骑兵,亦泛指骑马的人(旧读):轻~。铁~。车~。
  5. 一人一马的合称(旧读):千~。千乘万~。
俨 ( 儼 ) yǎn
俨 [ yǎn ]
  1. 恭敬,庄重:~雅。~然(➊庄严的样子,如“望之~~”;➋整齐的样子,如“屋舍~~”;➌很像真的,如“~~是个大人”)。
成行 chéng háng
准备起行;动身。《左传·襄公十年》:“诸侯既有成行,必不战矣。”《宋书·王僧达传》:“时 南郡王 义宣 求留 江陵 ,南蛮不解,不成行。” 清 戴名世 《丙戌南还日纪》:“明日 周君 薄责牙侩,而赁肩舆二,余辈乃得成行。” 史靖 《山城的荣哀》:“他暂时还走不了,因为路费和交通工具的限制使他无法早日成行。”
排成行列。 晋 傅玄 《杂诗》:“繁星依青天,列宿自成行。”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 何为 《北海道开拓者的踪迹》:“沿途成行成条的落叶松浓荫遍地。”  ——《漢語大詞典》
江南 jiāng nán
(1).指 长江 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 汉 以前一般指今 湖北省 长江 以南部分和 湖南省 、 江西省 一带;后来多指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的南部和 浙江省 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 江 南之 梦 。”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 唐 张九龄 《感遇》诗:“ 江 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 江 南。” 周恩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 江 南一 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江北 jiāng běi
(1).指 长江 下游以北的地区。古代一般用指 唐 淮南道 、 宋 淮南路 地,境域较广;近代多专指 江苏 、 安徽 两省中位于 长江 北岸的地区。《三国志·魏志·满宠传》:“﹝ 太和 ﹞三年春,降人称 吴 大严,扬声欲诣 江 北猎, 孙权 欲自出。”《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乾德 ﹞二年,又詔 江 北,许诸州民及诸监盐亭户缘 江 採捕及过 江 贸易。”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 大纲 恃其猛鷙,屡犯官军, 咸丰 乙卯五月窜 江 北。” 陈登科 肖马 《破壁记》第二章:“黑稠稠的 苏州河 里,这样的住家大半是从 苏北 逃难来的, 上海 人叫做 江 北船棚。”
(2).泛指 长江 以北。 宋 陆游 《梅花绝句》:“ 蜀王 小苑旧池臺, 江 北 江 南万树梅。” 凌力 《星星草》第一章四:“我们是太平军在 江 南 江 北打散了的老兄弟。”
(3).泛指江水的北面。《国语·吴语》:“於是 吴王 起师军于江北。” 韦昭 注:“江, 松江 。”《文选·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江南倦歷览,江北旷周旋。” 李善 注:“ 永嘉江 也。”
(4).特指 北魏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参见“ 江南 ”。  ——《漢語大詞典》
互相 hù xiāng
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一:“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踰。” 唐 杜甫 《草堂》诗:“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水浒传》第四八回:“愿结生死之交,有事互相救应。” 柳青 《铜墙铁壁》十六章:“两个人四只眼互相一瞅,彼此那么了解。”  ——《漢語大詞典》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1.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2.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4.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5.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1.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2.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3.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1.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