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腰 yāo《國語辭典》
腰 [ yāo ]
名- 人体躯干中间,胯骨以上肋骨以下的部位。如:「柳腰」、「扭腰」、「叉腰」。
- 事物的中间部分。如:「山腰」、「廊腰」。北周·庾信〈枯树赋〉:「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
- 参见「腰子 」条。
- 量词。古代计算腰带的单位。相当于「条」。《北史·卷七四·柳裘传》:「以奉使功,赐彩三百匹,金九环带一腰。」
- 佩在腰上。《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金若一出,前后数十骑,腰弓矢相摩戛。」
自 zì《國語辭典》
自 [ zì ]
名- 起源的地方。如:「其来有自」。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自,自之通训当为始。」《礼记·中庸》:「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
- 姓。如明代有自勖。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己身。如:「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以为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 他人瓦上霜。」
- 主动。如:「自觉」、「自愿」。
- 本来。唐·白居易〈嵩阳观夜奏霓裳〉诗:「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
- 自然、当然。如:「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老子·第五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红楼梦·第四回》:「姊姊们暮年相见,自不必说悲喜交集,泣笑叙阔一番。」
- 依然。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从、由。如:「自古以来」、「自远而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唐·柳宗元〈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 如果,表示假设的语气。《左传·成公十六年》:「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虽然。《礼记·檀弓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细 ( 細 ) xì
细 [ xì ]
- 颗粒小的,与“粗”相对:~沙。~面。~屑。
-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线。~丝。~眉。~水长流。
- 精致的:~瓷。~布。~工。~活儿。
- 声音小:嗓音~。
- 周密详尽:仔~。精~。~致。~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腻。胆大心~。
- 微小的:~小。~微。~节。事无巨~。
- 俭省:他过日子很~。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态度(態度)tài dù
(1).人的举止神情。《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吕氏春秋·去尤》:“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承平时, 鄜州 田氏 作泥孩儿,名天下,态度无穷,虽京师工效之,莫能及。” 王统照 《沉思》:“她的态度自然安闲,更显出她不深思而深思的表情来。”
(2).气势;姿态。 唐 陆龟蒙 《送侯道士还太白山序》:“ 侯生 甞应举,名 彤 ,作七言诗,甚有态度。” 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腰自细来多态度,脸因红处转风流。”《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只做看玩园中菊花,步来步去,卖弄着许多风流态度,不忍走回。” 丁玲 《母亲》四:“他以慷慨激昂的态度和言词,使许多人倾心佩服。”
(3).对人或事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 宋 邵雍 《知人吟》:“事到急时观态度,人于危处露肝脾。”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五:“这种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出息的态度。”
(4).脾气,性子。 杨朔 《北线》四:“班长坏是不坏,就是爱耍态度,一说话吹胡子瞪眼的,正经事倒不管了。” ——《漢語大詞典》
(2).气势;姿态。 唐 陆龟蒙 《送侯道士还太白山序》:“ 侯生 甞应举,名 彤 ,作七言诗,甚有态度。” 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腰自细来多态度,脸因红处转风流。”《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只做看玩园中菊花,步来步去,卖弄着许多风流态度,不忍走回。” 丁玲 《母亲》四:“他以慷慨激昂的态度和言词,使许多人倾心佩服。”
(3).对人或事的看法在其言行中的表现。 宋 邵雍 《知人吟》:“事到急时观态度,人于危处露肝脾。”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五:“这种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出息的态度。”
(4).脾气,性子。 杨朔 《北线》四:“班长坏是不坏,就是爱耍态度,一说话吹胡子瞪眼的,正经事倒不管了。” ——《漢語大詞典》
脸 ( 臉 ) liǎn
脸 [ liǎn ]
- 面孔,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颊。~孔。~形(亦作“脸型”)。~色。~谱。
- 物体的前部:鞋~儿。门~儿。
- 体面,面子,颜面:~面。~皮。~软。丢~。赏~。
因 yīn《國語辭典》
因 [ yīn ]
动- 凭借、依据、利用。如:「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
- 承袭、沿袭。如:「因袭」。《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 增添、积累。《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 原由、缘故。如:「起因」、「诱因」、「原因」、「成因」、「事出有因」、「前因后果」。
- 经由、透过。《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 由于。如:「因公出差」、「因事请假」。唐·李白〈崔秋浦柳少府〉诗:「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 乘、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此天之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 于是、从而。《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镜花缘·第四八回》:「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
- 就、乃。《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红处(红处)
唐 白居易 题岳阳楼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唐 怀浚 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 其二 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骈字类编》
唐 怀浚 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 其二 而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骈字类编》
转 ( 轉 ) zhuǎn/zhuàn/zhuǎi
转 [ zhuǎn ]
- 迁徙;流亡:老弱~乎沟壑。
- 不直接的,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送。~达。~发。~运。周~。
- 改换方向:~弯。向左~。
- 改变位置:~移。
- 改变形势、情况:~败为胜。天气~睛。病情好~。
- 旋转:车轮飞~。
- 使旋转:~动地球仪。
- 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越陷越深绕着太阳~。
- 量词,旋转一圈为一转:绕了几十~。
- 量词,古代勋位每升一级称“一转”:“策勋十二~,赏赐百千强。”
- [转文]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意不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而使用文言文词语以显高雅。
风流(風流)fēng liú
(1).风流动或流逝。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 风流云散 ”。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